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旧石器时代舞蹈

一、人类舞蹈

世界石器时代的舞蹈是各民族舞蹈文化的始源,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特色却是随着不同地区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舞蹈文化样态大体差不多,这是由当时社会条件造成的。一百多万年前原始人类从爬行过渡到直立行走,开始了对人体自身的认识。原始人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寒冬酷暑,野兽成群,蚊虫肆虐,人们面临着随时冻死、饿死、病死和被野兽咬死的可能。人们处在采集经济阶段,生产力十分低下,长年累月处在穴居、半穴居和巢居中。阴冷潮湿的起居环境,恶劣残酷的自然生存环境给人们的生存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原始人类从类人猿继承下来的动物本能的宣泄快感的舞蹈在原始人类那里开始有了质的变化。原始人类面对残酷的自然生存环境,自发地利用舞蹈与之抗争,用舞蹈强健体魄,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从此,人类舞蹈与古类人猿舞蹈有了性质完全不同的区别。

舞蹈是人类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行为手段,又是人类祖先在筚路褴褛、开辟未来的年代里传情达意、鼓舞斗志的交流工具。原始社会,人们的衣食来源主要从自然界的一些动物、植物那里摄取,人们住在山洞、树洞中,靠粗制的石块、木棒获取野兽,吃饱喝足之后,便手舞足蹈抒发感情。随着火的发现,人的智慧有了巨大进步,萌生了“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自此之后,人类舞蹈不再是单纯的、动物性的能量消耗运动,而是一种带有思想意识的人体动作,这种带有思想意识的动作就可以称之为舞蹈。也可以说,舞蹈是人类摆脱动物状态之后的感觉和意识的表现。

那么,真正属于人类的舞蹈起源于何时呢?这是中外舞蹈界一直探讨的问题。在我国有学者认为始于旧石器时代,也可能更早,他们以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的男性舞蹈形象为印证;还有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的随葬装饰品中根据原始人已具有的审美意识和宗教意识来判断,原始社会的祭祀舞蹈已被原始人以一种巫术感应的行为描绘在岩石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岩画就是判断原始社会舞蹈形象的有力证据。另外还有些学者认为,舞蹈起源于近5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他们以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为印证。

由此,我们说,中国的舞蹈文明起源于 1 万年前。根据考古界专家学者研究证明,有人类文明就必然会有人类的舞蹈。可以说,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舞蹈是一切文明的开端。

舞蹈文明之所以追溯到 1 万年前,则是根据中国河南舞阳贾湖村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 8000 年前的七孔骨笛来判定的。在贾湖村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共出土了十余支七孔骨笛,孔为六大一小,从骨笛形状、音响结构来看,我国先民的音乐演奏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古代乐舞不分家,自原始先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开始,这一传统便流传下来。乐器是一种实物,易被保存,因而能遗存下来,而舞蹈是一种时空艺术,也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很难记录与保存。因此,我们根据中国古代乐舞不分家的传统来判断,骨笛的发现充分说明了舞蹈可以追溯到 1 万年前。那时人类祖先的舞蹈不再是无目的的精力发泄的单纯运动,而是有思想意识,有宗教观念,有审美内涵的表现性舞蹈。

二、旧石器时代舞蹈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伴随石器劳动工具的诞生,人类创造了舞蹈和音乐,劳动工具和原始歌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中外舞蹈界,各国学者对舞蹈的起源进行过各种探索,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情爱说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舞蹈的发生进行了探索。但任何观点都不能认为是惟一的探索,原始舞蹈还没有清晰的准则,它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混混沌沌的尽情发泄情感,生存欲望得到满足的情感与意识的表现是原始人类舞蹈的主要精神与实践活动的特点。这种古拙质朴毫无雕琢的原始舞蹈表现通过人的体力劳动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劳动是原始舞蹈产生的关键。

