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拓宽人脉,才能强劲命脉

叶没有“脉”,就难以亭亭玉立,难以遮风挡雨;山没有“脉”,就无法雄伟壮观,不能绵延千里;人没有“脉”,就无法乘风破浪,实现人生的辉煌。因此,人脉,是存折,让你积蓄实力、把握机会;人脉,是门票,让你通往巅峰、走向成功。

制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之外,其他朋友都来自陌生人这个群体,有句话说得好:陌生人就是即将成为我们朋友的人。当我们结识一个陌生人以后,就要想办法进行下一步交往,直到彼此成为朋友。这样,我们的人脉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心理学家布鲁玛·紫格尼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她找来128个小学生,并给他们布置了足够的家庭作业。然后,要求孩子们先做完其中的一部分,之后便停下来玩耍。一小时后,她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发现其中有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

于是,紫格尼克得出如下结论:

“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念念不忘。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

比如你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当你回头再看这个圆时,你就会萌生要填补这段空白弧线的念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心理形成的机制来源于人总有一种竭力追求完美,以求心理满足的心态。

看完这个例子,相信你对“紫格尼克效应”会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你利用得好,它将成为你的社交法宝。

连续剧之所以能吸引人看下去,往往因为它在关键的地方停止了,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艺术与之相似,那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终止谈话。在“紫格尼克效应”的影响下,对方势必想和你再约时间谈完这个话题,那么就赢得了下一次谈话的机会。

有些人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一旦谈得投机,就恨不得一直抓着对方说下去。这样一来,等到话题结束,对方对你的印象就只有罗唆和无趣。当然,也不要遇到沉默就终止谈话。在谈话中,有些人一遇到暂时性的沉默就会提前起身告辞。这样做会让对方感觉很压抑、很尴尬,他甚至会以为你们的交谈让你感觉不舒服。鉴于此,他将不会再有继续和你交谈的心情。这是与人打交道时的忌讳,就算你不懂得如何在关键时刻停止谈话,也绝对不能在这样的时刻停止谈话。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适可而止的时候终止谈话。

一般可根据对方的语言反应来判断。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对方总是“嗯”、“啊”或者点头称是时,你就要注意了,要么是你说的真的很有道理,要么就是对方已经失去了兴趣。这时你要观察他的表情,若他是认真在听取意见并在思考,那么你就可以考虑将关键点稍微表露,然后提出告辞。如果对方双目无神,神态疲倦,那么你就失败了。

接下来我们要制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1.引起“争辩”

刚才我们谈到,如果对方失去交谈的兴趣,而你又不甘放弃,那就干脆破釜沉舟引发争辩。这时,对方的兴致会重新被激发。为了引起争辩,可以故意挑选对方不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对方一旦开始和你争辩,你应尽量让自己处于下风,显示出快要被对方说服的样子。当对方想在最后关头彻底说服你时,你应立即找个借口起身告辞,并表示下次再谈这个问题。如:“或许你说的有点道理,但也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下次再好好谈谈这个话题。”

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请教

你可以向对方请教他最擅长的领域。比如说:“我看了您上次写的文章,觉得精彩极了,您能和我谈谈您当时的创作灵感吗?”谈对方擅长的东西,再加上恰当的恭维,那么他肯定会有一肚子的经验想向你倾诉,你需要做的只是耐心倾听,并在他说得意犹未尽时借故告辞,诚恳地表示愿在下一次继续听完对方的高见。

3.在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停止你们的谈话

当你在谈话时发现了对方的兴趣点,不妨就这个话题和他展开讨论,并大胆说出你高明的看法,如果对方不断追问,就说明他很感兴趣,迫切想知道后文,但越是这样你就越该停止。

真正摘掉“陌生人”的帽子是从第二次见面开始的,因此,想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请利用好上面的技巧,激起对方的“完成欲”,不让友谊随着交谈的结束而终止,不让人生的机会一次次被错过。

