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的世界里,有些鱼类如鲑鱼、鳗鱼和鲱鱼等,就像候鸟一样,在大海里成长,在淡水河流里繁殖。让人费解的是,这些鱼在万里水域中徊游,它们既看不到星星,也无法利用地形目标,它们是怎样辨认出往返的路线的呢?这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
就拿鲑鱼来说吧,它出生在淡水江河里,生长发育却是在遥远的大海里,这段路程足有上千里,甚至上万里。它们为了回故乡产卵,不得不穿越一道道激流险滩。当它们回到故乡后一个个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产完卵后,就该寿终正寝了。问题是它的洄游不是在短期内,往往需要几年才能返回一次。因为一条鲑鱼在江河里出生后,到大海里生长,需三四年才能够性腺成熟,返回江河里来产卵。事隔这么多年它怎么还能记住洄游的路线呢!
一些动物学家从水流、气温、饵料等方面来探讨鱼类洄游的原因。最近由于鱼类“识别外激素”的发现,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这种物质可以使鱼之间区别同一种类的不同个体。比如母鱼产仔后,就会放出这种物质,幼鱼嗅到后,就会自动呆在一定的水域,以利于母亲进行照料和保护;相反,幼鱼也会放出这种物质,以便母亲相认。有人分析,会不会在鱼类出生的地方有着某种特异的气味,把千里以外的鱼吸引回来呢?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气味能存在三四年吗?它们洄游有海路也有江河,难道这种气味就不发生变化吗?因此有人猜测,除了这种“识别外激素”之外,还应有一种东西作用于鱼类的洄游。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