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梅戏诞生于何时何地

黄梅戏亦称黄梅调,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浙江、福建、山西等部分地区。黄梅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曲调悠扬委婉。60年代初,它的传统剧目《天仙配》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就连港台地区也曾掀起过黄梅戏热。

然而,建国前,黄梅戏却被统治者不公正地说成是“伤风败俗的鬼戏”予以禁演。为了维持生计,黄梅戏艺人不得不暗地在乡村演出。由于生活窘困,绝大部分艺人未读过书,因而黄梅戏唱腔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艺人们的舞台经验,几乎全靠口耳相传,以至黄梅戏的来源也只能用传说的形式流传于世。

关于黄梅戏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最普遍的说法是,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是黄梅戏的雏形。这种小调在形成过程中,与附近的江西调、凤阳花鼓相融合,不断丰富完善。清道光以后,传入安徽、江西一带,又受到了青阳腔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歌舞、说唱音乐相结合,最后形成了黄梅戏,并在安徽安庆一带扎下了根。

第二种传说称,明末流散于黄梅一带的张献忠军中“乐人”是黄梅戏的“鼻祖”。相传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在湖北战败后,军中那些能歌善舞的人多集中在黄梅一带,他们以歌舞表演为生,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有人还跟着学习,于是黄梅一带形成了一种新戏剧形式,叫“黄梅戏”。

第三种传说则谓:安徽安庆地区的迎神赛会是黄梅戏产生的温床。早年间,每逢夏初梅子发黄的时节,洪水往往泛滥成灾,老百姓为祈求丰年,便举行迎神赛会,载歌载舞,以娱神灵。后来,在这种歌舞表演的基础上产生了戏剧,因之与黄梅季节有关,因此称“黄梅戏”。

这些传说哪一种更接近事实,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93RraFHw7iZGuB9lKmCyBPXOhc1hGTzJyLEIrjLb2DNdFtfLCtJO6a+fwBFBDR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