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四四部位(大臂部位)

概述

四四部位为大臂部,本部位总计17穴名,共34穴(注:穴名后括号内序号为穴位数)。

①分金穴(2);②后椎穴(2);③首英穴(2);④富顶穴(2);⑤后枝穴(2);⑥肩中穴(2);⑦背面穴(2);⑧人宗穴(2);⑨地宗穴(2);⑩天宗穴(2);⑪云白穴(2);⑫李白穴(2);⑬支通穴(2);⑭落通穴(2);⑮下曲穴(2);⑯上曲穴(2);⑰水愈穴(2)。

本章临床常用穴位不多,与前三章相比这一部位用之相对较少,但这一部位的穴位是最为复杂的。治疗作用较为繁杂,取穴较为模糊,临床取穴多以配穴而用,因此临床常用穴位就不多了,主要掌握以下几穴点即可。

①肩中穴;②三宗穴(人宗、地宗、天宗穴);③富顶穴;④后枝穴;⑤背面穴。

仅将上面几穴全面掌握,其余未列出的穴位用之较少,仅作简单地了解即可,把上述重要穴位的临床运用扼要整理如下。

重要穴位的临床运用

1.肩中穴

肩中穴

定位 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2.5寸。

解剖 此处为三角筋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 膝盖痛(特效针)、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 手臂平垂,当肩骨向下2.5寸中央是穴。

手术 针深0.5~1.0寸。

临床运用及说明

(1)肩中穴是本章用之最多的穴位,治疗极为广泛,故需重点掌握。

(2)肩中穴治膝盖痛疗效肯定,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膝痛,是董氏奇穴中治疗膝痛的常用穴,尤其对膝关节增生疗效最佳,常加配心膝穴合用。笔者在临床以此穴为主穴治疗多例相关病案,疗效非常满意。

(3)用之本穴可治疗肩臂痛,左侧痛扎右穴,右侧痛扎左穴。

(4)肩中穴不仅可治疗膝部疾病,对下肢其他病变也有治疗作用,对下肢无力、小腿肚疼痛、坐骨神经痛均有良好的功效。对这类病患常规治疗无效时,选用本穴往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笔者曾多次以此穴解这类疾病无效之忧。

(5)肩中穴能够治疗颈部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通过临床运用,确有良好的功效,一般与局部梅花针叩刺或围刺法用之。笔者曾以此穴为主穴治疗1例颈项部皮炎患者,经5次治疗而愈(隔日1次治疗)。

(6)对鼻出血也确有其效,尤其对老年人鼻出血为适应证。

2.三宗穴(人宗、地宗、天宗穴)

人宗穴

定位 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3寸。

解剖 在二头膊筋之旁,有桡骨副动脉、头静脉及内膊皮神经、肺之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肝之副支神经。

主治 脚痛、手痛、肘臂肿痛难动、面黄(胆病)四肢水肿、脾肿大、感冒、气喘。

取穴 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腱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3寸是穴。

手术 用毫针,针深5分治感冒气喘,针深8分治臂肿,针深1.2寸治肝、胆、脾病。

地宗穴

人宗、地宗、天宗穴

定位 在人宗穴上3寸处,距肘窝横纹6寸。

解剖 在颈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支神经。

主治 能使阳证起死回生,治心脏病及血管硬化。

取穴 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之中部内缘与肱二头肌腱间之陷处,去人宗穴3寸是穴。

手术 针深1寸治轻病,针深2寸治重病,两臂穴位同时下针。

天宗穴

定位 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距地宗穴3寸(距肘窝横纹9寸)。

解剖 在头静脉,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六腑神经、小腿神经。

主治 妇科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具有速效)、小腿痛、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

取穴 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腱后部间之陷处,距地宗穴3寸是穴。

手术 针深1.0~1.5寸。

临床运用及说明

(1)三宗合用被称为三宗穴,三穴扎针要求特别准确,若偏外会伤到肱骨,若偏里会伤到肱二头肌,扎针部位要求准确,扎针时应紧贴肱骨内缘。

(2)三穴合用治疗大腿内侧痛,也能治疗小腿肚胀痛,这是对应取穴运用之理。

(3)人宗、地宗、天宗三穴,治疗胸闷之症能立解。

(4)仅用天宗穴可治疗妇科病,尤其对赤白带下阴道痒之症作用好,有针之即效之功。同时还能治疗小腿痛、不安腿综合征等病;地宗单用可急救之用;人宗可治疗手脚痛、肿胀等疾。

(5)三穴扎针时应注意操作深度,针浅可治轻病,治经络病;针深治重症,治脏腑病。

3.富顶穴

富顶、后枝穴

定位 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7寸。

解剖 肝之副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 疲劳、肝弱、血压高、头晕、头痛。

取穴 手臂下垂,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首英穴2.5寸。

手术 针深3~5分。针浅刺治疲劳、肝弱;深刺治头痛、头昏及血压高。

4.后枝穴

定位 当肩中与肘之直线上,富顶穴上1寸,距肘横纹8寸。

解剖 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 血压高、头晕、头痛、细菌感染、皮肤病、血管硬化。

取穴 手臂下垂,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富顶穴1寸(去肘横纹8寸)。

手术 针深3~7分。

临床运用及说明

(1)富顶穴及后枝穴均在上臂肱骨之外侧,进针时应紧贴肱骨外侧,与三宗穴相对应,三宗穴应紧贴肱骨内缘进针。

(2)富顶穴与后枝穴均能治疗高血压,通过临床运用,确有良好的降压功效,常与火菊穴、百会穴、曲池穴、太冲穴等合用,效果理想,尤其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作用最好。早期轻中型高血压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能使血压恢复正常。笔者曾多次验证临床其效。

(3)富顶穴、后枝穴同时下针,可治疗某些头痛、颈项疼痛、扭转不灵及面瘫等病。对此用笔者尚无更多的经验,请大家验证其用。

(4)二穴合用,能治肝气虚,患者自感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等肝胃不和之症(《董氏针灸注疏》)均可治疗,有其症状者临床并不少见,以此而用,确有其效。笔者曾治疗1例病程长达2年之久的此类患者,看遍了中西医无任何疗效,笔者以此为主穴治疗1周而收效。

5.背面穴

背面穴

定位 在肩骨缝之中央,举臂时有空陷处。

解剖 有三角筋、回旋上膊动脉、头静脉支、锁骨神经支、丹田神经。

主治 腹部发闷、发音无力。

取穴 举臂,当肩骨连接处有空陷处之中央是穴。

手术 针深3~5分。

临床运用及说明

(1)本穴与十四经中的肩髃穴位置相符,因此具有肩髃穴的功效,可治疗肩臂疼痛及瘰疬。在董氏奇穴中本穴多用于三棱针刺血。

(2)背面穴有补虚之作用,用于脾肾俱虚之症,对于腹部冷痛,上吐下泻有特效,也就是说受寒的肠胃炎患者是有效对症治疗。

(3)对主治中的发音无力尚无临床验证,只引述其用。 /NQSLftBGncY1BkN9kOT4n3gW55qGdfyhJgIloUdF/K6/EOb/mQyBHquf0oxmS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