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话说到圆满,事才能做到圆满

说话是有原则和技巧的,把握好原则、掌握了技巧,才能把话说到圆满。与人交流,说话要能吸引别人、打动别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要把话说到圆满,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时机和场合。如果你不遵循这样的原则,那么,说话不仅不能帮助你把事情办好,还有可能影响到你办事的效果。

说话圆满的几个原则

煽情不是错,用感染力“虏获”人心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社交场合,想要让别人赞同你的观点,顺从你的意愿,心甘情愿服从管理,就要适时适当地煽情,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来激发对方内心深处的情感,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正所谓“通情才能达理”,要宣扬自己的理论,让别人心悦诚服,就必须动之以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虏获人心,用情感来战胜对方。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然是善于施恩于下级,用一些能够触动内心的话来收买人心,以使下级对自己忠诚,保证自己的领导地位。

秦穆公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施恩布惠、收买人心的领导者。有一次,他心爱的千里马走丢了,后来发现已被不知情的百姓们宰掉后美餐一顿了。官吏们知道后,自作主张地将吃了马肉的数百名老百姓抓了起来,准备砍头。谁料秦穆公听到禀报之后却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而杀人,放了这些无辜的百姓吧。另外,吃过好马的肉却没有喝酒实在是暴殄天物而不加补偿,对身体不好,就再赐予他们些酒喝吧。”百姓们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过了几年,晋国入侵秦国,在国家危难之时,当年被秦穆公放走的那数百名百姓主动请缨,奋勇杀敌,最后大获全胜,不但救了秦穆公,也挽救了整个秦国。

可见,作为领导者,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仅仅依靠过人的胆识和强硬的政策,对待下属善于用情感来收揽人心,便可以让其更加忠诚地为自己效力。

在演讲、辩论等场合,犀利的言辞固然重要,但具有感染力的话语同样也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一位独立战争时的烈士遗孀在林肯面前哭诉自己被欺负的经过,她原本一直依靠抚恤金来勉强维持生活,但前不久,负责发放抚恤金的出纳让她先缴一笔数额达抚恤金一半的手续费,这显然是敲诈勒索,多方申诉无效之后,老妇人找到林肯,林肯一面安慰老妇人,一面答应一定帮她打赢官司。

由于出纳只是口头勒索,老妇人没有别的证据,被告又矢口否认,情况对老妇人很不利。等到林肯发言时,他并没有站在老妇人的立场为她辩解什么,也没有对出纳谴责什么,而是用略带沧桑的语调带大家回忆美国独立战争。他讲述了独立战争前美国人民所经受的苦难,讲述了革命战士们为了让大家获得自由而流血牺牲,情感真挚,饱含深情。最后,他说道:“当年的英雄们早已长眠于地下,而他们那衰老可怜的遗孀却还在我面前让我帮她申诉。她已经从一位美丽的少妇变成了一位老妇人,为了美国人民牺牲了幸福生活,现在却连维持生活的钱都不能顺利拿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林肯的讲话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很多人都为老妇人的不公待遇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最后,法庭通过判决,保护了烈士遗孀抚恤金不受勒索。

这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用鼓励和说服的语言来塑造一个人的道德,显然会比法律约束更易获得成功。”法律只是人的行为道德底线,道德是至高无上的。林肯用真情实感的流露替代了法庭证据的收集,获得了成功,可见,说话时运用感情,才能富有感染力,才能打动人心。

内涵是关键,让修养渗透在言语中

在广州一家酒店,一位外国人吃完最后一道菜点,顺手就把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悄悄地插进了自己西装内衣的口袋。这一幕被服务员看到了,只见她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对这位外国人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筷子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这位外国人自然听出了服务员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一番谢意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筷子插入了口袋。然后,那个外国人还就势说:“既然这种筷子没有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内衣口袋里的筷子,恭恭敬敬地放回到餐桌上。

如果你是那位服务员,你会做何反应呢?是否有可能径直上前质问:“您怎么可以拿走酒店的东西呢?”显然如果此话一出口,对方会极力为自己辩白,争执在所难免。这样既会影响到酒店的生意,又会让顾客颜面扫地。一旦已经撕破了脸皮,人们就会做出更难以预料的事情,这对解决问题则没有丝毫的帮助。故事中的服务员处理得很完美。她的每一句话都渗透着自身的修养,从而在不起任何冲突的情况下把问题圆满解决。

内涵和修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具备的,它需要我们长期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而语言恰恰是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内涵和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就要努力尝试着把内涵和修养渗透在自己的言语中。与人交谈过程中有很多礼节性的小细节都可以彰显出你的修养和内涵,会让你获得肯定,赢得赞赏。一般来说,交谈时需要注意的礼节有:

1.开场打招呼,收场道再见

谈话双方见面之后,要主动地和对方打招呼。谈话结束后,别忘记向对方道一声“再见”。倘若别人正在交谈,你不能鲁莽地去打断。如果与你交谈的对象不止一个人,你千万别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仁。

2.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自己的话不要太多

交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使你的陈述再完美,理由再充分,也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从别人的言谈中,你可以汲取更多新鲜的养分,而不是故步自封,夸夸其谈,给人过于自负的感觉。