朋友来自你的品德

蜀汉昭烈帝刘备,原是个贩卖草鞋的小商贩,可他非常善于经营人脉,麾下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虎将,驾前更是先有徐庶,后有诸葛孔明和庞统这些在当时最有名的谋士辅佐,这才得以联吴抗曹,成就了三足鼎立的一番伟业。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个押司,比碎芝麻粒儿还要小的小官儿,连他的妻子都看不上他。可他也算是一个经营人脉的高手,众多的江湖好汉,无论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还是景阳冈上打死猛虎的武松,包括胆大包天抢了生辰纲的晁盖等人,一听说他的名字,个个心悦诚服,都说他是个英雄。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胡雪岩,幼年时放过牛,当过学徒,后来经商,时刻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信条,随机应变而不投机取巧,致富发家而不忘自己的根本,终于成了一位闻名大江南北的红顶商人。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就必须有足够的人脉资源。人脉的竞争力在一个人的成就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脉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重要事物。一个人能够胜利,往往不在于他懂得多少大道理,他有多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认识的人是谁。古语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人认识的都是有钱人,那么他的身价也不会低,因为有钱的人既然肯认识他,愿意跟他做朋友,他身上一定有吸引这类人的闪光点。

人脉最重要的是靠我们自己的经营,前辈人的积累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我们需要走出自己这个现有的空间,去主动与不认识的人建立联系,从而在困难时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美国知名演员兼成功制作人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因1949年在《冠军》一片中饰演残酷无情的拳击手而一夜成名,其嗓音别具特色,体格健壮;在此之前他曾出演过《生活的欲望》、《光荣之路》等。很少有人知道,寇克道格拉斯年轻时穷困潦倒,但他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有一次在搭火车的时候,他和坐在身边的一位女士攀谈起来,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和他交谈的女士竟然是好莱坞的著名制片人。这次畅谈,无疑打开了他通向好莱坞的大门。

如果没有这位慧眼识珠的女士,纵使没有人怀疑道格拉斯是一颗璀璨的宝石,但他也极有可能会被埋没在碎石堆里,永远见不到明媚的阳光。他的转折就来自他以乐观向上的精神,主动与人交谈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圈。

生活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败下阵来,其实,每个普通人都有成为顶尖人物的机会。究其失败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较差。你必须注意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经营好自己的人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如果单单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不注重经营人脉,在成功的路上你只会事倍而功半。只有人脉竞争力得以提高,你才可能会在工作生活中找到机会,展现自己的竞争能力。

经营人脉,我们要的不是以丧失自己的人格底线为代价,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趋炎附势。很多善于经营人脉的成功人士,他们靠自身的良好公众形象拓展、巩固自己的人脉圈。他们首先把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作为经营人脉的重要途径。而那些靠出卖朋友、玩弄人际关系获得暂时利益的所谓“成功人士”,归根结底都难逃溃败的下场,只有在那时他们才会明白:自己在远离成功之前,已经失去了朋友。失去了金钱,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你还有朋友的帮助,但是失去了朋友和他人的信任,你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只得自生自灭。

最后,让我们回到“脉”字的解释上来看一下人脉的重要性。叶没有“脉”,就难以亭亭玉立,难以遮风挡雨;山没有“脉”,就无法雄伟壮观,不能绵延千里;人没有“脉”,就无法乘风破浪,实现人生的辉煌。因此,人脉,是存折,让你积蓄实力、把握机会;人脉,是门票,让你通往巅峰、走向成功。

吃亏是福

社会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乐,已成为一种“正道”,但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往往需要以金钱为基础。于是,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多定位在了“钱”和“利”上面。在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占便宜”被越来越多的人践行着,“吃亏”则成了笑谈。

如果你能常常想着“吃亏是福”,不去计较那些不足以计较的非原则性的事,别人就会看到你的大度,看到你的宽容。有这样一种心态的同时也可以让你心态平和、心怀坦荡,重大义而忘小利。载舟之心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相随者、相拥者、相知者,相助者,使你不会因吃了一点点亏而终日耿耿于怀,积怨于心,失掉平衡的心境,从而失掉整个生活,整个人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吃亏,无非是自己做点牺牲,做点谦让。失去的大多是物质上的和暂时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处之,不去计较这些,在所谓的“吃亏”之后,我们将得到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我们不但培养了自己的宽厚与大度,还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这不就是由“吃亏”而得来的“福”吗?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往好处想,往宽处想。佛教中有个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之事。郑板桥说得好:“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做人就是要学会“吃亏”。

