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行动描写的作用

(1)凸现性格特征

我们首先来看看曲波在《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描写:

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

炉匠一说出杨子荣“不是胡彪,是共军”,局势便危急得一触即发。杨子荣“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一系列动作,把他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2)反映内心世界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众人连忙收拾。谁知小春、婉如忽然不见了,四处寻找,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桶旁边,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倒像疯癫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

秦小春、林婉如得知考中才女后,竟反常地躲到茅厕里。两个“望”,一个“大笑”,正是他们极度喜悦时的反常动作,反映出其内心对功名的狂热追求。这一动作描写与《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描写异曲同工。

(3)突出作品主题

茅盾在《子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口……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上。

小说中原来坚毅果断、刚愎自用、颇有魄力的吴荪甫至卷末竟然落得几欲自杀的困境。他的“狞笑”、“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靠民族工业来发展中国只能是幻想。

(4)交代身份地位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座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挺胸叠肚者高人一等,与刘姥姥“掸”、“教”、“溜”“蹭”等动作所体现的窘态形成对比。在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鲜明揭示中,不难看出刘姥姥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5)推动情节发展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浑身披挂,骑上驽骍难得,戴上拼凑的头盔,挎上盾牌,拿起长枪,从院子的后门出去,到了郊外……他一面说,一面踢动驽骍难得,托定长枪,一道电光似的直冲下山坡去。

堂·吉诃德每次“骑马”、“戴盔”、“托枪”、“直冲”这一系列富有特征性、戏剧性的行为都成为一连串荒唐可笑事件的前导,动作描写具有凸现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双重功能。 dX8JIgqY+UQK3E22MDf2vcnW9XV9LeX3uKqDkT9S0o9NqsQ00H7cjz5UFQ99hN5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