3.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太沉默

如果一味地倾听而不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也不知交谈该如何继续下去,总是保持着沉默,这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也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对别人意见表示赞赏的话可以适当赞扬,如果不赞成别人所陈述的内容,就用适当的方式指出,或者循循善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接受,这样才能达到交谈的目的。

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有内涵而不会运用语言展示的人在社交场上注定是失败的。成功者就是会把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展现出来的人,这样的人必定能够成为人才,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内涵,并学习和积累各种语言技巧,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成为社交场上令人艳羡的成功者。

话要说,但不要说满

与他人说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可把话都说满。《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因此,我们在讲话时不能将自己的“心”全盘托出,不能把想到的话全部说出来。但“逢人只说三分话”,也不是不要大家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就不要去说。说几分话,要看你面对什么对象。孔子曾说:“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假如对方与你关系不是很密切,你就没有必要与他深谈,倘若你与之高谈阔论,就会显出你的冒昧,没有修养。说得太多,对方会觉得你在夸夸其谈,而且“是非皆因多开口”,说得越多,说错话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与人交谈,话不能说满,要小心为上。

可能说话有所保留会显得你对对方不够真诚。但在日常生活中,老于世故的人的确不会多说话,他们只说三分话。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说话对象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你倾诉的对象,你说三分真话,已经不少了。

如果一个销售员在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时,总是习惯把话说得很满,面对客户,他介绍自己的产品时总是信心十足:“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没有问题”、“我们公司的售后服务是一流的”、“市面上的其他产品都没有我们的产品功能齐全”等。这样往往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如果他推销的产品完美无缺,那也就失去了改进和发展的可能。而事实上,不可能有绝对没有问题的产品。一种产品在满足人的一方面需求的时候,总会在另一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即使它的功能面面俱到,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销售员把产品介绍得如此完美,说得天花乱坠,很容易让顾客感觉他在吹牛,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利益驱动或者产品存在什么致命的缺陷是他没有说出来的。因此,在向顾客推销产品时,还是实事求是为好,越是夸夸其谈,越会影响交易。

把话说得太满,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只会吹牛,失去信用。如果话说得太满,对别人有所承诺,而你又没有做到,就会让对方失去对你的信任,从此,你在对方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

2.自信过度,令人反感。与人交流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自信,但如果自信过头,话说得太满,就会令对方听来刺耳,有吹嘘之嫌,从而破坏了对方对你的印象。

3.忠言逆耳,关系恶化。虽然忠言逆耳,但是只要你说话有方,还是可以让对方听得进去的。然而,如果你把批评别人的话说得太满,就会让对方难以下台,或者令对方对你怀恨在心,日后伺机报复,最终致使双方关系僵化。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社交场合中,说话一定要讲究分寸,切忌说得太满,这样才可以给对方,也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获得交流的成功。

开口说话,时机很重要

孔子在《论语·季氏》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而贸然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睛瞎说。

这都是没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没有注意说话的策略和技巧。说话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而是双方的交流,它要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诸如说话对象、说话时间、周边环境等,该说时不说,转瞬即逝的时机会让你同成功失之交臂。倘若不顾及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氛围,说话的时机不到却抢着说,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倘若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后果就会更加严重。

口才是一种说话的能力,也就是把握何时开口、何时闭口的能力,包括掌握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能力。精于口才者,最擅长察言观色。一个不怎么说话的人也可能是很有口才的人,只要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得恰到好处;一个嘴时刻不闲着的人也可能丝毫都谈不上好口才,因为他总是在错误的时机说话,越说越让人厌烦。

战国时期,安陵君以其能说善辩成为楚王的宠臣,他真正的成功就在于遇事从不立即脱口而出,而是看准了说话的时机才开口。

一天,安陵君的好友江乙满怀忧虑地对他说道:“用钱财相交的人,交情就会随着钱财的用尽而断绝,就如同靠美色相交的人,一旦美色衰老则会情移。而今你掌握楚国大权,却无法同大王深交,我私下里实在替你担心,觉得你的处境实在是有些危险。”

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立刻恭敬地拜问江乙:“请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希望你能找个机会跟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这样一说,必定能使你的权位长久。”安陵君听后说:“谨听先生教诲。”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说这番话。

江乙急着去见安陵君,说:“我告诉你的那些话,为何至今尚未对楚王说呢?既然你不用我的计谋,我便从此不再管了。”

安陵君忙说:“先生的教诲不曾忘却,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楚王到云梦泽打猎,一箭射毙一头狂奔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赞颂。楚王也高兴极了,说道:“今天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千秋之后,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安陵君一看机会来了,便赶忙走上前去,泪流满面地说:“臣从进宫那天起就与大王同共一席,能为大王挡蝼蚁,便是臣最大的荣幸。”

