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丢车保帅以小利谋大利

象棋的玩家都懂得舍车保帅的道理,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明智之举。

会办事的人,也深谙此道,在利弊取舍间,他们敢于吃眼前亏,放弃蝇头小利以换取大利。

不善于此道的人,就无法卸下背上的“小包袱”,无法摆脱小利思维的约束,最终结果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1、缺点也可适当暴露

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这也是办事制胜的绝招。现实生活中,“要面子”是许多人难以成大事的最大障碍,这是因为虚荣心所致,他们担心如果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缺点,自己就会失去些什么。可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能发扬优点,而且也绝不回避缺点,适当地暴露缺点,别人会更相信你,事情会办得更顺利。

要想真正正视自己的缺点,就必须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诸如:当别人说“这件事这样做比较好一点”,而你为了面子往往不听别人这样的忠告,也许别人的忠告恰恰是金玉良言,听之,你将改变一切。

有时候,产品本身出了问题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有时候,因服务不周或说明不清而产生误会。这时,你是勇敢地承认错误,还是想办法瞒天过海、推卸责任呢?

一般人总以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件很丢面子的事,其实事情并非如此,认错也是学问。如果你知道别人要批评你,不妨在他说出之前,自己先主动地作一番自我批评。这样一来,十有八九别人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原谅你的过错。

有这样一位商店经理,当他发现自己店里卖的一种商品比其他店卖的同一种商品的价格高出一些时,他想:如果顾客了解这一情况的话,一定会对他及他所在的商店产生不好印象。于是,他派人专程跑到用户的家中,把这一情况向那些已经买了这种商品的顾客做了说明,并说:“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您可以退货。”

结果所有的用户都被该商店经理的真诚所感动,不仅无一人要求退货,而且都成了这家商店的常客。

如果你有错,就勇于认错吧,这并不吃亏,而且是维护你信用的好时机。

经营房地产推销的哈尔默奇先生,有一次承担了一项艰巨的推销工作。

因为他要推销的那块土地紧邻一家木材加工厂,电动锯锯木的噪声使一般人难以忍受,虽然这片土地接近火车站,交通便利。哈尔默奇先生想起有一位顾客想买块土地,其价格标准和这块地大体相同,而且这位顾客以前也住在一家工厂附近,整天噪声不绝于耳。于是,哈尔默奇先生拜访了这位顾客。

“这块土地处于交通便利地段,比附近的土地价格便宜多了。当然,之所以便宜自有它的原因,就是因它紧邻一家木材加工厂,噪声比较大。如果您能容忍噪声,那么它的交通地理条件、价格标准均与您希望的非常相符,很适合您购买。”哈尔默奇先生如实地对这块土地做了认真的介绍。

不久,这位顾客去现场实地考察,结果非常满意,他对哈尔默奇先生说:“上次你特地提到噪声问题,我还以为噪声一定很严重,那天我去观察了一天,发现那里噪音的程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以前住的地方整天重型卡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而这里的噪声一天只有几个小时,所以我很满意。你这人很真诚,要换上别人或许会隐瞒这个缺点,说一些好听的,你这么坦诚,反而使我放心。”

就这样,哈尔默奇先生顺利地做成了这笔难做的生意。

假若哈尔默奇先生介绍那块土地时仅说其优点,为了推销成功而掩盖缺点,把这件事情办成的几率又有几分呢?

由此可以看出,做生意并不是一定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诚恳地说出你商品的缺点,并不吃亏,它会使你及你的商品更具魅力。

做事、做人皆如此,勇于认错也许让你的面子吃了亏,大胆的说出缺点也许会让你的感情受到伤害,但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一个人若想把事情做好,就不应当顾及那些无足轻重的东西。相反,适度暴露你的缺点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2、以小退来换取对方点头

求人办事的过程中,“以退为进”更易获取对方的信任。很多时候过分强调自己的目的,过分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相反,如果采取一种“退”的策略,有时更容易达到目的。

