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综述

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完整体系,是一个包括“天人合一”“群己和谐”的社会道德与环境道德和谐统一的道德体系。

本德目整洁健身,是环境道德核心的组成部分。整洁,就是讲究环境和个人卫生,仪表整齐、洁净。健身,就是为了强健身体、延年益寿而进行的锻炼身体、养生保健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实践活动。整洁健身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环境道德意识为学习、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一个国家整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天人合一”环境道德、整洁健身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浏览一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环境道德、整洁健身史,便可以从中发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仅注重群己和谐的社会道德,也极其注重以美化环境、爱惜整洁、养生健身、刻苦锻炼身体为内容的环境道德。其历史悠久,其内容五彩纷呈,仪态万千,引人入胜。我们在这些宝贵的历史荟萃中整理出来一部分编写成此书。这虽然是以故事体裁出现,但所叙都是真人真事,事实可靠。以真实的故事手法写中华民族在环境道德、整洁健身方面的美德,可以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整洁健身方面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学到整洁健身方面的知识或养生之道。我们相信,不论是广大青少年读者,还是其他各层次的读者,都会喜欢它。因为美化创造舒适、幽雅、洁净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学习一些必要的健身之术、养生之道,强壮体魄,延年益寿,是人人皆向往的事情,是人类未来的最高的公德。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环境道德观念,发轫于老子《道德经》中,“圣人善其人,故无弃人,善其物,故无弃物”的论断上,此乃成为人类提倡环境道德之先声。春秋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子也很重视环境道德,鼓励人们锻炼身体,他将农民按军事组织编为队伍,进行田猎等体育训练。“缮农具以当器械,耕农以当攻战,推行铫耨以当剑戟,被蓑以当铠,菹笠以当盾橹”。收到极好的锻炼效果。孔子提出的“寝处有时”、“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等养生之道,一直为后人所崇尚。荀子的养生思想更丰富,归纳起来最大特点是在“养”的基础上要“动”。他说:“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这种“动以养生”的主张,把古代的养生理论升华了。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华佗编制了一套养生健身的“五禽戏”,功效奇特,使他“老而不衰”。东晋时期名将陶侃“运砖头练筋骨”,“祖逖闻鸡起舞”,使他们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为收复失地屡立奇功。王羲之练“鹅掌戏”,葛洪提倡“胎息”养生法,在养生实践中都别具特色。隋末著名养生家孙思邈,年幼时体弱多病,后来学到了养生妙法,活了101岁高龄。他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运动故也。”唐代文学家柳宗元“顺其自然以养生”思想,有力地批判了“天命论”的传统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对养生颇有研究,写过《问养生》、《养生说》、《养生诀》等20多篇养生文章。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扫地”、“多食粥”作为养生法。“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明代抗倭名将、武术家戚继光提倡心、手、足、身的全面训练法。清代乾隆皇帝的“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使他八旬不衰,夺得历代皇帝长寿之冠。

在近现代,有关整洁健身的思想和理论进一步发展,实践活动更加广泛。近代教育家严修首倡戒烟。现代教育家张伯苓把箴言写在镜子上:“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教育学生讲卫生,爱整洁。“千斤神力王”王子平武艺高强,为国争光。王芗斋创编“健身桩”,为人们健身治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百岁老人马寅初坚持用热、冷水浴健身法70余载,健身效果很好。毛泽东爱好体育,采取多种方法锻炼身体,直到70多岁还畅游长江。周恩来从小爱体育,从七巧板到练拳,无所不好。他还是爱整洁的典范。朱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非常重视体育,并曾亲自担任体育教师。刘少奇游泳、登山、太极拳、散步,从不间断锻炼。邓小平更是全方位的体育爱好者。现代小说家老舍“迷恋拳术”,并编写出武术专著《舞剑图》。藏族女登山运动员,经过刻苦锻炼,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人。

当代在整洁健身方面的英雄模范人物倍出,举不胜举。雷锋练投弹,为革命锻炼身体。胡荣华刻苦钻研棋术,成为中国象棋的“十连霸”。栾菊杰“10年磨一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武林精英郝致华经过苦练,技术全面,武艺出众,先后获30多次冠军。功夫奇才李连杰练功刻苦,武艺梢湛,被授予“勇攀高峰的突击手”。孟氏四兄弟办武馆,被誉为“中国武术界的一脉”,孟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体育家庭”,表明中国武术后继有人,整洁健身的传统美德日益发扬光大,广泛深入民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我国政府为了“合理地调节它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环境保护”、“保护耕地”、“计划生育”作为三大基本国策,这可以说是东方传统的宝贵的“天人合一”环境道德,在当代得以继承、扩展、发扬光大。

作为当代中国公民,特别是中国青少年,不仅应该能够成为恪守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总体模范,也应成为恪守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道德的模范。美化环境、仪表整洁、修身健体、永葆青春,为建设当代道德文明贡献力量。 D+SeAzLUvmeFhC1nd1xIXxNwWrKkS2USRLSBE1cDboN4BW/P9UoD4MmfA4sME49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