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色吗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划时代巨作。张择端自幼生活在汴京,供职翰林院,擅长画车马、市街、舟桥等,对于汴京生活的熟悉,再加上深入细致的观察,为他创作《清明上河图》做了扎实的准备。然而更可贵的是作品有一种史诗意识,从而对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做了真实而形象的艺术表现。

《清明上河图》系绢本着色,反映了北宋京都汴梁(开封)热闹繁华的市井景色。作品结构宏大、层次丰富,既有宏观式的俯览,从鳞次栉比的各类店铺商号、车水马龙的街道集市到河港中的舟楫往来等,都一一展现;也有微观性的精细刻画,如达官贵人在家人们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贵妇人坐着小轿悠然而行,小贩们则挑着担子急急地赶着上市,车夫们推着沉重的木轮车蹒跚地前行,做木轮的木匠神态专注,买桃花的妇人则面容安然,从而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

《清明上河图》问世800多年来,人们公认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世俗人情。可是,后来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孔宪易在仔细观察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后,又从中发现,这幅标明清明的图画中,居然出现了十余把折扇,还有卖西瓜的,卖凉水的场面以及赤臂露膀的大人和小孩,带竹笠、草帽的市民、劳动者等等。这一系列的发现,引起了孔宪易的深思:清明时节的汴河两岸,怎么会有这些现象呢?据此,他又进一步的考证了一些有关史料,最后得出结论:《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不是清明时节的景色,而是反映了清明坊(当时的行政区)到虹桥一段的秋季景色。 SfYPUB9CyF5qDjJdhROC8uueTn3aoT57K1cVzERSD9FEn1b6zF0aTceK16A3RO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