富兰克林曾经用以退为进的方法使宪法会议产生分歧的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一次,在费城举行宪法会议,会议中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讨论相当激烈。由于出席者有着人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利害关系各异,会议充满了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出席者的言词都非常尖锐,甚至还有人身攻击。

会议谈判即将破裂,在这个时候,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的站了出来,他不慌不忙地对人们说:“事实上,我对这个宪法也并非完全赞成。”

此话一出,会议纷乱的情形立刻停止了,反对派人士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停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对这个宪法,我并没有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代表,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些异议,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怀疑的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经富兰克林这么一说,反对派激动和不信任的态度终于平静下来,他们反而想让时间来验证一下它是否正确,这样,美国的宪法终于顺利通过。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一味地强调好的一面,对方对你所说的话,就会存有不信任的潜在心理。这时不如利用人类潜在心理的“别扭心态”,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富兰克林就是利用了这个技巧,先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反而使对方产生了信任感,再顺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凡办事成功的人,都是视野开阔的人,他们不但了解自我,而且还能深知他人。一般来说,办事之前要对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以退为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你倾斜。

3、适时的让一步

对于任何事情而言,一味地比权量力,好勇斗狠,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明智地做出让步,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让步不是盲目的无原则的屈服,更不是软弱的退却,它是在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做出的明智选择。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摩根。

1898年,美国总统麦金利乘古巴发生动乱之际,找了一个借口,发动了美西战争(当时古巴是西班牙的领地)。而与此同时,在战争之外,老摩根与素有钢铁大王之称的卡耐基展开了一场龙争虎斗。

由于美西战争的需要,兹堡的钢铁需求量高涨,当美西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的时候,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向卡耐基发动了钢铁大战。

由于摩根看到了钢铁工业前途无量,所以,他很早就把目光盯在了钢铁生意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他把安插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融资条件,逐渐地控制了伊利钢铁公司。虽然如此,但这两家钢铁公司与卡耐基的钢铁公司相比,还只是中小企业。摩根看到美西之战导致钢铁价格猛烈上涨,所以他对钢铁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于手中的那两家公司他还不满意,于是决定向卡耐基发动进攻。

为了壮大自己的事业,摩根首先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型钢铁公司,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同时拉拢了国家钢管公司和美国钢网公司。在这些准备就绪后,接着,摩根开始向卡耐基采取行动了,他操纵联邦钢铁公司的关系企业和自己所属的全部铁路,同时取消了对卡耐基的订货。

根据摩根的预测,他以为卡耐基会立刻做出反应。但事情恰与摩根预料的相反,卡耐基出奇地平静,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卡耐基在受到如此围剿的时候,比任何人更明白一点,冷静是最好的对策,更何况自己面临的对手是能够在美国呼风唤雨的金融巨头,如果此时匆忙采取行动,那最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卡耐基以静制动的策略使摩根很快意识到,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于是他马上采取第二个步骤,他放出风去:美国钢铁业必须合并,现在是否合并贝斯拉赫姆公司,还在考虑之中。但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那就是迟早要合并卡耐基公司,只是时间问题了,摩根向卡耐基发出了如此的挑战。同时,他威胁卡耐基,扬言要与贝斯拉赫姆联手对付卡耐基。

这时候,卡耐基不能再无动于衷了,他想到如果摩根真的与贝斯拉赫姆联手,他的处境就有危险了。在综合分析了局势利弊之后,卡耐基终于做出了决定:与摩根的公司合并,条件是卡耐基只要合并后新公司的公司债方面,对卡耐基钢铁资产的时价额以1美元比1.5美元来计算。

如果以1美元比1.5美元来执行,对摩根来说,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但对于这样的条件摩根为什么能接受呢?我们还不得而知,而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摩根合并卡耐基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赢得高额的利润,也许正是基于利益的考虑摩根才达成了谈判的协议。按照合约,卡耐基钢铁公司的价额以合并后新组建的联邦钢铁公司的公司债还清。

卡耐基看准了摩根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也看到了摩根的弱点。卡耐基揣摩透了摩根心思,顺应他的要求,合并可以,但条件是苛刻的。这样,按照协议,卡耐基的资产一下子从当时的2亿多美元上升至4亿多美元。