楚王一听,非常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日后也更加宠信他。

安陵君的事例说明,把握好说话的时机非常重要,这个过程需要有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地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安陵君的过人之处,便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心,而且等到楚王欢欣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动情表白,感人肺腑,愉悦君心,终于受封,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是否敢说又善说,对一个人的生活、事业乃至闲暇娱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敢说又善说的人,总是很受欢迎。他可以使许多陌路人走到一起,携手共进;可以让许多志趣各异、性格有别的人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可以排解纠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可以令愁眉不展、郁郁寡欢者得到安慰,使悲观厌世、不思进取者受到鼓舞;可以使周围的人变得更快乐、更聪明、更美好、更振作有为。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表达,不为丢失的机会而懊悔,也不为在错误的时机说话而抱怨。

说话要掌握分寸,言之有度

一个善谈的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交际场上,抑或是在情场上,都能如鱼得水,步步为“赢”。一个说话有分寸的人,会根据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份,根据不同的场合,适当考虑措辞,做到言之有度。他们懂得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怎样说话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

嘴上功夫绝非雕虫小技,不可小视,它甚至可以决定人一生的成败。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们当仁不让,彼此争功,争论不休,讨论了一年还没有结果。

汉高祖刘邦极为赞赏萧何,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力排众议,封萧何为侯,给萧何的封地也最多。群臣心中不服,又不好顶撞刘邦,都在私底下议论纷纷。

好不容易封爵受禄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了,诸位大臣又对各自排位的前后起了争论。刘邦虽然在封侯爵时已经偏袒过萧何,但是这次英雄谋臣排名次,他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可诸位大臣意见不一,争论很激烈。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大,曾受伤七十多次,他应当排第一。”

刘邦很为难,又想让萧何排第一,又不想逆了诸位大臣的意思,可是诸大臣却看不出刘邦的为难,依然坚持己见。这时候,关内侯鄂君看出了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那只是一时的功劳。皇上和楚霸王对抗5年间经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每次都是由萧何从关中派人来填补我军战线上的缺漏。楚军和我军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时常缺粮,也是靠萧何的帮助,军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还有最重要的: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得以顺利接济皇上,这些都是万世之功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又能有什么影响?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关内侯鄂君的这番话说到刘邦的心坎里去了,刘邦听后很满意,连连称好,于是下令把萧何排在首位。鄂君也因此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他应得的多了近一倍。他凭借着自己察言观色和能言善道的本领,享尽了荣华富贵。而那些固执的大臣,说话时不懂得掌握分寸,惹得刘邦不满,这些都对他们的仕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有的人说话没分寸,一言不慎,就会得罪朋友,引发极为尴尬的局面。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有来,他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怎么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人了!”于是有几位便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呢?”剩下的一些客人一听,心想:“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是该走的喽!”于是又有几个人离开了。

主人更是感觉莫名其妙,又对着那些刚刚离开的客人的背影说道:“我又不是说你们!”这话一出口,最后剩下的那些客人心想:“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们了。”于是也起身走了。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别人听了也会很舒服,从而增添对你的好感。如果说话没有分寸,对人出言不逊,当着众人的面揭人短处,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就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最终导致和同事关系不好,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也维持不下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样的人缘怎能取得成功呢?

那么,谈话中有哪些禁忌的话题需要我们注意呢?

关于宗教信仰的话题:这是谈话的敏感地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就因此闹得连年发生冲突,国与国之间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就更应该避讳。

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婚姻、薪酬等话题最好不要触及,若谈起这些会让别人觉得你没有修养。尤其是和外国人在一起时,问别人年龄是很犯忌讳的,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个人的不幸:不要拿别人的不幸当话题,也不要说自己的不幸,那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很肤浅。

低级趣味的话题:在职场或和异性相处,别讲荤段子。

把你的真诚带入你的言谈中

无论人们的性格有多大的差别,文化有多大的差异,语言有多大的不同,都阻挡不了人们体会到彼此真诚与否的那颗心。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容易被人感知的,只要你满怀真诚,你就能收获对方给予的真诚。把你的真诚带入你的言谈中,就能使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1.初次见面时问候要真诚

初次见面,如何在陌生的场合中顺利交谈?一般来说,问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同初次见面的人拉近距离,真诚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利器。

一次,一位心理学家应邀到一处少年教养院,为那里服刑的青少年辅导。当他面对那些年纪轻轻的罪犯时,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

若称对方为犯人,必然会使他们产生反抗心理,这样当然不利于辅导教育;称先生,显然也不太合适,最后他开口说“误触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

不曾想,这个称呼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些少年犯听到这一称呼时都专注地凝视着他,有的甚至还激动得哭了。当然,这位心理学家的辅导自然顺利而有奇效。

一句问候语往往包含三层含义:我送给你尊重;我送给你亲切感;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十分珍惜。当我们把这三样礼物,通过一句问候语送给对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热情、开朗、风度和涵养。

一位西方文学家曾说:“只要热情犹在,哪怕青春消逝。”因此,西方人见面时总是满面笑容地彼此问候“你好吗?”“早上好!”诸如此类的话,这些问候语也确实能够使我们和他人之间营造出和谐、友善、热情和尊重的氛围,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都能显示出语言调适心灵的乐趣,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与人为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它们的作用。

初次见面一般习惯用“你好”、“久仰”等来问候他人,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也有一些本来不是单纯的问候用语,却也可以在问候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言语包括:

