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为官到第一次被放逐

青年时代的屈原,由于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努力,已经成为一位在文学上有着较高造诣,在政治上有真知灼见的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他做了楚王的文学侍臣,与当时著名的文人一起,在楚兰台宫联藻赋辞,也曾跟随楚王游猎于云梦洞庭,赋辞作歌。

大约在公元前 318 年(楚怀王十一年),屈原 22 岁时又被升任为左徒(徒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担负起协助楚王治理国家的重任。

从这时起,屈原就全力以赴地将自己振兴祖国的理想付诸实践。他主要做了二方面的工作:一是整顿内政,加强法制,以求富国强兵;二是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合纵”方针,联合齐国,抗击秦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说明屈原当时受到怀王的信任,手中掌握着很大权力,既直接参与怀王商议国家大政方针,制定法律政令,又肩负着对外斡旋交涉、协调各国关系的重任。这一时期,应该是屈原一生政治生涯中的鼎盛时期。

但是,正如任何革新和进步都无一例外地会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一样,屈原的政治措施也很快成为楚王周围盘根错节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诋毁和攻击的目标。

首先向屈原发难的是上官大夫靳尚。他和子兰都是楚怀王的亲信近臣,他们互相勾结利用,形成怀王身边的一个腐朽反动集团,看到怀王一时重用屈原,他们一伙当然心怀不满。一次,屈原接受怀王的命令,草拟了一份新的政策法令,稿子还没有写定,心怀叵测的靳尚就要强行抢来按自己的意思改动。屈原为保守国家的机密,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坚决不把稿子交出去。这样就惹怒了靳尚,他便到怀王面前去告屈原的状,煞有介事地挑拨说:“大王让屈平制定法令,朝中上上下下没有不知道的。他制定的每条法令一公布,总是自我吹嘘说‘除了我之外,别人是订不出来的。’”怀王听信了靳尚的谗言,十分恼火,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免去了他左徒的官职。

后来,屈原在他的辞作《九章·惜往日》一篇中,悲愤地追述了自己的这段遭遇:“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心纯妵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屈原在内政方面的革新措施受到了挫折,但仍怀着对祖国和怀王的一片忠心在外交方面为国效力。他坚持“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始终把秦作为打击和孤立的目标,全力维系楚与其他山东五国、特别是齐国的友好结盟关系。但是,由于怀王的昏庸和旧贵族奴隶主集团的干扰反对,屈原的这种正确的外交策略也常常不能实施。

当日的七国形势,秦虽然已十分强大,但也一直害怕山东六国的联合抗击,特别担心地域最大的楚国和财力最雄厚的齐国的联合。为了破坏这种联合,公元前 313 年(楚怀王十六年)时,秦派“连横”说的代表人物张仪到楚国游说。张仪用重金买通了楚怀王左右如靳尚等一伙官僚,并诱骗怀王说:“秦国最憎恨的是齐国。楚国如果能断绝与齐国的联合,秦国愿把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作礼物送给贵国。贵国如同意这样做,则既削弱了齐国,又和好了秦国,同时还使自己增加了士地。这样一举三得的好事,大王何乐而不为呢?”贪图小利的怀王果然听信了他的这番话,答应了断绝与齐联合的要求,还马上拜张仪为相国,连着几天摆起庆贺的酒宴,还乐不可支地宣布说:“我们又要收回商于地方了。”

对于怀王这种利令智昏的错误作法,屈原和朝中较为清醒的老臣陈轸都站出来反对,但未能阻止怀王的一意孤行。他断绝了与齐国的结好联盟,并派人到秦国去接受六百里封地。

楚国受地的使者来到秦国,张仪却谎称酒后摔伤,不能见客,闭门三个月不露面。楚使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报告了怀王。怀王不但不醒悟,反而猜想,一定是秦认为我们与齐的关系断绝的不坚决。便又派人跑到齐国,当着齐王的面将齐辱骂一通。齐王又气又恼,竟转而与秦国结好。这时,张仪感到破坏楚齐联盟的目的已经达到,才出来见楚国使者说:“你怎么还不前去接受封地呀!从某地到某地,我们送你们六里见方的土地呢!”

