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法制化的目的和意义
管理制度法制化,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应从小就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基本素养,通过法制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达到自觉守法之目的。因此中小学阶段的管理制度法制化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
( 1 )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素养。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等特点,同时也存在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反叛意识和逆反心理较强的问题。他们在这个时期还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学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且群体相对集中,因此这个阶段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素养、奠定法制观念非常必须和有利的时期。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现代社会,人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行为,是人的一种重要品质,是现代人必备素质之一,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权利和义务统一观。
( 2 )提高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
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并且初犯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及不良文化的影响,加上自身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青少年容易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应该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中小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青少年了解社会、学习社会规则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学校应在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和理解法制规则,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制的力量,服从法制的要求,最终达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目的。
( 3 )依靠法律保护,维护合法权益。
在现代法治社会里,做人做事都应合理合法,遵纪守法,并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教会学生哪些权利不容侵犯,受到侵害时应该到哪些机关、通过什么程序获得相关方面的救助,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和经济权利。在实际生活当中,很多人服从法律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而不懂得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往往采取自认倒霉或过激的手段,而后者可能导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学校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
加强学校的法制制度化
( 1 )积极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
2000 年 11 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目前全国各地很多中小学校都配置了法制副校长,如江西省从 2000 年开始为该省各地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目前该省城镇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配备率达到了 100 %,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也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虽然目前法制副校长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守法理念、推动学校的法制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鉴于法制副校长是兼职,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工作当中去,因此建议把兼职副校长转为专职,使其致全力于学校法制工作的开展。
( 2 )坚持“四落实”。
“四落实”是指 2002 年教育部联合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缺乏规范而统一的教材、无法保证足够的课时、师资力量薄弱正是目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四个主要方面问题,因此着力解决计划、教材、课时、师资问题将是未来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同时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自觉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
( 3 )把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在内容、形式和对象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已由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小学品德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在德育过程中渗透法制理念,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同时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学生做个好公民。
( 4 )把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现代家庭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普遍表现出任性、敏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等特点。多元的文化环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巨大的学习、升学压力,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紧张,使他们的心理适应发生障碍甚至会产生种种困惑。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而又没有及时得到关爱和心理治疗的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可能不计后果地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会违法犯罪。因此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自我调节、消除心理困惑的技巧,增强耐受挫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把法制教育融合入心理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