(1)致歉语:对不起、很抱歉、劳驾、过意不去、失礼、请原谅等。

(2)慰问语:辛苦了、受累了、麻烦了等。

(3)同情语:太忙了、不得了啦等。

(4)拜托语:关照、承蒙关照、拜托、劳驾、麻烦、鼎力帮助等。

(5)致谢语:多谢、感谢、破费、费心、拜谢等。

以上这些言语虽然也可单独使用,但若将其同日常问候用语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可以使对方迅速做出预期的反应。值得提出的是,这些问候语需要不断地使用直到很熟练,只有这样,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才能够及时而恰当地使用。

2.人际交往中道歉要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说错话、做错事,给他人造成一些伤害。严重时,甚至给对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诚挚的歉意不仅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还可以促进彼此心理上的沟通,从而增进感情,使双方关系变得更为牢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道歉必须及时。倘若不能马上道歉,也要日后找准时机表示歉意。

认错、道歉还要真心实意,不必找客观原因做过多的辩解。如果真的是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最好将其安排在诚恳道歉之后,而不要一开口就辩解不休。这样只会扩大双方思想感情的裂痕,加深彼此间的隔阂。

诚心诚意地道歉,应该语气温和,态度坦诚直率,要堂堂正正,而不是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更无需夸大其词、奴颜婢膝,一股脑地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反而还会认为你这个人非常虚伪,从而更加反感。

有时候,即使没有错也需要道歉。例如,变幻无常的天气、出乎意料的事故等,使你没能准时赴约或耽误了时机,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和损失,这时候当然要道歉了。如果你只找客观原因,对方肯定会打心眼里对你有所抱怨,不利于维持和谐的关系或者增进友谊。

如果你求人办事,对方已经尽了全力,然而因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情最终没能办成,而人家却为此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或者虽然事情办成了,可对方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超乎想象的麻烦。这时候,一定要向对方表示自己发自内心的谢意和歉意。这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再有求于他时,自己也好开口,人家也会很给面子。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做这些事情的宗旨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繁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赔礼道歉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把这个环节做好,关键就是要真诚,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真诚。

顺毛摸永远强过逆鳞捋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某个人是“顺毛驴”,意思是,在和别人说话时假如你顺着他的意思去说,他就会很顺从你,这样事情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假如你逆着他的意思去干,那你最终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古籍《韩非子·说难》篇说:“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就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庶几矣”。君王一般都是十分厌恶大臣直言进谏的,假如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恼怒,所以在跟他们讲话时要顺着他们的意思去说,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否则自己也就会因此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以千百计的皇帝、诸侯等,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是听不进谏言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只知道寻欢作乐,不关心百姓疾苦,甚至对敢于直谏的大臣采取行刑的措施。

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权位至高无上,而其才学又是盖世超群的,但他所侍奉的楚怀王却是一个糊涂的昏君。屈原想开导他,经常忠谏上奏、言辞犀利,指斥楚怀王施政当中的许多失当行为。面对言辞犀利的屈原,楚怀王开始是冷落他,最后忍无可忍流放了屈原,使之从丞相骤然降至为一个“流人”。屈原满怀忧愤之后,撰写离骚诗篇,最后愤而投江。

曾经写下鸿篇巨制《史记》的司马迁,他跟屈原也是同病相怜的。

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也算是功勋卓著的君王,但是他却是一个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人。撰写《史记》的太史令司马迁是在接受了宫刑之后完成《史记》的,“宫刑”在当时是一种既残酷又屈辱的刑罚,它会使受刑之人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做人。然而司马迁却没有因此而消沉,他经受住了这个沉重的打击,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如此有所作为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屈辱的刑罚呢?其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因他进谏时说了汉武帝不爱听的话而犯上。当时他对汉武帝谏言:“陛下不可视匈奴为外族,因为匈奴也是中国人,只不过他们是少数民族而已,并不是什么异族。还有就是您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李陵投降匈奴一事,他这样做也是万不得已的。假如您能够宽容匈奴和李陵投匈奴一事,那么您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司马迁说出所有肺腑之言,可谓大快人心,但是汉武帝听后大发雷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类似把匈奴也划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话,他的大汉族主义早已侵蚀了他浑身的每一个细胞,因此司马迁如此一说便使他龙颜大怒,司马迁也因此遭受到“宫刑”。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联想到,现代社会中,无论你是政坛中的人物还是精明的商人,抑或是平民老百姓,你都不要忘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无论是对上司、对朋友、对商业伙伴,或是对偶然交往的陌生人,说话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很容易招来灾祸。

幽默的言语能使谈话氛围变得轻松融洽

幽默感是个人魅力中的重要一项。人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幽默不但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旅程变得轻松愉快,还可以轻松缓解谈话的氛围,即当人们处于尴尬境地时,幽默往往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火车进站了,老先生掏出香烟问乘务员:“现在能吸烟吗?”乘务员说:“大爷,什么时候吸烟都行,只是在列车上不行。”乘务员笑了,老先生也笑了。

笑声中,乘务员制止了乘客在列车上吸烟的行为,乘客也乐呵呵地接受了乘务员的意见,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山西万荣县以盛产笑话闻名。

这一天,有两个人在争吵:

“你怎么不讲理呢?”

