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名源于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为海洋、江河。在古贷,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领土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次大陆位于亚洲南部,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印度是一个半岛,状如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有人就形象的将印度形象地比喻成一只硕大无比的牛乳,并相应将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比做从这乳房流出的一滴乳汁。正是这只硕乳和乳汁孕育了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次大陆全境大体可以温德亚山脉和纳巴达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文明,所以人类文明离不开水,古印度文明当然也不例外。印度北部有印度河和恒河两条大河。印度河发源于冈比斯山以西,全长约3180公里,流入阿拉伯海,流域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所形成的印度河流域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蓝。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长约2580公里,流入孟加拉湾,它所流经的地方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诞生于此。印度河和恒河流经的区域有土地肥沃的冲击平原。这里先后产生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和恒河文明,成为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印度次大陆南部是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德干高原西高东低,平均高度为海拔600米。南部沿东西海岸分别蔓延着东高止和西高止、两条山脉。沿海岸地区气候潮湿,土地肥沃。印度次大陆地形特点是,平原和河谷盆地辽阔,可耕地面积大,发展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
印度次大陆北部潍热带和亚热带干旱气候,南部为潮湿的热带气候。季风在印度次大陆很盛行,每年4至12月多刮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3月则多有东北季风。由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好像一道屏障,使来自印度洋的季风雨返回而降于恒河流域,所以恒河流域的与量充沛。印度河流域的雨量要小些,但来自高山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量充沛。
印度次大陆资源丰富。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盛产各种木料。铜矿和铁矿的储量很大。铜矿主要在拉贾斯坦和比哈尔南部。早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的铜矿就已被开采。铁矿分布在卡纳塔卡、比哈尔南部等地区。约公元前8世纪,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在南部的安德拉地区,有很多锡矿。金矿和银矿则主要分布在喜马旺特和卡纳塔卡一带。印度还盛产各种宝石和珍珠。金钢石的产量和质量均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古印度文明就是在这样一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兴起和不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