使者将张仪的这番话回报怀王,怀王这才发觉自己上了秦的当。大怒之下,他立即发兵讨伐秦国。公元前 312 (怀王十七年)春,楚与秦在丹阳交战,结果是楚军大败,将士死伤八万人,大将军屈珖等七十多位将领被俘,还被秦吞并了汉中郡一带的六百里土地。怀王损兵折将,更加恼羞成怒,倾全国兵力第二次伐秦,两军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大战,楚又遭到惨重的失败。这时,韩、魏也乘机出兵袭击楚的后方,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怀王只得忍气退兵。

受了秦的愚弄诈骗,又接连吃了两次败仗,楚怀王稍微清醒了一些,他后悔不该对齐那样背信弃义,孤立了自己,便又派一直主张联齐的屈原到齐国去寻求谅解,以图再次联合。

正当屈原前往齐国作再度联齐的说服工作时,西方的秦国又在窥测时机,玩弄新的权术了。他们看到楚还不能一口吃掉,担心楚与齐恢复联合,便再次伸出橄榄枝,派人到楚国求和,还发誓愿将刚夺到手的原楚汉中郡六百里土地分一半还给楚。怀王旧恨未消,气冲冲地说:“我只要张仪的脑袋,不要什么土地。”胸有成竹、对楚内部情况已经了如指掌的张仪也果真自愿赴楚。靠着用重金买通的上官大夫靳尚和楚王宠姬郑袖的帮助,他不但毫毛未损,反而又与楚达成了“叛纵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的协议,然后凯旋而归。

张仪刚走,屈原风尘仆仆地从齐国回来了,他听到了张仪来楚的经过,又气又急,力劝怀王说:“为什么不杀掉这个祸害呢?”但是,当怀王再一次后悔,派人去追赶时,张仪早已跑掉了。就这样,楚国再次失信于齐国而投入秦国的怀抱,屈原联齐的成果轻易被葬送了。

不久,重用张仪的秦惠王死了,张仪逃到魏国,很快也死在那里。这之后,齐又曾写信给楚,争取怀王联合抗秦,而楚也一度与齐、韩联合。但是,当公元前 305 (怀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即位后,又开始拉拢楚国,而刚愎自用、反复无常的楚怀王也就再度听从秦的摆布,于公元前 304 年与秦在黄棘(今河南新野)正式联盟,甚至心甘情愿地作了秦国的女婿。

屈原目睹这一切丑恶的行径,再也无法忍受,他愤怒抨击当权旧贵族的祸国秧民罪行,随之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和打击。怀王二十四年左右,屈原被贬出宫廷,放逐到汉水北部(今湖北郧、襄一带),也正是在这前后,他写下了不朽的代表作《离骚》。

屈原作《离骚》时,年纪约三十五、六岁。这时,他已经经历了由怀王的文学侍臣到左徒、由被怀王信任重用到被打击排挤、逐出朝廷的坎坷政治道路,眼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内政、外交的光明前途已化为乌有,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诗人心中充满无限的忧伤和悲愤,在这种感情下完成的《离骚》,回顾了诗人由一个英姿勃发、准备全力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到终于在混浊龌龊的政治漩涡中被排挤而失望的经过,通篇贯穿了诗人与旧贵族奴隶主势力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积极进取的政治态度,同时也预示了他决不与旧势力妥协,宁折不弯,为坚持崇高纯洁的品德而导致的悲剧性结局。《天问》的创作,反映了屈原对大自然奥妙和人间不平的原因的探索和追求,同时也记录了我国古代的大量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是研究屈原思想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神话的生动材料。

屈原在汉北大约呆了四、五年,这期间楚国又遭到了几次不幸的事件: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发兵伐楚;怀王二十八年,秦又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怀王三十年,秦军再次伐楚,夺取了楚的八座城池。这一次次的灾祸,使得远在汉北的屈原心情更加沉痛,他无时不在怀念郢都,怀念那曾经有过作为、重用过他的怀王,担忧着祖国的命运。这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充分表现在他的《九章·抽思》篇中。 ybCRVyfFc+9eAOc11qKVSOgI5qsUhd5CFZNG6J7/1e79dvjjlQ0FXGxKprLV2A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