“我本来就没理,还怎么跟你讲理?”

于是一场“战争”又被笑声制止了。在笑声中,有理的一方怒气全消,没理的一方既道了歉又不伤自尊。这显然要比强词夺理和直接认错的效果好得多。

幽默好比温润的细雨,好比潺潺的流水,好比融融的春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愉快、祥和;幽默好比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往往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使剑拔弩张的双方相视一笑,握手言和。

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几分幽默,少几分呆板,定然会使生活其乐无穷,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倘若工作中能够多几分幽默,少几分冷峻,一定会使工作的压力有所缓解,工作热情高涨!倘若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多一些幽默,少一些照本宣科,通过幽默增添一种融洽、轻松、和谐、友善的气氛,思想政治工作必将会增加许多吸引力、说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幽默不同于粗俗的闹剧,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幽默不是嘲笑或讥讽,因为它不会使对方尴尬,伤害对方的情感,有辱对方的自尊。幽默是一种思想的健美操,需要经过长期的思想锻炼;幽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达到一定层次的文化水准;幽默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组成因素,体现着这个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以及文化修养。

大凡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有内涵丰富的幽默感,他们往往一言九鼎,一句抵一万句。伟大的外交家则以其幽默赢得对方的钦佩。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幽默具有非凡的魅力,能化解很多外交场合的尴尬。周恩来的幽默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的幽默语言,寓意深刻,总能深深地吸引很多人。

建国初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突然向周恩来提出一个敏感的问题:“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意在讥诮中国贫穷,靠发行钞票维持市场的运作。周恩来看了一眼那个记者,然后不假思索、一板一眼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源嘛,据我所知,一共有18元8角8分。”这个数字令在场的中外记者为之愕然。稍停片刻,周恩来进一步解释到:“中国人民银行迄今发行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主币和辅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最后,周恩来还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政府授予全权发行的金融机构,信誉卓著,币值稳定。”

货币发行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水平的标杆,是一个国家的绝密话题,怎么可能轻易为外人道呢?然而作为一国总理,又不好将此问题推给主管单位;更不便以“无可奉告”搪塞;就算是推给了主管单位,勉强应付过去了,也未必能做出如此巧妙、如此幽默、如此机敏而具体的回答。周总理运用幽默之妙,俨然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别把滑稽当成了幽默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所表现的是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而非庸俗的笑闹,它不是以过分夸张地袒露自身缺陷作为“幽默”的资本,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扭曲人性。它不是噱头、调侃、贫嘴或者说教,而是对这些的超越。时下流行的文化活动中,伪幽默泛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中国人的幽默大致可以这样划分开来:大智若愚者的幽默和大愚扮智者的幽默。前者为真幽默、雅幽默,给人以启发,而后者则为伪幽默、俗幽默,使人感觉如蝇在喉,吐之为快。

生活中,幽默可谓无处不在。恰到好处的幽默会使人笑声不断,赢得满堂彩,而倘若不分时机和场合的幽默则可能会变成滑稽的笑剧。因此,制造幽默也要随情应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就会沦为“伪幽默”。

所谓伪幽默并不单纯指那些粗俗的笑闹,它还包括一些不分场合的随意“幽默”。这种所谓的“幽默”如果用对了场合会非常成功,但是一旦在不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运用,必定会走向“伪幽默”。关于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语言习惯的差别会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产生差异。一个可以让中国人笑得前俯后仰的笑话在国外听众那里很可能毫无反应。

比如一个中国人看到游泳池里人很多,水又不太干净时,说:“游泳池里人太多,简直就像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可以让中国人笑起来,而外国人却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反而会显出一脸茫然。原因很简单,他可能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

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的时候,常说这个地方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个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能够欣赏其妙处的并不多,因为不少人没有见过一个打开又小又扁的沙丁鱼罐头盒里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

由此可见,在与人交流时,首先应该注意文化差异,从而调整自己的言语内容,否则,即使你的语言很经典,你的幽默很出彩,对方也很难理解你的语言意图,那就是失误了。这种失误不只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即使是伟人也可能会步入这样的误区。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因说话与情境不符而陷入窘境。那时他准备出访盐湖城,他当时正被摩门教信徒授予“本年度家庭男人”称号。参谋为他写了一份讲稿,其中特别注明“加幽默”,于是助手又给他加了三四个笑话,他全用上了。然而,失败的是卡特和他的助手们并没有意识到,摩门教徒一贯教育孩子看待事物不要轻率。他的助手说:“我们站在一座圣堂里,在场的大约有两千人。卡特讲笑话时,他们只是瞪着他,呆若木鸡。”

所以说,制造幽默也应注意对象,要区分对方的性别、身份、地位、阅历、文化素养和性格,不是对什么人都可以随意而为的。一般来说,在熟人、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之间可以开开玩笑,说些幽默风趣的话,即使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无大碍。但倘若是面对上级、名人、长者、陌生人、女性尤其是妙龄少女、性格忧郁或孤僻的人、对工作或职业不满的人,说话就应该有所顾忌了。

