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是位于亚洲最东部的一个岛国,它四面环海,孤悬于太平洋之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冲绳岛、小笠原群岛等大小3900个岛屿组成。日本海岸线长,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多水急,可耕面积不多。受海洋及黑潮的影响,日本具有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它境内多山路,平原少,没有巍峨险峻的高山,没有磅礴浩荡的江河,没有严冬酷暑的气候,温润的气候、年轻的山脉、短浅的河川、充沛的雨量、葱翠的树木,养育了生存在这里的日本人民,也逐渐形成了温文儒雅的日本民族性格与纤巧和谐的民族文化特征,以及武士道精神。
日本国是一个由家族制度发展起来的国家,日本皇家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这样一个基点上发展的。在日本历史上还有长达八九百年的岛国闭关的独特时期。日本历史前后经历了公元前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织丰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和平成时代。
日本天皇被认为是国家的最高统帅。天皇制的延续构成了日本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
日本列岛呈南北狭长状,它西北与西伯利亚接近,早早就通过北部阿伊奴人接受了古埃及、土耳其、叶尼塞河地区文化综合为一体的西伯利亚文化的影响,自日本的弥生时代起一直延续至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日本基本上是依赖中国汉、唐文明发达起来的海岛。
中国的乐舞艺术也随着各种文化传播传至日本,影响推动了日本乐舞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如日本的“舞乐”它最早在中国的宫廷里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它是在日本上层贵族阶级社会里形成的艺术,“舞乐”自日本奈良平安时代形成后,历经幕府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而保存至今。它仍属宫廷王公贵族艺术,它只在天皇家族的节日、皇室的各种祭日里演出。
中国西周时期的民间“散乐”传至汉代,接受了西域乐舞影响之后,形成俗乐百戏,公元8世纪由遣唐使带到日本。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傀儡戏产生影响,后又与净琉璃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品种“人形净琉璃”。历史上,日本对中国乐舞文化差不多是全盘端去,从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开始(相当于中国后汉时代),在飞鸟、奈良时代(相当中国宋代开始)是日本文化完成的时期,日本的和歌,小说《源氏物语》,文字平假名、片假名都在这一时期完成,日本民族的艺术也从此形成。日本舞乐、猿乐、能乐、能狂言,以及歌舞伎的雏形,可以说,都始于平安时代。平安时代以后,是日本民族艺术的日臻完善、发展的时代。因此说,日本的乐舞艺术是在外来文化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在日本乐舞艺术的框架中,包含着日本民族的群体审美意识、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
日本舞蹈大体上分为古代舞蹈、中世纪舞蹈、民间舞蹈和近世舞蹈。古代舞蹈包括宗教舞蹈、外来舞蹈和外来舞蹈与本土舞蹈相融会的舞蹈。中世纪舞蹈有寺院舞蹈和武家舞蹈。民间舞蹈有风流和念佛舞。近世舞蹈有能乐和歌舞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