旧石器时代舞蹈已孕育着艺术之芽,如法国境内岩洞壁画。它是原始先民朦朦胧胧审美意识的体现,旧石器时代的舞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的形体韵律表现,它几乎是指人类对类人猿舞蹈传递的直接接受,它是自然人的一种欲望快感的发泄。是动物求生欲望得到满足,生命与生存环境和谐相处时得到的一种生理上满足的表现。因此说,人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快感。类人猿的围着木桩跳的环舞与人类的宗教意识和审美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快感是一种情绪反应,美感是人类有意识进行的情感表现。人类自从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舞蹈时,就进入了人为的形态韵律表现的阶段。这个阶段,舞蹈美感的产生来自于人类对文明发展的社会性需求。比如,人类对火的发现与使用。火的发现与使用使人类具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它也使人与动物有了根本区别。可以想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用火御寒取暖、烧烤食物,大吃大喝一顿之后,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勾肩搭背、踢腿顿足、呼喊高叫、欢乐歌舞的情景。火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的体质得到良好的改善;体质的增强,使人类原始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人们改变了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开始向氏族社会过渡。随着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等社会分工逐渐出现,人类审美观念开始形成,从此舞蹈表现就带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也就进入了人为的形态韵律表现的发展与繁荣阶段。从这个阶段起,人类舞蹈开始朝向风格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1.旧石器时代的舞蹈内容

旧石器舞蹈大致有(1)火与舞蹈;(2)文身与舞蹈;(3)线刻与舞蹈;(4)神灵观念与舞蹈等内容。

(1)关于火与舞蹈。火的发现与使用对人类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具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对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火的发现与使用使人类智力得到提高,石器工具制造与加工更具实用性。同时,又使石器的造型更加美观,使石器工具具有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相互作用的内涵,提高了人类精神文明活动。石器被制造得光滑平整,反映了原始人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了实物造型的审美能力,相应原始人舞蹈也带有了意蕴美和韵律美的成分。与自然动物界完全不同的舞蹈,几乎与人类发现火、使用火离不开。

(2)文身与舞蹈。随着人类体质改善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有了一定的审美要求,并精心设计一些装饰品打扮自己。如旧石器时代的克鲁马努人,喜欢在身上着色、文身和佩戴饰物。再如塔斯马尼亚人,喜欢在躯体涂上颜色或文身、或穿鼻孔。

文身是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原始人美化形体的一种行为。原始人的文身大致有两类:一是用颜料画身,一是用锐器镂刻。文身是原始居民普遍追求的、显示人体美的一种风尚。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同一种族的人在身上刺同一种图文,以别于其他族人。居住在太平洋岛屿的摩萨亚人,男子长到 16 岁就必须要文身,以象征成人。严寒地带的爱斯基摩人,男子长到 8 岁,就开始在面部、胸部、手臂、大腿等部位黥刺。美洲印第安人文身的习俗更为普遍。在我国南方也有“纹刻画其体,纳墨其中”的习俗。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这种文身习俗颇为普遍。文身体现了原始人的审美情趣。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与舞蹈关系密切,原始人在文身的同时,注定要舞蹈。如我国内蒙古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的多幅岩画中就有一舞人,身上刻着纹理在舞蹈。

(3)线刻与舞蹈。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先民创造出了线刻和雕刻艺术。如奥地利出土的 3 万年前的石雕,石雕的最上部和右上方是两件投矛,右下方是威廉多夫的维纳斯。从本质上讲,舞蹈与线刻是相通的,都是追求流畅与曲线美的线条艺术,这幅石雕说明旧石器晚期,原始人已经对美的线条有了初步的认识,反映原始居民投矛掷石、捕获猎物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先民对肥硕丰满女性的崇拜。原始社会有两大生产:一是物质生产,一是人口生产,这两大生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 万年前的原始人对此就有了认识:投矛是狞猎生活的见证,肥硕丰满的女性是繁衍后代能力的象征。来自奥地利远古时代的这一块石雕以一种象形符号记录了有关原始人的审美信息,原始人对舞蹈的载体——人体美的欣赏早在 3 万年前就已开始了。