真正懂得幽默的人并不是那些只会讲些荤笑话的人。因为一些低级趣味的笑话不仅会污染人们的生活,使人变得庸俗,更会使听者对讲笑话的人产生反感。尤其是一些有关性的笑话或有关身体机能的笑话,都是很容易伤害人的。因此,我们应该果断地向此类“幽默”说“不”。

说话要给别人留面子,为自己留余地

人们常说:“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面子问题是头等大事,因此才会有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性命相搏的事情出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面子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去踩人家的面子,另一方面,要能维护他人的面子。给人家面子、帮人家维护好面子,也就是给自己面子,为自己的人情大厦添砖加瓦。

喜好赞扬而厌恶批评是人类自尊的天性使然。在人际交往中,别人的弱点、缺点、污点等忌讳之物,都是“雷区”——碰不得。一般来说,至少有以下3点是我们应该避开的。

1.丑陋之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美丽的、俊逸的。然而,生活没有慷慨地让所有的人如愿,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幸的丑陋者和残疾者。他们大多有自卑感,不愿听与自己的短处有关的话题,比如:秃顶者忌说“亮”,胖子忌说“肥”,矮子忌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者忌说“丑八怪”,跛子忌说“举足轻重”,驼背忌说“忍辱负重”等。对他们的这种完全正常的心理,我们应该充分理解。

2.失意之处

人生在世,有起有落。即使今天看起来多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人都可能经历人生的挫折,难免有失意之处,或高考落榜,或恋爱受挫,或久婚不育,或夫妻反目,或工作不顺利,或职称评不上,诸如此类的失败本就已经让人痛苦不堪,好不容易忘记了、超越了,又有人有意无意提起,怎会不让人火大呢?即使现在的得意之人也怕往日的失意传播出去,有失颜面。因此,要把他人的失意处当做言语交谈的禁地。

3.痛悔之事

古人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对于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谁又愿意把它公之于世,让每个人都知道呢?尤其是对那些涉及品质的错误(如曾有偷窃行为或生活作风问题),就更加讳莫如深。如果听到有人说起类似的错误,就会顿生无地自容之感,有如芒刺在背般的痛苦。

有少数人习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他们以触别人的痛处、犯别人的忌讳为乐事,这是很不道德的表现,而他们也必将自食自己所种的社交苦果。对“雷区”我们要避讳。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对他人的尊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那么,我们该怎样避讳呢?

1.慎言相避

说话前要了解对方的情况,绕开对方的痛处,比如,不在久婚不育者面前大谈儿女经。平时,慎言相避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在得意、自我吹嘘时,就很容易忘形,而已忘形就很可能会无意中犯忌。因此,将之培养成为习惯,让它成为一种本能,这样即使再忘形也不会犯了。

2.婉词相代

有时对于对方的忌讳是避无可避的,这时,也要学会以婉词相代,太直白会让人难堪,而婉转则可以给人留几分面子,让对方感激以待。例如,一个朋友被炒了,正在找工作,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而你刚好有一份合适的介绍。你可以这样说:“哇,看当老板也不容易,总要为了人才而四处奔波,看这里又有一个……”这样,对方能够不失面子地接受你的帮助,而且还会对你感激不尽。相反,如果你说:“你不是被炒了吗?这有份工作挺适合你的,去试试吧!”这样,对方很有可能会为了维持面子而拒绝,甚至与你反目。

3.巧言相岔

如果话已经从口里说出来了,才惊觉自己碰到了别人的痛处,那么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来缓解气氛、挽救过错呢?这时,切忌慌乱之中作说明,因为说明得越多就侵入别人的禁区越深,而且有的事情本来就是越描越黑的。因此,转移话题、巧言相岔,给对方空间,才能让彼此及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例如,聊天的时候,你随口说:“他也真够倒霉的,就因为长得矮,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说到这里,你猛然发觉自己失言,因为听你说话的人正是一个矮子,而且也因此在苦恼。此时,接着说:“不过,有资料表明,矮个通常都比高个聪明,他就是他们一群人中事业最出色的一个。”这样就很妥帖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事业上来。

避讳,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技巧。

对于面子问题,除了消极地避讳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积极的方式主动去“做面子”给对方。比如以下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替对方在同事、朋友及上司面前说好话,为他做公关,但不可太肉麻、露骨、刻意。

对方有喜庆,主动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庆贺。

对方有难言之苦,不动声色,悄悄地主动替他解决。

适当地吹他、捧他,协助他建立人群中的地位。

当我们把“面子”上的功夫练到炉火纯青时,我们离“社交达人”的称号也就不远了。

说服并不等同于批评

说服与批评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相异相悖之处。批评常辅以说服,批评离不开说服;说服有时也带有批评,但说服不一定都带批评。

如推销产品,一般都是向对方大讲好话,几乎没有批评顾客的。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缺点或错误。而说服不一定是因为有错误或缺点。被说服者放弃的主张与接受你宣传的主张之间,不一定有正误之分,也许只是在全面和完美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说服别人接受你的主张,总要或多或少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好处。而说服的过程,就是宣传这种好处,从而使对方信服的过程。