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爱占便宜者迟早要付出代价。有的人见好处就捞,遇便宜就占,即使是蝇头小利,见之亦心跳、眼红、手痒,志在必得。这种人每占一分便宜,便失一分人格;每捞一分好处,便掉一分尊严。天底下也不会有白吃的亏。从某种意义上说,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上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宽宏大量,在名誉地位面前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先人后己,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尊重他人,抬举他人。如此这般以吃亏为荣、为乐,势必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抬举。

“吃亏是福”不一定在何处都是真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有时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福气”,但失去的也只是蝇头小利;而从来只想占便宜的人,得到的往往也只是小利,而失去的却是大义!

任何一位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倘若有谁一旦吃亏便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甚至捶胸顿足,一蹶不振,那么受伤的就只能是自己。这种伤害,服用任何秘方都无济于事,诊治的特效药方只有四个字:吃亏是福。

为何总有人怀才不遇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而那些学富五车的人之所以一辈子平庸,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人脉,常常使自己处于孤立的位置。

张璐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学毕业以后,她应聘进了一家大公司做职员。初进公司时,她可谓志得意满,信心爆棚,在她的床头上,挂着两幅激励自己的大字,一幅写的是“努力”,一幅写的是“勤学”。

在公司里埋头苦干了整整一年后,张璐满以为自己可以得到公司高层的认可,顺利升迁。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公司的高管没有提拔她,反而提拔了和她同处在一个办公室的女孩Lina,张璐心里非常郁闷,Lina的工作能力虽然不错,但跟自己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她开始思索Lina为什么可以升职,自己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张璐找到了大学时代的师哥,向他倾诉自己的苦恼。师哥对张璐目前的境遇大为吃惊,他没想到品学兼优的张璐会遇到这样的挫折。带着疑问,师哥来到了张璐的公司做客,和张璐的同事、上司进行了初步接触,这位师哥还通过自己的关系侧面了解了大家对张璐的真实评价,这才找出答案:张璐的专业太优秀了,优秀使她过度自信,导致她无法看出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的缺陷!

平常的时候,张璐工作热情很高,但对待同事和上司的态度却很冷淡,同事们背地里都叫她冷美人。大家虽然平常都客客气气的,但心里对张璐却带着一种戒备。大家这种情绪自然会影响到领导对张璐个人能力的判断。一个连身边人都团结不好的人,怎么能够委以重任呢?

原因找到了,师哥建议张璐先改变自己的态度,遇事多跟他人商议,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让大家愉快地认可她的意见。同时,注意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要显出自己的果断和利落。

最后,师哥建议张璐做一张图,最上方写上对自己升职握有决定权的人的名字,下面一字排开,写出可能对这位主管产生影响的人的名字,每个人名字下面注明自己可以帮助对方做什么,对方可以给自己什么样的帮助。然后,按照这张图指示的内容去做,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半年以后,师哥接到了张璐的电话:经过办公室同事和部门主管的一致推荐,她现在已经担任经理助理了,不仅提了薪,更重要的是,她的才华有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张璐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单凭优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人脉有时候比专业知识更重要。因此,如果你不想一辈子都怀才不遇,除了提高专业知识素养之外,别忘了还有人脉这把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要成功,首先你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你必须得是个人才,有了这个基础,你再善于经营人脉,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更容易达到成功的彼岸了。

必须实实在在地付出

孟子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同样,助人者,人恒助之。人与人之间,只有把相互关系建立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谐相处,才能相互支撑。

人际网络中,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节点,只有每个节点都起到自己该起的作用,再把这种作用联合起来,这张网才可以结实、实用,其力量才会放大很多倍。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同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谁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一个人,只有处在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之中,并且甘于为团队奉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各方面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人们经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要想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朋友的帮助,首先需要在平时不断地去帮助别人,要先去为别人实实在在地付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感激。然后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站出来扶你一把。当你找不到机遇的时候,别人也会出现在你面前给你指点迷津,由此看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先为别人实实在在地付出。