(4)神灵观念与舞蹈。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已有了神灵观念,如旧石器时代的克鲁马努人,关心死者的尸体,他们给尸体染色,将死者双臂交叠放在胸口,随葬品中还有一些装饰品等。这种行为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其目的是为了祈祷得到更多的食物,这是一种巫术感应的方法。巫术感应是旧石器时代的先民最早萌生的神灵观念,它体现了一定的实用目的,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雕刻、绘画以及线刻、雕刻中所描绘的对死者的哀悼,以及表现动物奔驰、跳跃的图形,都可以说是一种希望获得食物的巫术行为。他们对完成后的作品不感兴趣,而注重制作过程,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巫术行为过程。制作时伴随着一种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原始的巫术舞蹈。原始巫术舞蹈反映了原始人的神灵观念。

2.旧石器时代舞蹈形式

旧石器时代先民处在采集、捕猎经济阶段。世界各地的原始种族均处在相同的经济文化阶段,他们的住宅、坟墓、武器、日常劳动工具基本属于同一类型,这些在今天某些原始社会的种族部落,如“马格德林、奥瑞纳或舒尔特利安等部族的文化”层里找到过去的踪迹。今天的旧石器时代的种族舞蹈,反映了世界早期舞蹈进化中的情况。

如前所述,人类最早舞蹈的形成源自于类人猿的环舞,类人猿围着高大的、竖起的物体,欢腾跳舞的行为模式直接传递给了人类,它是人类最早的舞蹈形式。

下面具体考察几个现存的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种族部落的舞蹈:

(1)非洲的侏儒族舞蹈。这一舞蹈属于旧石器中期的舞蹈,形式与现今非洲黑人舞蹈非常相似。舞蹈动作直接来自采集、捕猎等生活。如采集生活中的攀跃树枝、摇树枝、用矛扎鱼、下水摸鱼等。侏儒族人舞蹈时移动双膝、弯曲躯干、上臂贴近躯干两侧,上臂前伸和各种各样的跳跃、托举、转踏、顿脚、旋转等动作均来自生活。侏儒族人喜欢模仿战争、模仿动物的舞蹈,舞蹈的形式就是环舞,跳舞时一群女子围着一个男人转,或者一群男子围着一个女子转,舞蹈动作自然松弛。侏儒族模仿战争与模仿动物的舞蹈,以及围着一个男人或女人的舞蹈,与他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捕猎、采集是侏儒人主要的生活来源,战争是原始种族部落相互抢争食物、抢占地盘的行为。围着一个物体跳舞也象征着一种巫术观念,这些在旧石器时代舞蹈中得到了反映。

(2)亚洲安达曼群岛的安达曼族舞蹈。安达曼人是处在早期石器时代的现存民族。由于旧石器时代离我们太久远,旧石器时代的舞蹈遗物保留下来的非常少,因此,很难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舞蹈情况。惟一的办法是通过对现存原始部落居民生活观察推测那个时代的舞蹈情况。不过,生存在现代社会的原始部落民族的生活,不可能就是几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原型,现存的原始部落民族的生活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民族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状况,与出土文物及史料记载进行对照,就可以推断出旧石器时代舞蹈的形态。比如亚洲的安达曼人舞蹈,他们的生活仍然保持着原始风貌,了解他们的舞蹈,有助于我们得知早期人类舞蹈的状况。安达曼人舞蹈仍然是对类人猿环舞的直接继承,只不过比类人猿舞蹈更进化了一步,它不仅动作复杂,而且队形变化也变得复杂了。动作可以随情所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舞者边歌边舞,抒发自己的性情。