一位父亲说服儿子的技巧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太太拿着电话账单跟丈夫说:“看看,儿子在我们去欧洲这段时间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说:“单这一天,一个电话就打了一个半小时。”“什么?”丈夫准备立刻上楼去说。可是站起来又坐下了,他想自己正在气头上,还是应该先冷静一下。况且儿子已经大了,说话也应该讲究点技巧。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父亲笑着对儿子说:“你马上就要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又说,“咳,其实你上学挺紧的,估计也没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儿子有些不好意思,“您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有一大堆事急着联络,确实打多了。”

这位父亲就很高明,他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统统换了个方式说了出来,没有造成丝毫的不愉快。

批评他人时,态度通常是比较严肃或严厉的,说话的语气也比较重、比较强硬。相对而言,说服他人时,态度则应该较为温和,语气也应尽量轻柔、委婉。批评的话语,贬义词比褒义词多,否定词比肯定词多,而说服的语言,褒贬都行。由于说服的对象与内容有所不同,有时褒多于贬,有时贬多于褒。倘若进一步仔细分类,说服还可分为批评性说服与赞美性说服两类。接受批评,有时是自觉自愿,但有时可能是不得已,多少带点勉强;接受说服却完全是心甘情愿的,不带任何勉强。

虽然说服与批评皆不可少,但我们希望在社交场合中,说服多一些,批评少一些。当交流双方产生矛盾和分歧的时候,尽可能多地采用说服手段来达成一致。

烧香看菩萨,说话看对象

说话要看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仅仅意味着油腔滑调,更多的是强调说话要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说话方式,要做到说话圆润,随情应景。

下面是一则关于随情应景的小故事:

绍兴新来的乌县令,颇有文采,却自恃清高,听说当地名士徐文长很有学问、能言善辩,他很不服气,决定一比高下。

随后,乌县令便邀请一些乡绅来府里做客,徐文长也在受邀者之列,他便想趁机加以刁难。

席上,乌县令趁着酒兴,出了一句上联,让徐文长对下联,联曰:“二人土上坐。”徐文长当即对出下联说:“一月日边明。”

乌县令又出一联:“八刀分米粉。”众人都望着徐文长,看他如何应对。徐文长略加思索,不慌不忙地对曰:“千里重金锺。”

乡绅们听了无不称妙,乌县令不服,又出一对:“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

徐文长看看室外的冬景,对曰:“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

乌县令听了,也暗暗佩服徐文长对得好,但他还不肯罢休,他说:“我再出一联,对不出者要罚酒三杯。”徐文长笑道:“倘若对出的话怎样呢?”

“也罚我三杯。”乌县令接着又出了上联:“笑指深林,一犬眠竹下。”

徐文长对曰:“闲看幽户,孤木立门中。”

乌县令无奈,饮下三杯酒。倘若事情就此打住,也算恰到好处,可偏偏乌县令还不服输,一定要打败徐文长。这时,一个满脸麻子的仆人从门外送酒进来,因他脚穿钉鞋踏过雪,故在地上留下许多有如麻子的圆点,乌县令即景出一上联:“钉鞋踏雪变麻子。”

徐文长听了,对县令侮辱仆人的做法深表痛恨,便毫不客气地随口对道:“皮裘披身装畜生。”此联一出,满堂哄笑。乌县令觉得自己下不了台,顿时恼羞成怒。正巧一只老鼠穿堂而过,他急中生智,又出一联:“鼠无大小皆称老。”

徐文长一听,知道乌县令不怀好意,心想:既然你不知自爱,那我也不必顾及你的面子。于是,他对道:“龟有雄雌总姓乌。”

只见乌县令恼羞成怒却无言以对,只好假酒醉之名拂袖退席。

徐文长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回应了乌县令的百般刁难,做到了机智说话,并且能够随情应景,把对自己不利的形势成功扭转,将对方回击得哑口无言。在这样的场合,就需要机智,需要发挥聪明才智,说出符合情境的话。

在各种社交场合,说话时都应注意说话内容要与所处情景相协调,真正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样才能展示出自己恰当得体的说话艺术。现实生活中,很多场合发言都是有忌讳的,这些语言习惯大多是约定俗成的,现在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婚礼场合

在婚礼中发言忌讳使用“断”、“散”、“离”等字,即使是其谐音也最好回避。

亲朋好友向新郎、新娘敬酒时,语气可以轻松活泼,但不可过分随便,开玩笑要适度,避免失礼。

另外,在婚礼上谈话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主角不是你。

2.丧礼场合

在这样伤心悲痛的场合,表情要严肃,说话要慎重,话不宜太多,而且严禁幽默、风趣。说话的内容应表现出对故人的哀悼,多称赞其优点,对其家属则要用简短、真诚的话来安慰。

3.聚会场合

同学聚会时,谈话内容应轻松愉快,多提及往事,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朋友生日聚会时,说话语气要轻松,谈到寿星时,要多加称赞。长辈生日聚会时,要祝其长寿,避讳谈论生死问题,以免使其心生伤感。