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互帮互助,为彼此实实在在付出的过程。他们能在理论上卓越合作的前提是他们的差异性。正由于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他们的合作才那样神奇而富有成效。恩格斯说过,马克思是天才,而他则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好比一座大厦的总设计师,并亲自搭好了骨架,而为大厦添砖加瓦的工作则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他们互相帮助,扬长避短,才能珠联璧合,成为佳话。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生意场上,我们做事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谋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要忘了伸出你的手,帮你的朋友一把。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对于普通人来说,互帮互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现今大学生求职为例,不少大学生都选择了异地就业,往往不局限于在本地求职,异地就业相对来说蕴涵着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暗藏着很多的风险。有些大学生冒冒失失地闯入一个陌生城市,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吃尽苦头。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却在这样做:他们利用在校时间通过互联网积极联系外地的大学生,帮助异地来的大学生探听消息找工作,介绍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获得了对方的认可。当自己需要到对方城市应聘的时候,对方也会热情地给他提供相应的帮助,双方的人脉资源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在工作之后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减少了在不同城市之间奔波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也降低了求职成本,提高了求职成功率,同时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拥有了比一般大学生更多的人脉。

国内外的很多知名大企业都有捐助公益事业的专门款项,他们每年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公益事业,获得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从而潜移默化地认可公司的品牌,这种认可又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指向,使企业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可以说,企业这方面的投资是明智的,它比广告、促销更具有人情味儿,更容易消除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隔阂。

每个人生活的空间,都是由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团体构成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帮助身边的朋友们解决问题。积极地帮助别人,从而慢慢培养自己的人脉。

打开机遇的大门

是不是只有自身能力不足的人才会去寻找机遇、发现机遇和创造机遇?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任何人都需要机遇,寻求机遇并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而是说明你在经营人脉上做得非常出色,而如果可以出色地把人脉经营好,也正说明了你有超过常人的工作能力。

某天,一个失落的青年正在家里暗自伤神,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青年心情不好,不想见到任何人,所以没有开门。

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再次传入了青年的耳朵,青年不得不大声问道:“你是谁啊?”

门外传来男人低沉的声音:“年轻人,把门打开吧,我是机遇!”

青年笑了起来:“你不是机遇,因为机遇绝不会两次敲响我的房门!”

人人都渴望机遇的降临,因为好的机遇,可以改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也许昨天的你还就着咸菜啃凉馒头,今天却坐在了五星级酒店的餐桌前;也许昨天的你还是个无名小卒,今天却已经闻名遐迩。机遇,能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机遇也如同一阵春风,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它来无影,去无踪。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当你意识到机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就算困难再大,也不能轻言放弃。我们不但要学会抓住机遇,更要善于寻觅机遇、开发机遇、创造机遇。因为机遇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功,带来财富。

有些人即使遇到了迎面走来的机遇,也常常会视而不见,与之擦肩而过,因为这些人不善于经营人脉。

许多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擅长经营自己的人脉,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一个人可以没有背景,但是在前进的路上不能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经营人脉的理念。每当关键时刻,成功人士们总能找到起关键作用的、帮助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是人脉的力量所在。

任何人都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命运、选择境遇,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悉心经营的人脉来寻觅机遇、开发机遇,为自己创造机遇。

我们每个人都被社会无意识地按照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划归于某一社会圈层,而不同社会圈层的人一般来说是无法进行双向对等的交往和联系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社会圈层之间是很难创造出人际机遇的。但是,不同社会圈层的人毕竟都是社会中的人,彼此在某一方面一定会有相通之处,而这种相通之处能够打破不同社会圈层之间的界限和障碍,能够在不同社会圈层之间产生认同和共鸣,这种认同和共鸣就能够使一个人创造出人际机遇。

一个人的人际机遇不在于外界环境,而在于环境中的人,在于一个人在语言、情感智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个人只要在语言、情感、智力等多方面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创造、捕捉、把握、利用好各种人际机遇。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就是利用自身语言、情感智力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创造、捕捉、把握、利用好了一次次的人际机遇,完成了一次次短期内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完成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成长和发展,直至有能力和条件能够抓住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社会机遇,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坚持而取得成功。