(3)锡兰的维达族舞蹈。这是保存旧石器时代舞蹈的另一原始居民的舞蹈。维达族人舞蹈与安达曼人的舞蹈风格完全不同,它与环舞的舞蹈形式也相去甚远。环舞是一种较为温和、轻柔,抒发喜悦情感的欢乐性舞蹈。而维达族人舞蹈则是动作激烈,形体抽搐扭动,动作幅度较大,飞快旋转,令人目不暇接的舞蹈。这种舞蹈形态比“环舞”又进化了一步,它带有原始人最初的宗教意识,含有祈祷成分。舞蹈基本由男子表演,表演时舞者手持着箭,腹前挂着鼓,疯狂舞蹈。从男子手持箭、腹前挂着鼓来看,就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说明那时期的原始人已学会制作箭,用箭捕猎飞禽走兽。腹前挂着鼓,鼓能敲击声响,也说明了原始人已知道用兽皮蒙在木架上就能敲出音响的物理道理。运用道具舞蹈,是一种带有巫术意义的象征符号,它不是一种舞蹈表演专用的装饰品。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源自捕猎和采集,箭和鼓与捕猎有关系,维达族人那种疯狂地、接近歇斯底里的神经性痉挛动作,是一种企图捕获更多猎物的巫舞。

3.旧石器时代舞蹈种类

旧石器时代舞蹈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动作协调的舞蹈,一类是动作不协调的舞蹈。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开始,最初人类的舞蹈是对类人猿围着一个物体转圈跳动的继承,随着旧石器文明的发展,先民在燧石敲击的火花中产生了最初的神灵观念和对流畅、曲线美的线条艺术的追求,从这时起舞蹈逐渐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分化。一类是动作协调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基本上是对类人猿环舞的原封不动的继承;另一类是动作不协调舞蹈,它可以说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创造性舞蹈,它含有一定祈祷神灵的巫术宗教仪式。如舞蹈人类史学家波尔沙拉新和利兹沙拉新对锡兰(斯里兰卡)维达族人舞蹈这样报道:“舞蹈应是男人的事,男人们围成一个圈,各自将箭扎进地面,然后,从脚开始动作,先向左转,转到右脚站立的地方停住,左脚再痉挛似的向前迈出,同时,身体向后倒,半转结束。再迈右脚,反复动作。舞者们始终围着箭舞蹈,各自的动作并不是按照统一节奏进行。在转圈当中,手臂激烈挥动着,敲击着挂在腹部前的大鼓。当半转圈结束时,身体突然向下方摔去,长发遮住他们的面孔,然后,随着新开始转圈的动作,将长发甩向后面。就这样,他们的头发不断地向前向后披甩着,他们边舞蹈边呻吟似的唱歌。舞蹈时,他们的精神极度紧张,汗流满身。激烈地拍着鼓面,鼓音组成巨大的轰鸣,最后,舞蹈即将结束时,他们一个个筋疲力尽地倒在地面上,匍匐着、喘息着、震颤着,突然,一人站起,舞蹈结束。”从这段介绍中,我们看到维达族人舞蹈仍然是围着一个物体舞蹈,即舞者围着箭舞蹈,所不同的是舞蹈动作扭曲狰狞,焦躁疯狂,违反人的自然形态。比如“一脚痉挛似的迈出”“精神极度紧张”“汗流满身”“匍匐、呻吟、震颤”等动作,都充分显示舞蹈行为的巫术内涵。维达族人舞蹈可以说是动作不协调舞蹈。

我们再来看看动作协调的舞蹈,如安达曼人的舞蹈。有关安达曼人舞蹈,日本舞蹈史学家石福恒雄这样介绍:“……他们围成一个圈分别根据自己的创意,朝着不同的方向,做着自己擅长的动作,跳右脚,抬左脚,然后屈腿落下,接着再跳左脚,弓腰体、膝盖弯曲。手腕向前伸,比肩高出一块,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螃蟹形状。他们不断转换跳舞的场地,不断跳出新花样,舞蹈结束时,舞者双膝跪地,相互挥手致意。”由此看来安达曼人的舞蹈是和谐自然的,是人体自然体态的舞蹈。它温和、平静、快乐、放松、舒缓、平展,是与人体协调的动作姿态。

