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12 岁就已读完“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少年时期的邹容,酷爱名人传记。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维新志士谭嗣同的事迹,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青少年时代,中国正面临亡国危机,他的故乡巴县成了帝国主义的通商口岸。他看到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清朝的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心中无限愤慨,决心为拯救中华民族而献身。
13 岁那年,父亲叫他去参加“童子试”(考秀才)。他看了考题,很是生气,立即退出考场,说:“国家都要灭亡了,还写什么死八股!”
17 岁那年,他去日本东京,自学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爱国革命运动。他决定写一本宣传爱国的革命书,起名《革命军》。回国后,在上海他结识了爱国志士章太炎,受到了章太炎的激励,更加勤奋。为写好这本书,邹容经常彻夜不眠。章太炎感动得流下眼泪。邹容在书的末尾公开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革命军》一问世,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各界人士争相购买,买不到的就借来连夜抄写。这部书在国内外翻印了 20 余次,销售总量 100 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首位。
章太炎因支持邹容被捕入狱。邹容得知,捶胸顿足,悲痛不已,说:“我必和他生死与共!”于是,不顾亲友的阻拦,来到英国巡捕房。对巡捕说:“我就是你们要抓的邹容!”巡捕不信,吼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哪能写出《革命军》!我看你是疯了,快走吧!”邹容答道,“你们不信吗,拿《革命军》来,我讲给你听听!”邹容被捕入狱。为人耿直的邹容,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一病不起。病重期间,他还同章太炎和诗,道:“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气;昨日我和你,同兴革命军。”终于,病死在帝国主义的监狱中,年仅 20 岁。
孙中山先生追认邹容为大将军,并说:“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实为可贵。”
邹容和他的《革命军》是不朽的,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民族英雄。
嘎达梅林(1892—1931)名那达木德,也叫孟庆山,是一位被蒙古人民广泛赞誉的少数民族英雄。他1892 年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草原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里。“嘎达”意为“幼子”,“梅林”是他的官职。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他就以给别人放牧为生,16岁到旗卫队当兵,25 岁被提升为“扎兰”。由于饱受没有文化之苦,因此他发愤读书,刻苦学习,终于学会了蒙汉两种文字。33 岁时被王爷提升为“梅林”,统领旗卫队的一万多名兵丁。
嘎达梅林刚刚任职的时候,士兵们该换冬装了。他派人去订做衣服,旗卫队的管家及几个小头目想趁机会每人做一件质好价高的细毛皮大衣。嘎达梅林知道后,立即制止并直言对这几个说:“你们这种只顾个人,不顾士兵的作法是不对的。”管家及几个小头目毛皮大衣没做成,因此忌恨在心,煽动不明真象的人们反对嘎达梅林。还散布流言蜚语,中伤嘎达梅林。结果嘎达梅林被削去兵权,进行“调整”并呈报王爷处理。
过了不久,嘎达梅林在奉天(今沈阳)到王府晋见王爷。王爷的福晋(夫人)先接待了他,并提出要嘎达梅林把旗卫队收租的 60 方土地交还王府支配,卫队的军饷则由王府支付。这是个讨好王爷福晋的好机会,可是嘎达梅林婉言拒绝道:“很对不起,在这件事上,我不能为福晋效力。福晋实在需要钱花,我自己可以尽力给您凑些钱。”说罢,他不辞而别。王爷的福晋没有料到嘎达梅林会拒绝她,因而恼羞成怒,向王爷进谗言罢免了嘎达梅林。1929 年,该旗托萨克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开垦这块土地。嘎达梅林挺身而出,代表人民在奉天控告王爷的出卖人民利益的行为。但是,腐败的政府却将他投入监狱。嘎达梅林越狱成功后,在“打倒测量局,不许抢掠民财”的口号下率众起义,后终因寡不敌众,1931 年在辽河战死。
嘎达梅林为维护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他刚直不阿的无私品质受到了人民的钦佩和赞扬,至今在哲里木盟地区还流传着人民歌颂他的民歌。嘎达梅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陈列室里,珍藏着金顺姬烈士的三件遗物:一只钮扣、一个腰带卡和一块衣片。1932 年 3 月 4 日,即将临产的金顺姬和其他八位满身血污的同志被日寇推进一间茅草屋,在一阵枪声之后,草房烈焰腾空,这几位抗日志士牺牲在熊熊烈火之中。
金顺姬,1910 年出生在吉林省安图县小河村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 年 2 月金顺姬受党组织的派遣来到和龙县药水洞村任妇女委员。
日本侵占东北全境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抗日武装并未停止斗争,这成了日军的心腹之患。1932 年 3月,日军计划对吉东一带抗日武装进行一次讨伐,扑灭抗日烈火。为保存革命力量,继续打击敌人,党组织决定金顺姬的丈夫宋太益带领赤卫队和部分干部撤离药水洞,时值金顺姬临产,宋太益考虑她留下太危险,便动员她随队转移,她不愿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给组织和同志们增加负担,坚决留下来。
赤卫队刚离开,日军“讨伐队”便包围了药水洞村,全村人都没有来得及转移出去。敌人妄图通过严刑逼供找到坚壁起来的粮食和转移出去的赤卫队线索,日本强盗的皮鞭上沾满了同胞的血泪。金顺姬看着乡亲们被打,心如刀绞。穷凶极恶的敌人见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着人群架起了机枪,准备疯狂屠杀,一场惨祸迫在眉睫。
“慢着!我是共产党员,是村干部,粮食和赤卫队我全知道。”只见金顺姬从容走出人群,逼向敌人。小胡子队长打量了一下她,要她说出粮食藏在哪,可她闭口不言。强盗见问不出什么,便拳打脚踢,她被打得几次昏厥过去。
“说不说!看看是你的舌头硬,还是我的皮带硬。”
无言的反抗使敌人暴跳如雷,轮流折磨她。当敌人再次举起皮带施展淫威时,“噗”的一声,金顺姬将咬掉的舌头连同鲜血,直向敌人喷去。一时间,敌人惊得目瞪口呆。
敌人还不死心,又将纸和笔拿到她面前,叫她写。她轻蔑地扭过脸去,过了一会儿,她艰难地把手放进嘴里,把自己的十个手指都咬破了,一颗颗汗珠从她苍白的脸上滚落下来,然而她目光炯炯,眉宇间透出一股浩然之气。
敌人束手无策,丧心病狂地把金顺姬绑在一块门板上,抬到她伯父家,敌人把老人连踢带打赶进屋里,接着遍体鳞伤的郑泰京、李德吉、黄益斗等抗日志士也被推进这间屋子,敌人的枪响了,大火烧起来……
年仅 22 岁的金顺姬,把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烈火烧毁了她的身躯,但她舍己救群众的献身精神却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