我们处在一个交际的社会,一个人只有拥有人脉,才能拥有开创新天地的机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不要再抱着年少时独自闯天下的幻想。众人的力量可以无穷无尽。掌握人脉,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你的朋友善于发现和创造机遇,和许多这样的朋友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本认为机遇就是一叶扁舟在水面划过的一道浅痕,但现在看来,却成了航空母舰后面泛起的浪花。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都是描写对他人的帮助的,从词性上来看也都是褒义词。那么要想知道这两种帮助究竟哪个更让人感动,我们应该到受帮助者那里寻求答案。

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的情境,数九寒天,北风怒号,正是呵气成冰的时候,你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书生,坐在四面漏风的破草房里,呆呆地看着屋顶上的茅草被北风卷去,零星的雪花从破败的窗洞里飘进来,你被冻得瑟瑟发抖,这是多么凄凉的一幕啊。此时,一个人冒着风雪走进了你的家门,他给你送来了一袋炭,一袋可以温暖你生命的炭,这时你内心的感觉如何?

光绪年间,祁县著名富商乔致庸已八十多岁,当时,山西大旱,庄稼近乎绝收,境内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乔致庸看到这一惨状,决定施粥赈灾,为了搞好赈灾工作,他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做出了安排,他命人在村里的大街上安一口大锅舍粥,外来饥民,无论远近均可以喝粥;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赈济灾民,他下令全家老少一切从简,一年内只穿旧表,不准添置新衣,只吃家常菜,不准吃海味山珍,要求乔家堡的人厉行节俭,按人发给若干粮食,不准有任何浪费。乔致庸此举受到了灾民们的一致称赞,人们都说乔老爷施的不仅仅是一碗粥,救的都是一条条命,是在给乡亲们雪中送炭。

灾荒过后,有一股四处流窜的土匪,在乔家堡周围转悠了好几天,想要进村抢劫。但乔家大院壁垒森严,没有内应根本就攻不进去。他们寻觅许久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当地人肯做他们的内应。不但如此,部分村民还时刻监视着这帮土匪,不时给乔家通风报信。土匪们最后发现,想让被乔致庸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村民们去帮着祸害乔家,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几天过后,土匪们看这乔家大院根本无懈可击,只好悻悻离去。

雪中送炭,就是在你的朋友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的时候,伸出援手,施以帮助。落难之人的心灵是孤寂的,像陷进了一个冰窟窿,因为他们此时见到的,大多是漠视甚至幸灾乐祸的目光,以及匆匆忙忙唯恐躲闪不及的身影。就在这时,你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身边,并伸出了温暖的双手,这如何能不让你的朋友心生感动,如何能不让你的朋友铭记一生呢?

雪中送炭,重点是你在关键的时刻帮了别人一把,会让别人对你心存感激。对你来说付出的并不多,但是和朋友的友谊却得以增进,和朋友的关系得以升华。雪中送炭或许无法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但是却可以使你的人脉河流源远流长。

既然雪中送炭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要雪中送炭就可以,不用锦上添花了呢?这种想法当然是错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出发点就存在问题,“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并不是对立的两面。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别人过得更好。

当你费尽心血,终于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开张时,你难道不希望看到朋友们带着花篮来给你贺喜吗?当你春风得意,终于得到了升迁的时候,你难道不希望有朋友们敬你两杯?当你的儿子顺利进入了重点大学,当你的事业步步登高的时候,你难道不希望有人来分享你的喜悦?这时出现的朋友,就是在为你锦上添花,他们一样值得你感动和感谢。

锦上添花也是一个美丽的词汇,当你身着锦缎,有人给你献上一束芬芳四溢的鲜花,不也能为你增添几分风采吗?同雪中送炭一样,锦上添花也是对人有益的。为你锦上添花之人,犹如在你胜利、受嘉奖之时,为你点响鞭炮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既要雪中送炭,又要锦上添花。

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首先是由我们交际对象的多样性造成的。我们要培养人脉,就要交往很多人,有的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这就需要我们锦上添花;有的人则遇到了暂时性的困难,一时间穷困潦倒,他们需要的就是雪中送炭。不少人可能有仇富心理,认为人一旦发达就不需要帮助也不值得帮助了,但是,我们当初给遇到困难的朋友雪中送炭时,不就是为了让他早日摆脱困境,发达起来吗?而且任何人都是离不了朋友的,不管一个人怎样发达,他也有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坚定的友情是无论用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

