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青春期的符号

男孩的困惑——遗精问题

男子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称为遗精。这是在青春发育期,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后,睾丸产生的精子与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液混合而成的精液,在性欲冲动或生殖器受到外界刺激后,不自觉地排出体外的一种生理现象。伴随着睡梦而发生的遗精,称为梦遗。

首次遗精的年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都有差异,并且有提前的趋势。在1980年代初期,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美国12.5岁,日本13岁,苏联15岁。据北京市1980年对180名男性青少年的调查,首次遗精的最小年龄为12岁,至18岁时97%的男生都有首次遗精发生。平均首次遗精年龄为15.6岁,比女性月经初潮约晚2岁。

尽管遗精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受错误的性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伤元气,因而产生一种遗精有害健康的错误看法。有报告显示,在其调查对象中,仅有25%的人认为遗精是完全正常的。许多人认为遗精可导致以下的疾病:心理疾病、神经官能症、阳萎不孕症,甚至是性病。还有许多人在遗精后觉得身体不舒服,甚至感到头痛、不能集中精力、疲劳、虚弱。其实这些与遗精没有关系,只不过是由于对遗精的恐怖而引起的。

向青春期的男孩讲述有关遗精的知识是我们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使他们懂得,男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后,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精子。精子在体内贮存至一定数量后,不是被身体吸收,就是排出体外。遗精似乎起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周期性地排出精子,是为了让新产生的精子有生存之地。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精满自溢”的道理。还要使他们懂得,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极微量的纳、钾、维生素B等,还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所谓精液是人体的“精华”、“元气”之类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

女孩的困惑——月经问题

月经之所以称为“月经”,是因为这是妇女每月必然发生的周期性的经由阴道的流血。月经开始于性成熟时期,但此时并不是有规则的。随着性发育的完全成熟,它获得了周期性的特点: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距(月经周期)约为28—30天,整个月经期约持续3—5天。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月经初潮提前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欧洲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在19世纪中叶是16—17岁,到20世纪中叶是12—13岁,提前了4岁。美国女孩子初潮的平均年龄,五十年前是15—16岁,现在是12—13岁,提前了3岁。日本女孩子1945年平均初潮年龄是15.3岁,1981年是12.39岁,约提前了3岁。

尽管如同男子首次遗精是男子性成熟的标志一样,女性月经初潮标志着女性性成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性心理卫生学知识的匮乏,使得相当一部分女性青少年对此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据姚佩宽(1985)对上海市893名女中学生的调查,有67.1%的女生初潮时产生消极色彩的情绪体验,如不愉快、悲伤、讨厌、羞耻、紧张、恐惧、担心等。除了月经初潮外,在一般情况下,月经也会使相当一部分女性青少年产生不适应反应。一些研究指出,上述各种月经期的不良情绪反应,倘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月经紊乱乃至痛经、闭结等心身症状,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地进行月经期的性心理卫生教育,使青少年能及早地掌握有关知识,对于增进其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月经初潮。当一个12—13岁的女孩初潮来临时,如果她思想上毫无准备,常常会心烦意乱、惊慌失措。如果再受到社会上一些错误看法的影响,例如认为来月经是难为情的事,则会产生羞愧的情绪;或者认为月经是“脏血”,则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认为月经是“流血”,因而产生痛苦的情绪,等等。如前所述,约有67.1%的女孩对月经初潮有各种不同的消极情绪反应。向少女做好青春期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少女是否在心理上对月经的到来做好准备并愉快地接受,直接影响其生理、心理状况。不仅如此,最初经期的感受会形成条件反射的泛化,因而也会影响到日后经期的心身状况。因此,要给青春期的女孩做好性教育,这样可以使她们从心理做好准备,不再对突如其来的流血手足无策,让她们对月经初潮从不希望变为期待,从而避免心理上的冲突和恐惧。

初潮以后到下一次月经的间隔时间个体差异很大,据调查,间隔1个月的占76.4%,2个月的占14.22%,3个月的占6.25%,4个月的占12.5%。有过初潮的女性往往认为这种不规则是不正常或病态现象,因而感到焦虑不安;又由于下一次月经何时来难以预测,所以常常对参加正常的课外活动产生担心,甚至逃避活动。对此,家长和老师也要向她们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是由于刚进入青春期,卵巢功能尚未健全,内分泌系统之间欠协调,初潮之后,月经在半年之内不规则是正常现象,随着卵巢功能日趋完善,月经即可正常。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期内以下腹部为主的,伴有神经、消化等系统异常的综合症状。这种疼痛可以是剧烈的绞痛,也可以是坠胀感或小腹、腰部、骰骨有压迫感似的隐痛、酸痛。少女在此期间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容易激怒或寡言少语;还有的人在疼痛时会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患有痛经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再如体弱多病、贫血、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窄、子宫过度倾屈、子宫发育不良等,都可能引起痛经。同时,心理因素也可能加重痛经,例如积极、乐观、愉快等情绪会削弱疼痛的刺激强度;反之,消极、焦虑、恐惧等情绪会增强疼痛的刺激强度。痛经与女孩子的神经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多见于弱型和强而不平衡型的人。痛经还具有暗示性,即本来没有痛经毛病的人,因看到同伴痛经的痛苦,也会发生痛经;或者原来痛经很轻的,由于别人痛经严重的暗示,痛经也加重了。因此,我们在教育女孩时不仅要让她们把月经看成是青春期“每月必经”的正常现象,从而解除许多不必要的猜疑和困惑,还要告诉她们要精神愉快,情绪放松,使自己的心胸开阔些。临床实践让明:心胸狭隘的人痛经较多,而性格开朗者痛经较少。

3.经前期综合症。经前期综合症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的,心理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前期,约有1/3—2/3的妇女会出现这种常见的生理机能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这些症状也会引起女孩子的心理变化,但表现各异:如有些人易怒、好攻击,对周围的人苛求;有些人烦躁、事事不如意、坐卧不安,易与人发生口角;有些人孤僻、忧郁、多愁善感、多疑好猜、好哭;此外,还有些人感到乳房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涣散等。一般月经过后,症状即减弱或消失。但也有少数人为此造成心理紧张,每到月经前几天,即害怕出现上述症状,因而焦虑恐慌、烦躁不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反而加重了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长此以往,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机能,并造成其他疾病。 wJhzHrG9VuL6AIKfXR6Sa2ZM7vS+cA7YJ84tJvoISIV1CDYcx6yK9lLQKKGX07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