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性角色的探究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不同的遗传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要求的社会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会产生不同的男女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的发展与形成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性别角色有其相应的一套行为规范,它是该社会对特定个体的角色期望。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最终表现出性别角色规范行为,即按照适合自己性别规范的行为方式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并用这一套行为方式来期望和评价他人。

个体的性别角色经历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社会化要求社会对新生婴儿按性别进行养育。怀孕期间,准父母常常会推测胎儿的性别,对不同性别的孩子赋予不同的期望。当某一个个体被划分为一定的性别角色,便规定了他社会化的方向。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打扮、房间布置、取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儿区分开来。两三岁的幼儿,通过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男性和女性的外表和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长辈给不同性别的子女购买不同的服装和玩具,对男孩的顽皮和淘气采取理解、容忍的态度,而对女孩的安静文雅则予以认可和称赞。在父母的引导下,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增强了性别角色的意识,其行为逐渐向相应的性别角色转化。入学以后,图书和电视对儿童性别角色的意识将进一步发挥影响。在儿童的动画世界里,英雄几乎都是男性,是强者;女性往往是乖巧善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青春期男女区别更明显,恰当的性别角色表现比儿童期更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开始接受社会对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色要求,逐步承担起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所要求的不同角色。

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形态里,男女分工明显,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性别角色,并得以延续和发展至今。在原始社会,男性狩猎作战,女性采集和养育子女。在农业社会,则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封建社会,人们广为称道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行为模式,即男人要闯荡天下、志在四方,女人受到礼教的约束,活动大多限制在家庭内,要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资本主义社会的女性逐渐抛头露面,开始参与较多的社会活动。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是男性应豪放粗犷、敢于竞争,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即具有“男性气质”;女性则应富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温柔体贴、文雅娴静,即具有“女性气质”。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人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对性别的要求越来越不明显,逐渐出现了两性性格特征整合的现象,“双性化”的概念和现象逐渐被人们接受、认可。一些传统由男人独占鳌头的领域,如军人、特警、宇航员、足球运动员等职业,已经有女性涉足。相应地,如保育员、幼儿教师、护理工作等职业,也有越来越多的男人加入。

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对于典型的男性和女性特质的认同度较高。男性的肯定特质是:攻击性与独立性强;情绪稳定而不外露;不易受外界影响;临危不惧;具有积极性与竞争性;直率;知识广博;情感不易受伤害;果断;从不哭闹;自信;有领导欲望;大度;抱负宏大;理智,等等。女性的肯定特质是:做事得体;温柔并善于表达温柔;对别人的感情十分敏感;爱打扮;爱整洁;文静;强烈的安全需要;喜爱艺术与文学,等等。另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最不应该具有的特征是斤斤计较、目光短浅、欺软怕硬、优柔寡断、自卑;女性最不应该具有的特征是见钱眼开、依赖性强、斤斤计较、自卑、挥霍。

在传统的观念里,男人和女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性别角色。凡其行为模式与所期望的性别角色一致,便会受到社会的接纳和赞许;若被别人冠以“男不男,女不女”的帽子,那么一定会遭到周围人群的另眼相看、冷讽热嘲或排斥。

在现实生活中,对不同性别角色而言,许多行为是两性共有的,只有少数行为具有特异性。只有少数人表现出纯粹的男性或女性行为特征,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异性特征。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通过研究发现,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人在性别角色心理特征上,往往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个方面的优势。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过于单一性别角色化的男孩、女孩,不仅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较为片面,而且智商和情商都比较低,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一意孤行,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性别角色双性化的男孩、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和谐发展,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友好。追踪研究表明,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里更多地占据优势地位。但是,有中国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中国文化是“女性文化和反思文化”的假设,即在中国文化中,女性文化性别角色的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高,而且只要男性化分数较高,其社会心理适应水平一定偏低。 VRDhzXT52S/rtoadyCTTeYElbpFg7UJimEnGkZ7dWutSDhGLI4n9rGjC+4wiGx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