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rú)学的创始者。
孔子 15 岁时开始发愤读书,碰到疑难问题,总是追根究源。他还常常向不如自己但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这就是他提倡的“不耻下问”。
一次,孔子参加太庙祭祀典礼,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所见所闻,样样都觉得新鲜,他就一一问人,从祭祀用的牛羊一直到伴奏的音乐。等到祭祀完毕人们离开时,他还拉住别人的衣服,请教一些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旁人看到他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就称他是“每事问”。意思就是说,对每件事都要问一问。靠着这种“每事问”的学习精神,孔子才有了渊博的学问。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这个歇后语用来比喻肯向地位在自己之下,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教( jiào),而不以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