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野人”

3000年以来的历史记载至最近为止,已经有很多关于“野人”、“毛人”和“山鬼”等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动物是直立的、两足走路的,颈部是灵活转动的,前肢是挥动自如的,头上和身上是披毛的,腹部的毛是短而少的,牙齿排列是像人而没有明显獠牙的。这种动物确实被传说,被看见过,还打过人、吃过人,被汽车逼到崖边而被人围堵过。

新近,周国兴研究员则认为,“既然是人,它必然具有人类的某些特征,比如直立行走,有自己的语言,会使用和制造生产工具等。而且,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个体,而应是个群体。从理论上说,野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上的群体,这个意义上的野人,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如果讲是存在某种未知的动物,甚至是人形动物的话,那存在的可能性只有5%,95%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我的这个判断跟一个美国科学家不谋而合。”

那么,在人们心目中,这种动物又是什么呢?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他们的看法是不是一致呢?

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故事,中国亦不例外。除古代典籍及地方杂志中有关“野人”的记载外,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时能听到目击或遭遇“野人”的消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野人”曾经是人类社会的成员,由于某种原因流落在大自然里,因为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人性逐渐泯灭,成为如同“野兽般的生物”。当他们返回到人类社会后,颇难恢复其人性,这就是所谓的“野人”,即野化了的人。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位猎人在阿威龙地区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位约17岁的少年。这个从小被遗弃在森林里的孩子被发现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孩子”,经过20多年的驯化训练,才失尽他的动物行为。以后,所谓的“狼孩”、“豹孩”和“猴孩”等一度为动物哺育的小孩,都被称做“野人”。

对于什么是“野人”,科学上尚另有一种说法,认为“野人”是原始人的残存代表,即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残存下来的群体。如前苏联的有些学者将流传在蒙古和高加索一带的“阿尔玛斯野人”看做是石器时代的尼安德特人。

然而,现在所称的“野人”含义却颇为混杂,几乎所有那些尚未被科学搞清楚的“人形动物”都被称为“野人”。即使现在已知的一些人形动物,在它们尚未被科学搞清楚之前,也曾被称为“野人”,如亚洲的猩猩,甚至藏匿在原始丛林中某些非常落后的野化民族,在他们被发现之初,都曾被称为“野人”。现在我们在各种媒体上所看到的有关“野人”的传闻,并非指严格科学意义上的“野人”,而是一类科学上有待探清的未知“人形动物”,这也是现在对“野人”比较流行和直观的解释。

1953年,新西兰探险家希拉里成功地登上珠穆郎玛峰后,喜马拉雅山区存在“雪人”的传闻开始出现在当时的报刊上。在众多的“雪人”消息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列宁格勒大学与乌兹别克科学院联合考察队的水文队队长普罗宁于1957年8月两次见到“浑身披覆毛发的类人动物”。消息披露后,帕米尔地区是否也有“雪人”出没引起了争议。

前苏联科学院为此组织了一个“雪人问题专门委员会”负责收集有关“雪人”的情报,同时还派遣一支考察队前往帕米尔进行调查。此时,我国电影摄影师白辛在报上发表文章,宣称他在新疆帕米尔的慕士塔格冰山拍片时,偶然碰见两个莫名其妙的人在雪峰上行走,给他留下的印象与普罗宁所见到的“驼背”、“身材不高”等特征颇为相似,意即他也碰见了“雪人”。我国学者开始在报上展开讨论,认为所谓“雪人”很可能是喜马拉雅棕熊,但不排除喜马拉雅山区生存着一种特殊灵长类动物的可能性。

1959年1月,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致函前苏联科学院有关人士称:“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内增设一个人类学研究室,负责进行雪人问题的研究工作。研究雪人问题的负责人是裴文中教授。”当时我国正组织首次攀登珠穆郎玛峰的活动,便将“雪人”列为考察内容之一。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与登山队于1959年5月至7月间在珠穆郎玛峰最大的河谷——扎卡曲河谷进行了考察,但没有什么重要发现,只是在珠穆郎玛峰东南部的卡玛河附近获得一根长达16厘米、据说是“雪人”的毛发。后经化验检查,表明此毛与牦牛、猩猩、猴子及棕熊的毛发均不相似,但也无法证明它是“野人”的。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化局局长约乐瓦斯曾在1995年抓获一个名叫“卡桑·恰卡尔贝拉莫尔”(意为“砸铁锅的人”)的“野人”,据约乐瓦斯的描述,那“野人”原来是一个流落在外野化了的人!

20世纪60年代初,从中国西部边陲云南省传来在西双版纳的原始密林中发生两起遭遇“野人”的消息。其一是1960年11月在修建励腊至勐棒的公路时,架桥队队长和班长发现两个“野人”,他们向“野人”射击,一个被击伤后逃走,一个被击毙。他们拖回“野人”尸体,原想美餐一顿,但见到“野人”与人竟如此相像,以致战士们不敢食用。第二件是1961年2月底,一位励腊县小学教员夜晚去当地密林里打猎时,碰到了“野人”母子,因恐惧该教员没敢放枪就仓惶而逃。云南思茅地区文教局将这两件事上报了省文化局,同时与中科院西南分院动物研究所取得联系。该所所长根据报告分析,认为“野人”情况与长臂猿相仿,但因没有实地调查难于确定。

20世纪80年代,云南西南边境的沧源和西盟等地不断传来猎取到佤语叫“古”的“野人”,但这些“古”都是有尾巴的。其中包括有1980年春节勐来公社一位佤族小学教员猎获的一头高约2.2米的“古”,他保存了“古”的一只左脚掌,1982年在班岩公社猎获的“古”的头骨标本。这两件实物曾被鉴定为“合趾猿”的脚掌和“最大的灵长类”或“猿”的头骨。 Q1B7S+5YgROpb8+j9MwmA5r/rzDvkz2404rhq7DtdqvJQSXLauKkmQZHD2oz3Q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