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舞蹈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它的乐舞文化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菲律宾舞蹈大致分四类:乡村舞蹈、北部山区舞蹈、南部棉兰穆斯林舞蹈和西班牙风格的舞蹈。
乡村舞蹈是土著人表演的舞蹈,未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类舞蹈模仿性强,节奏单一,动作简单,舞蹈只有一些情绪变化,或激烈,或轻松。舞蹈以脚部的地面动作为主。舞蹈内容是驱鬼逐疫的巫术舞、求爱舞、战争舞、模仿动物舞等。伴奏乐器有竹器、木器、竖琴、响板和各种铜锣、铜鼓,大鼓。
北部山区舞蹈也较好地保持了原始风貌,一般在种植、丰收、婚丧嫁娶、驱病逐灾等仪式上表演。男子舞蹈粗犷威严,女子舞蹈含蓄端庄,男女表演差别明显。
南部棉兰穆斯林舞蹈是菲律宾的文明程度较高的舞蹈艺术。伊斯兰教徒经常朝拜圣地麦加,始终保持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穆斯林舞蹈因之得到很好保存。菲律宾穆斯林舞蹈有“辛基尔”传统舞蹈,舞蹈表现王子寻妃的感人故事。“辛基尔”舞蹈由一位女舞者在“井”字形交叉的四根竹子中间,跳进跳出地表演,舞者双手还持扇子。舞蹈没有音乐伴奏,只有竹竿子敲打出来的音响节奏,舞者通过在竹竿子敲打中的动作表现传说故事。
西班牙风格舞蹈是16世纪西班牙人占领了这片国土之后,伴随着传教活动而出现的新舞蹈。这类舞蹈带有基督教色彩,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菲律宾传统舞蹈的西方舞蹈。舞蹈表演者几乎是修道士,他们采用当地的传统表演形式,在修道院内或广场上表演西班牙舞和欧洲的各种舞蹈。菲律宾有部分人受其影响,渐渐放弃了舞蹈传统,模仿表演西班牙舞蹈,从而使本土舞蹈失去了原始纯朴的野性,而带有西班牙舞蹈特色。
菲律宾四大类舞蹈各有其特色,乡村舞蹈、山区舞蹈,其舞蹈动作简单、朴素无华,模仿性的动作比较多,舞蹈造型多以“三道弯”为主,舞蹈多以柔韧、扭摆、跳跃为主,舞蹈形式自由松散。穆斯林舞蹈风格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舒缓的手臂、弯曲的肘部和各种手指动作为主。穆斯林舞蹈的手指动作不同于印度的手势动作,它时而伸直并拢,时而里外弯曲;双腿膝部外开,做半蹲状,身体重心不断向两旁移动。此外,舞者还戴脚镯、脚铃、假指甲,以突出舞蹈的效果。西班牙舞蹈服饰、道具多带有西方色彩,舞者经常手持一把精致的小扇舞蹈,动作圆润、优雅。
总之,东南亚舞蹈起步较晚,同它的文化一样,在印度和中国文明已发展了两千年历史之后,它才起步,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它的舞蹈文化虽然在人类走廊上接受了不同的影响,但最能给东南亚舞蹈造成不可磨灭印迹的是印度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东南亚舞蹈除了本土特征外,总是能依稀见到印度舞蹈、中国舞蹈、阿拉伯舞蹈、甚至西班牙、荷兰舞蹈的影子,这是长期文化交流的产物。人类的文化就是在交流中前进。印尼以及东南亚一带国家的舞蹈文化就是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向前发展的,它们的舞蹈既带有共同性,又带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东方人眼里它们之间有些差异,而在西方人眼里,它们就可统称之为“东方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