卡耐基的立场看似非常软弱。当摩根采取第一步行动时,卡耐基无动于衷。当摩根采取第二步行动时,卡耐基未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而从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摩根始终处于攻势,卡耐基处于守势的地位,并且还退了一步,但从结果来看,摩根虽然争得了面子,而卡耐基却实实在在地前进了一大步。

4、眼前亏,该吃还是要吃

与宽容相连的是“吃亏”。宽容当然不等于吃亏,但吃亏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吃了眼前的“亏”,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吃亏一事,得益十事;吃亏一时,则可能安乐一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吃亏是福不是祸。”“矮子功”信奉“吃亏”,就因为吃亏是一种谋略,吃亏的目的在于占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

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为了让东方人也匍伏在他的脚下,他精心组织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俄国。法国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俄国边境,并很快切断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长驱直入,占领了莫斯科。

处在存亡之秋的俄国拼死抵抗,老帅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担任了俄军总司令。拿破仑和库图佐夫是老对头,五年前两人就有过交锋,但这次库图佐夫明显处于劣势。双方经过紧张部署后,在博罗委诺村附近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血战,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俄军被迫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库图佐夫的阵地。

作为一个首领,放弃一方领地,实属无奈,但库图佐夫的放弃又不全是无奈之举。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现尽管拿破仑夺取了俄军要塞,但实力已被削弱,由进攻之势转为防御之势。再者,法军长驱直入,孤军作战,如果在此长久相持下去,必然对其不利。到那时,俄军可重振雄风。于是他发布了一个让众人震惊而又大惑不解的决定——放弃莫斯科。

消息传出后,人们都呼吁反对,把自己国家的首都拱手让给敌人,这是何等的耻辱。于是,全国响起一片“情愿战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给敌人”的呼声,就连沙皇也下令坚守都城。此刻,库图佐夫的心情比谁都沉重,放弃莫斯科对他也是一种屈辱,然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清楚地意识到,假如凭一时之气,争一时输赢,坐等法国转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全军覆灭,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为了顾全大局,库图佐夫顶着国内的压力,毅然下令:“现在,我命令,撤退!”时隔不久,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莫斯科。

暂时胜利的拿破仑没有想到,他失败的命运已由此决定了,俄国人留给他们的是一座一无所剩的空城,继之而来的是乏粮、饥饿和严寒,而这时法军思乡情绪上升,军心涣散。拿破仑只好下令撤出莫斯科,然而已经晚了,俄国人是不会轻易放走占领他们首都的侵略者,一场恶战,使法军四面楚歌,全线溃败。占领莫斯科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胜利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库图佐夫不计眼前得失,先吃小亏,然后等待时机,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5、见到树木,就要想到森林

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永远不变的事情。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大片的森林,如果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最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些事,表面看来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因小失大”,损失惨重,做事灵活的人决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有一次,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这种毒的毒性并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身体有害。另一方面,如果食品中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对公司将是一大损失。

亨利?霍金士面临着一次选择,是诚实还是欺骗,综合考虑了一下后,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尽管自己有可能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后果,但他毅然决定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长期食用会对身体有害。

消息一公布就激起了千层浪,霍金士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不仅自己的食品销路锐减,而且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了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施加压力,同时指责他的行为是别有用心,是为一己之私利,于是他们联合各家企业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在这种自己食品销量锐减、又面临外界抵制的困境下,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在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士的公司已经危在旦夕了,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他的命运转机了,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在政府的支持下,加之亨利公司诚实经营的良好口碑,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之他诚实对待顾客的良好声誉,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而且规模扩大了两倍。也因此,亨利?霍金士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第一的位置。

做事灵活的人,都善于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会给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会让人们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

许多人都熟知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两人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著名文豪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项羽之所以会败,并不是上天亡他,而是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虽然是一个地痞流氓,但他却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紧紧抓住项羽弊端,由弱势转变成强势,最后夺取了胜利。