当然,无论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我们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机问题,雪中送炭的时候,不要等到别人的“炭”送过了你再去送;锦上添花的时候,不要等接受花的人手里已经捧不下你的花了再去送。无论兴衰,请尽量成为第一个出现在朋友面前出手相助的人,因为只有作为第一个才会给朋友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摒弃高傲,才能融入群体

一位新上任的年轻军官想在火车站打一个电话,但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也没找到打投币电话用的零钱。于是他走到了站外看看有没有人可以帮他的忙。这时,恰巧有一位老兵走了过来,年轻军官拦住他说:“你身上有10便士的零钱吗?”

“等一等,我找找看。”老兵忙把手伸进衣服口袋。

“难道你对军官就是这样说话的吗?”年轻军官生气地对这位老兵说,“现在让我们重新开始。你有10便士的零钱吗?”

“没有,长官!”老兵迅速立正回答道。

难道这位老兵的兜里真的没有10便士的零钱吗?未必。他之所以在第二次的问答中这么痛快地说“没有”,原因可能是这位年轻军官的态度过于骄横了,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谁看了都会感觉不舒服,怎么还可能借给他钱呢?

一个人之所以会高高在上,源于他个人地位、财产、知识等方面高于普通人而产生的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体现在他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上,就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高高在上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心理上暂时的满足,但它却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到了人脉关系,就像有句顺口溜说的一样:“高高在上,前途无‘亮’。”高高在上让人失去了人脉的支持,前途怎么还会光明呢?

高高在上的人容易伤害他人的尊严。他们不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别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是下等人,只能给自己当配角、打下手。可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虽然别人可能真的才学不如你,经验不如你,财力不如你,但别人的自尊不一定不如你!所以,当你那种瞧不起人的目光一旦落到别人身上时,就已经触动了对方心中最宝贵、最不能伤害的尊严。很难想象一个被对方看不起的人会真心和对方交朋友。

西汉刘向撰写的《说苑》中记载了一个“吴起为将”的故事。

魏国著名将领吴起爱兵如子,在进攻中山国时,吴起作为统军大将,看到自己的士兵得了病,居然亲自跪在地上,为士兵吸去伤口上的脓。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一场景后当时就哭了,其他人很奇怪地问:“吴将军对您的儿子这么好,您这是在哭什么呢?”

士兵的母亲回答说:“当初孩子的父亲也是吴起将军的部下,孩子的父亲在行军途中生病时,吴起将军也是这样对待的,他的父亲为报答将军之恩战死了,今天将军也这样对待我的儿子,他必定也会奋战而死的,所以我才哭。”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常常不会去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不仅如此,他们甚至看不起从事细小琐碎工作的人。对于别人所做的工作,他或是不屑一顾,视若不见;或是没有根据地挑三拣四,百般刁难。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做自己的工作,并且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却得不到对方最基本的认同,谁还有工作的积极性呢?

高高在上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但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他们自己。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外来的挑战时,往往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另外,由于他们高高在上的心理,常常听不进朋友的建议,难以接受下属的意见,完全把自己封闭在高高在上的云端里,盲目地自我膨胀,最终膨胀过度,难免跌下云端。

在积累人脉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这样才能打开别人心灵的窗户。如果一味地高高在上,就会在不经意间失去朋友、伙伴。

忍让,创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中国人发明了一个“忍”字,心字头上一把刀,言简意赅。因为人的秉性不一样,一旦产生摩擦,如果不懂得忍让,就会撕破脸皮,甚至大动干戈,这是为人处世的大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也没有化不了的矛盾。只要彼此都体谅对方,自然会拨云见日,雨过天晴。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教育人们也要学会忍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天傍晚,藏獒爸爸和儿子吃完晚饭,在小区里面溜达,走着走着,前方突然蹿过来一只乱吠的京巴,于是爸爸对儿子说:“儿子,前面来了一条疯京巴,咱们赶紧避一避躲到大树后面去吧。”

