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她不仅是一个流动的不断批判继承、不断改造创新的动态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同时,也是发展中的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心与主轴。所以,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际是进行“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她不仅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与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世界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弘扬也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为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人类当代精神文明,推进世界伦理道德的发展与建设,树立新的荣辱观,我们编选了本丛书,本书共分三大部分,即:理论卷,故事卷和名言警句卷,并参考有关书籍做了分类。

各分册编排结构有综述,着重阐述本德目内涵、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然后,是所选取的内容集合。每个故事每条言论根据揭示德目的需要进行了再编写,力求以内容明伦理、明思想、明形象、明榜样,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再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研究资料、历史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在筛选编写、综述论证等方面,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6月 oZY+84PRdM1o0q26xZmgasWEEWVucPL2BynQwN7Gr1uXM4jl/EK/f9bG5ab3HLHe



乾隆皇帝长生有术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从秦始皇到清末光绪帝,前后两千多年的时间,历代帝王年过半百的不多,年逾花甲的更少,达古稀之年的更是寥若晨星。

可清朝的乾隆皇帝竟达89岁高龄,可称耄耋乃去的老寿星了。他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太上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掌权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君王。

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皇帝80多岁的时候,身体仍然很健康,精力充沛。《清帝外记》一书中这样描写过乾隆皇帝,“其年龄虽已83岁,但其外表观之如60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季,秩序规则极其严肃,殊堪惊异”。

乾隆之所以能如此长寿,与他一生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据清代御医的后代所讲,乾隆皇帝在长期的养生健身实践中,总结了16字长寿秘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就是每天黎明即起,在室外运用柔和匀长的口呼鼻吸,从而达到“正气内存,邪不能干”。

活动筋骨。乾隆经常打太极拳、散步、爬山、旅行、狩猎。他虽贵为一国之君,事务繁多,却还是经常弯弓骑射,沐浴汤泉,游山觅川。他六下江南,简装徒步、私访民情,并把这些都看成是活动筋骨的好办法。

十常四勿。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即:食勿言,寝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十常有助于运气行血,抗御外邪;四勿更有助于炼精养气,起居规律的培养,更使乾隆皇帝精力充沛,神采焕发,身登高寿而体不衰。

适时进补。就是根据不同的季节经常调剂食品组成,常吃一些瓜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偏食,不贪食。不滥吃补品、补药。

乾隆皇帝的16字长寿秘诀,使他获得了历代帝王长寿之冠。真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乾隆的养生术是很值得效仿的。

乾隆贵己重生,同时,还很讲究生态道德,他曾在著名的《哨鹿赋》这样写道:“我曾研究哨鹿之理,觉得可以总结出‘五德’来:哨鹿每年只一次,不再来二次,这是仁;对跑来的鹿射毙它,对逃窜的鹿任它逃窜,这是义;把鹿肉做成美味,放在祭器里,祭神祭祖,这是礼;引鹿而能来,想抓获它就成功,这是智;吹哨而进,诚敬地遵从孔子不射夜间熟睡的动物的教导,这是信。这样做,可以说是符合圣人的大道,难道还算潘兵、司马相如所告诫和讽刺的那样吗!”

《哨鹿赋》全文被镌刻在石碑上,现存于承德“避暑山庄”。 oZY+84PRdM1o0q26xZmgasWEEWVucPL2BynQwN7Gr1uXM4jl/EK/f9bG5ab3HL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