6、用小利来积攒诚信

只有不计较一时失去的小利,不拘泥于眼前的损失,你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这样时间长了,你的诚信度自然提高,再做事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现实生活中,谁都清楚,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资金。用最少的钱来办大事,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其实,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在今天千变万化的市场中,那种只有敢下大注才能做好大事的思维早已经过时了。只要能掌握市场,抓住机遇,积累自己的诚信资本,这样用不了多少本钱,照样可以把事情做好。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青年,是做家庭用品通信销售的,他最善长的就是用小利获取他人的诚信,然后把自己的生意做大。

开始,这个青年在一家一流的妇女杂志上刊载了他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刊登的供货商都是有名的大厂商,出售的产品经济实用。其中20%商品上货价格都高出一美元,60%的上货价格刚好是一美元。所以杂志广告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纷纷而至。

他没有用任何资金,这种方法也不需要资金。接到客户汇款,去买货就行了,然后再把它发往全国各地。

当然收到的汇款越多,他亏损的越多,有人说这不是典型的傻瓜吗?错,他一点也不傻,他在寄商品给顾客时,再顺便寄去20种3美元以上100美元以下的商品名称和商品说明,再附上一张空白汇款单。

这样卖一美元商品虽有些亏损,但他以小金额的商品亏损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一个人有了信誉,办事就容易多了,顾客就会信任他,所以也愿意买他的商品了。这样一来就弥补了先前的亏损,同时获取很大的利润。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之后,他成立了一家通信销售公司。三年以后,他的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了。雇用了五十多个员工,1974年的销售额高达5000万美元。在这样的鼎盛时期他还不过是一个29岁的小伙子。

在当今世界,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许多企业经营者由于受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预想的目标。上述事例就告诉了我们,自己没本钱不用着急,可以先用别人的钱建立信誉,然后买空卖空,也可获得成功。

7、点拨关键点,让对方预料结果

有些事情直接把解决的方案强加给对方很为难,这时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对方,然后,把问题的症结点拨一下,让对方自然明白你的用意,自己去选择其中的利弊。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历史上,五代是一个乱世,谁拥有实力强盛的兵力,谁就可以当皇帝。其中禁军的向背,往往成为政权兴亡的决定性因素。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都是由于得到禁军的拥戴登上皇位的。宋太祖即位前,曾协助郭威夺取政权,后来由于战功卓著,军职步步高升,直至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握了禁军最高指挥权。宋太祖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所处的优越位置,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政权,当上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兴亡以兵”,对于宋太祖而言,算是亲身体验了一番。宋太祖不愧为义气之辈,即位后不久,为了酬谢部下的拥戴之功,特地晋升了一批亲信为禁军的高级将领。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

宋太祖是个明白人,众将领虽然忠心于自己,但这些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依然是自己皇位的潜在威胁。太祖即位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听说节度使尤其是边镇节度使有“谋反”的迹象,他都要派人前往侦察,探听虚实,看是否有谋反迹象,以便采取措施。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宋太祖对手握兵权的武将很不放心。

事实上,宋太祖在赏赐这些将帅拥戴之功的同时,就已逐步采取措施抑制他们兵权的过分膨胀,重要军职频繁换人,并借机罢黜一些将领的兵权。平定李筠叛乱后,命令韩重代替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罗彦环代替赵彦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第二年,殿前都点检、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由石守信兼任,太祖自己担任过的殿前都点检从此不再设立,这个职位等于自行消灭。实施这些军职的人事变动,意在安排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担任最重要的职位,像韩重、石守信等是太祖义社十兄弟的成员。不过,对宋太祖来说,军权都掌握在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手里,是不是就算高枕无忧了呢?