小藏獒很不情愿,因为在它看来,那条京巴根本就不足以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但还是被藏獒爸爸推到大树后面躲了起来,让这条乱吠的京巴大摇大摆地走了。

小藏獒满脸不高兴,生气地对藏獒爸爸说:“大家都说您是犬类中最厉害的,其实您是一个胆小鬼,看见一条京巴都怕,还算什么英雄?”说完就要离开爸爸。

这时,藏獒爸爸叫住了小藏獒,说:“儿子,听爸爸跟你解释:第一,爸爸如果打赢了这条京巴,能得到什么好名声吗?别人是不是会说我以强凌弱,从而毁了我一世的英名?”

小藏獒点了点头。

爸爸接着说道:“第二,如果在和这条京巴打斗的过程中被他咬了一口,麻烦就更大了,还得花钱去打狂犬疫苗,要坚持打好几针,这显然不合算,对不对?”

小藏獒又点了点头。

藏獒爸爸最后说:“我们躲避一下,让京巴过去,两不相伤,大家都好。你今后也一定要记住,并不是说你强大就可以随便和谁打仗,只有懂得忍让才能避免受到伤害,才是真正的强者!”

忍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素质。遇事忍让,明他人之长、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过,就能与人和睦相处。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甚至大打出手、大动干戈,这不但不会化解矛盾,不利于解决问题,更受伤害的则是自己的身心。忍让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与我们一起相处的人,因为年龄有大有小,经历不同,性格各异,随时都可能有矛盾和纠纷。在生活中多承受一些,多忍让一些,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种意外的超脱,最终总能见到灿烂的阳光。

忍则心平身安,不忍则祸及身家,无论是对人对己,忍与不忍都事关重大。所谓“一忍百事成,百忍万事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忍让无处不在,忍让无人不需。不能忍让的人必然是害了别人,毁了自己。勾践忍,才有三千越甲之吞吴;韩信忍,方得盖世威名之远扬。幸福和谐的婚姻和生活需要忍让、安全的驾驶需要忍让、生意场适当的忍耐与让步会令你得到更多……

有一对年轻的小夫妻,结婚不久感情就到了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送给自己一个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曾经的感情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只有友好地分手。

不久,他们来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山谷很平常,四处的风景没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北坡只有雪松,而南坡则长满了松、柏等树。

就在这时,天上意外地飘起了雪花,并且越下越大。小夫妻俩支起帐篷,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由于特殊的风向,北坡的雪总比南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为没有富有弹性的树枝,都被压断了。毕竟南坡的雪相对北坡来说要小,有些树挺了过来没有被压断,所以南坡除了雪松,还有柏树等树木。

一直在帐篷中观察雪景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身边的丈夫说:“北坡肯定也长过其他的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压毁了,最终只剩下了雪松。”

丈夫点头表示同意。片刻过后,两人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了人生一个重要的秘密——人生在世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假若承受不了,就要学会弯曲,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就不会被压垮,还会看到阳光灿烂的好风景。”

山谷中的雪松如此,生活中的人也是如此。小小的弯曲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弯曲是顺应和忍耐,并不是倒下和毁灭。

忍让与克制的反面:忧虑、烦躁、愤怒、无意义的斤斤计较等,都是些毫无益处、只能使我们更重要的追求受到阻碍的不良情绪。对于一些琐碎的烦恼,如果斤斤计较于其中,那将浪费我们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这些讨厌的坏情绪,我们要学会忍耐与克制。

儒家极力倡导知足忍让,其初衷就是劝导人们重视内心修养,在与人相处时维持内心的平静,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尽量避免纠纷。忍让并不是“窝囊”,并不会因为一时的忍让就到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境地。当然,忍让并不是提倡“好人主义”,也不是不讲原则地一味忍让。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以忍让为主,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遭遇到的事情。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让,忍让可以消融封冻的江河,忍让可以熄灭心头的怒火。有了忍让,你看到的天空就会是一片晴朗;有了忍让,你将会获得更好的人缘,人生道路也将变得无比宽广。 SAPSVSxTU/BF9XfzG6a3eT7NTUf9k+OZc+vHMM8k33NLFSEhDm5YGa8WvxA7yf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