在这里,我们将维达族人舞蹈和安达曼人舞蹈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维达族人的舞蹈动作是歪扭、弯曲、变形的舞蹈,舞蹈动作与日常生活中的人体动作相违背,是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的行为。维达族人平时不跳舞,只在捕猎时跳。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带有祈祷性质的巫术舞蹈。而安达曼人舞蹈则表现出与维达族舞蹈完全不同的风格,安达曼人舞蹈讲究均衡、动作伸展与屈伸,舞蹈中,舞者通过跳跃、滑动、屈伸等动作展现形体美的线条。它的舞蹈动作均来自日常生活动作,形体姿态简单、轻松,情绪自如愉快,舞蹈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对维达族人和安达曼人的舞蹈形态做了比较分析之后,可以看出,人类舞蹈自旧石器时代起就出现了两类不同的风格。一类是与人体不协调的舞蹈,一类是与人体协调的舞蹈。与人体不协调的舞蹈形体动作姿态呈现出扭拧、狂野、浮躁、不安的风格;与人体协调的舞蹈呈现出姿态优美、舒缓、平展、松弛的风格。

此外,与人体协调的舞蹈还包含着两层内容,即舒展式与收缩式的人体动作。舒展式人体动作表现为轻松跳跃性动作。跳跃性动作意味着对地面重负荷的征服,也就是对地心引力的摆脱。这种舒展型的跳跃动作后来传递下来,如现存的古希腊壶面上的舞蹈形象。在印度尼西亚那嘎族人舞蹈中也可以见到这类跳跃舞姿。这是舞者跳起的一刹那,空中前后击脚三次的动作,有些像芭蕾舞中的击脚小跳。除小跳之外,还有向前大跳,跳起时双腿尽量劈开一字形。在旧石器时代,先民很难做好这一字形大跳,它只是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一字大跳”这一动作可能来自先民跳跃沟涧的生活动作,发展到后来,经过艺术家精益求精的磨炼,成为艺术性的、技巧较高、弹跳力较强的舞蹈动作。埃及舞蹈也有这种跳跃舞姿,在公元前 3 世纪中叶的埃及第六王朝的浮雕中,可以见到这种舞蹈形象。

收缩式的动作是一种行动缓慢,处处受抑制的、温雅、平静、很少跳跃的人体动作。它要求舞者动作协调,随着音乐自然舞动。收缩式的舞蹈动作与空中跳跃的伸展型舞蹈动作不同,伸展式的动作是跳跃性的动作,动作比较激烈,而收缩式舞蹈则是轻柔、自然的人体动作,在旧石器时代舞蹈中,它往往为伸展式舞蹈做陪衬。在旧石器时代的舞蹈中,伸展式的舞蹈多由男子来表演,女子只做一些随之应和的,温柔、松弛、动作幅度不大、脚不离地的小动作。与男性粗犷奔放的跳跃动作相比,女性只是做些缓慢挥动双臂、扭动腰臀、胸腰前后波浪似起伏的动作。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舞蹈的肇始,伴随着石器文明,人类舞蹈朝向两类不同风格发展。用中国古代舞蹈分类法来看,即文舞与武舞,它像是两条长年不息、奔流不止的大河,各自永远向前流淌。人类的舞蹈就沿着两条大河进化、发展着。

旧石器时代,不仅舞蹈分成两种不同风格,更重要的是,人类舞蹈已带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和宗教观念。反映劳动、反映战争、模仿动物、带有巫术性质的祭祀舞蹈,追逐异性舞蹈也从这一时期开始。 c4xzF3ZvQM+m5i5ZfgOuGjKVBwPMKGHJLALuq+h2vYjBcXtqwaXuPmTNIGZwG0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