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术的特点及作用

电视电影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目不暇接的打斗场面,运动场上武术运动员气势磅礴的铿锵有力的招式,西方人在中国武术团体表演时所报以的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我们看到:武术,这一中华民族长期劳动生活和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散发着强大的魅力,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大放异彩。

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与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内外兼修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它与京剧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的典型代表,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玉盘中,其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儒家、道家、佛家的精神。

武术的特点

1.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2. 攻防技击性。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仍然是它的本质特征,如散打的技术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只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在原技击动作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或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3. 既有搏斗运动,更有套路运动。中国武术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没有或少有的。在古代,武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有“角抵”、“手搏”、“相扑”、“击剑”,以及较棒、较枪等等;发展为套路运动的体育项目,有“打拳”、“舞剑”、“盘戟”、“舞轮”、“使棒”、“使枪”等等。武术一直是循着相击的搏斗运动和舞练的套路运动这两种形式向前发展着。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套路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占有了武术的主要地位,而且内容、形式、和流派越来越绚丽多彩,灿如众星。根据拳种和类别的不同,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有单练有对练,有徒手有器械。风格不同,各具特色。通过套路运动的练习,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以及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太极拳柔和缓慢,就更适合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进行锻炼,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的手段。

武术因其有着强大的功用和广泛的适应性,几千年以来,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延续不断。首先,武术有着强外壮内的健身功用。对外能利筋骨,强关节,增体质;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比如长拳类套路,包括屈伸、回环、跳跃、平衡、翻腾、跌扑等动作,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尤其是长期坚持基本功的训练能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地发展柔软性。散打对抗中的判断、起动、躲闪格挡或快速还击等,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以及许多其他功法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运动,因此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有重要作用。同时,武术是防身的重要手段。学习武术有利于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

其次,武术具有修身的作用。“未学艺先学礼”,“习武德为先”,培养武德乃中华武术的传统。习武可以培养尊师重道、遵纪守法、见义勇为、讲究公德、讲理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习武,特别是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武术的发展有利于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 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武术的作用

1. 防身技击作用。武术由我国古代的技击术发展而成,其直接来源是攻防格斗。尽管现代的武术属于体育的范畴,然而技击性仍然是它的本质属性。通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技法,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另外,武术散打项目更是以攻防格斗为目的,坚持长期系统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防身自卫能力,还可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

2. 教育娱乐作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武术,也必然以具有浓郁的伦理思想色彩为其主要特色,尚武与崇德便成为习武实践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中华浩浩历史长河中,关羽、岳飞、戚继光等无数民族英雄和武术家,无不是德行和技艺同时修炼,甚至德先于技。实行尚武与崇德的教育,无疑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另外,艰苦的习武实践,对于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性和意志品质也具有积极作用。

中华武术独有的审美情趣也给武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套路运动的动静疾徐、起伏跌宕美,散打运动的巧妙方法、激烈对抗美,不仅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教育,还能在节庆集会时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还能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能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3. 经济作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表现的价值功能侧重点不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传统的武术在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被更多的有识之士认同。首先,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武术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种武术表演、比赛、以及武侠文学和影视,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武术作为一种劳务,在进行武术教学训练以及辅导等活动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作为一种资源,武术还能够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武术服装、器材以及各种武术书籍、期刊、音像制品等武术附属产品的销售,还有各种国际武术文化节等,都是以武术搭台,经贸和旅游却唱着精彩的戏。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武术发挥的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大。 RCqq0qSQt8ROw5tp1bEM8trUzpAZzDtLBuPWXyVjko4yphhAMYGxHv0WPvYvQ0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