宋太祖之所以转瞬之间夺取了政权,靠的正是自己一帮亲信兄弟的拥戴。登上皇帝宝座的宋太祖一方面不能亏待了这帮兄弟,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时刻提防着他们。怎样安排,才能既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拥护太祖加强集权,又不至于引起怀疑而发生意外和变乱呢?宋太祖曾一再就这些问题反复斟酌,思考采取何种既急且狠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免重蹈前代“兴亡以兵”的覆辙。

这年七月初的一天,宋太祖如同往常一样,召来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聚会饮酒。酒酣耳势之际,宋太祖打发走侍从人员,无限深情地对功臣宿将们说:“我如果没有诸位的竭力拥戴,决不会有今天。对于你们的功德,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说到这儿,宋太祖口气一转,感慨万端,说:“然而做天子也太艰难了,真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长年累月夜里都不能安安稳稳睡觉啊!”将领们不知宋太祖真实意图,就问:“陛下遇到什么难事睡不好觉呢?”

宋太祖平静地回答说:“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知晓,你们想想看,天子这个宝位,谁不想坐一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到昔日的义社兄弟、今日的天子说出这番话来,不禁惶恐万分,冒出一身冷汗,宴会的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他们赶紧叩头说:“陛下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

宋太祖接过话头说:“不能这样看,诸位虽然没有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如果出现一些贪图富贵的人,一旦把黄袍加盖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做皇帝,办得到吗?”

与会将领这才转过弯来,终于明白了宋太祖的真实意图,于是一边涕泣大哭,一边叩头跪拜,说:“我们大家愚笨,没有想到这一层上来,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宋太祖见状,知道时机成熟,趁势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就像白驹过隙,那些梦想大富大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累些金钱,供自己吃喝玩乐,好好享受一番,并使子孙们过上好日子,不至于因缺乏物什而陷入贫穷。诸位何不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挑选好的田地和房屋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永远不可动摇的基业,再多多置弄一些歌女舞女,天天饮酒欢乐,与之一起愉快地欢度晚年。到那时候,我再同诸位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听太祖这样一说,惊慌恐惧之态逐渐消失,感恩戴德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再次叩头拜谢说:“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全,真可谓生死之情、骨肉之亲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宿将,纷纷上书称身体患病,不适宜领兵作战,请求解除军权。宋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同意他们的请求,解除了他们统帅禁军的权力,同时赏赐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这些功臣宿将都被罢黜了军职,只剩下一个徒有虚名的荣誉头衔——节度使。

宋太祖实施的这一成功解除功臣宿将统帅禁军权力的事件,史家称之为“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没有沿用历史上一些君主惯用屠杀功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因为他对那些同自己一道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兄弟们的友情尚未泯灭,不好遽然对他们大开杀戒。采取这种和平方式让他们交出兵权,是各位将领在感情上愿意接受的,既有利于安定人心,巩固统治秩序,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军权的集中,推进军事改革的深入。否则,这些将领就不会轻而易举交出兵权,那样可能导致流血冲突。

宋太祖说话算数,履行了与功臣宿将结为亲家的诺言。在“杯酒释兵权”之前,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秦国大长公主(燕国长公主)嫁给了忠武节度使高怀德。张令铎罢军职为镇宁节度使,太祖亲自牵线搭桥,让张令铎的三女儿做了皇弟赵光美(廷美)的夫人。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太祖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承衍。两年后,太祖的第二个女儿延庆公主下嫁石保吉。王承衍、石保吉何许人也,何能做皇帝的女婿,原来他俩分别是曾与太祖结为兄弟并在“黄袍加身”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高级将领王审琦、石守信之子。

与功臣宿将结为亲家,一方面显示彼此亲密无间,另一方面隐藏着同舟共济的美愿。太祖这样做,显然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这种政治婚姻有利于新建立的宋政权迅速趋于稳定。

赵匡胤以一个普通士兵为起点,步步提升,最后“被迫”做了皇帝。一个普通人脱颖而出成为万人之尊,这一过程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但若细细分析起来,不能不说是赵匡胤那灵活的沟通智慧帮了他的大忙,如果再深入一层去思考赵匡胤的借力智慧和方法,不难发现赵匡胤人际谋略的核心就在一个“掩”字上,既掩得合情合理,又点拨到了关键的要害,令人心服口服。 UD6toZBJhVG76R7a/H4f0dVGHl88GY0/o9Z6ZqrBgVZZRwfxIi+VZOklpTW8+N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