节日聚会时,应避免过多地谈论工作,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应保持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说话要看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你在与对方交谈时,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注意对方的性格特征,明白对方与你的关系,尽量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说话方式,并且依据对方的即时反应灵活调整,迎合对方的心理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交谈顺利展开,使事情办得圆满。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就应该用另一种说法。”可见,与人交谈不仅要注意场合,更要注意谈话的对象。人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有所不同,所能接受的说话方式和能理解的说话内容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如果已经知道对方的一些信息,就要尽可能地采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如果是与陌生人交谈,则要首先从一些外在因素判断其性别、年龄,甚至职业、民族等信息,从而选择适当的称呼,采用灵活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与对方进行交谈。

相传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经常忙于公务,而其丈夫阿尔伯特却不太关心政治,也不善社交。有一天,女王在办公室忙碌到深夜才回家,到卧室门口,发现房门已锁,于是便敲门。

丈夫问:“谁啊?”

女王答:“我是女王。”

结果门没开,接着敲。

丈夫问:“谁啊?”

女王答:“我是维多利亚。”

门依然没有开,继续敲。

丈夫又问:“谁啊?”

女王答:“我是你的妻子。”

门开了。

谁都无法考证这段对话的真实性,但我们却可以体会到,应注意区别说话对象,女王在回到家面对自己的丈夫时,说话的口吻依然跟面对王公贵族时一样,这自然会让她的丈夫缺乏亲切感。说话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措辞也需要随之变化,否则就无法使交谈达到预期的效果。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说过:“要看人说法。”佛祖已经意识到,就算是佛法,也要因人施教。

相传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悲痛欲绝,来到释迦牟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他能用法力将自己的儿子救活。佛祖略作沉思,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这位母亲去找一户从未举行过葬礼的人家,借一炷香火。

这位母亲痛快地答应了,谢过佛祖之后立即赶去人间寻找,只是她走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香火。等到她垂头丧气地回到佛祖面前时,佛祖很耐心地开导她说:“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世间的每一个家庭,都曾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你应该忘掉痛苦,振作起来。”

这位母亲恍然大悟,最终获得了解脱。佛祖摸准了对方的心理,对症下药,让她去感知人世间还有很多曾经同她一样的痛苦者,成功地帮助了这位母亲。

人在面对打击时的承受能力是有差异的,而且每个人的性格有所不同,说话时的心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与人交谈时,要及时把握对方的心理变化,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即使对方谈话时心情沉闷、眉头紧锁,也可能会因为你恰当的玩笑而转怒为喜;而即使对方谈话时心情大悦,也可能会因为你的言语过激而横眉冷对。

说话要看对象,语言要灵活多变,要注意同对方的互动性,这样才能做到心灵上的沟通。倘若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良好沟通的目的,有时甚至会伤害双方的感情。

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与人交谈,首先要关注对方的身份、地位,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说话,要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时,更要掌握说话的分寸。如果对交谈对象不加区分,一视同仁,很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影响事情的进展。

在与女性初次见面谈话时,一般由男性先开启话题。可以选择诸如书报杂志、花鸟鱼虫等生活类的话题,试着找到对方的兴趣,而且要时刻保持尊重的态度,以对方为中心,表现出诚恳和善、彬彬有礼,让对方感觉到与你交谈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你的个人魅力,还能让你顺利达到办事的目的。

在与老年人谈话时,要保持谦虚谨慎、勤于学习的态度,因为老年人跟我们相比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尊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老年人交谈应在语气、神情和行为举止上都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切忌在老年人面前夸夸其谈,这样会显得你很轻浮,目中无人。另外,在谈话中还要避免直接谈及年龄,而应称赞其阅历丰富,以博得对方的欢心。

在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谈话时,首先也要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但不要过于紧张。对方讲话时要注意聆听,不要随意插话,适当的时候也要予以回应,在对方征询你的意见时,如果你要表达反对意见,一定要注意措辞委婉,而且能够以理服人,否则将让对方觉得你对其不满,从而影响继续交谈。

在与地位低的人谈话时,你要展示出自己的庄重,但不能过于高傲,不能对对方的谈话表现得漫不经心,任何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时你的成功也会依赖地位比你低的人。当对方说得很有道理时,不妨予以赞美。而当你想打断对方说话时,也不能用盛气凌人的语气,要给对方台阶下。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专长或职业习惯,由于每天所接触的信息不同,在与他们交谈时,要注意寻找与对方职业或专业相关的话题。倘若你对一个学物理的人大谈文学,可能会让他无言以对,缺乏互动的谈话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涉猎,在与不同专业的人交谈时都能找到一些话题,这样才容易产生共鸣,取得良好的谈话效果。

相传,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有两个以前的穷朋友来找他。第一个人一见面就高呼:“我主万岁!”然后夸夸其谈:“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俩一起给别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偷来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都来抢着吃,结果把瓦罐给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就只顾去抢地上的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吞了进去,可是叶子卡在喉咙那里,把你苦得哭笑不得。幸亏是我出的主意,让你把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也给带下去的,要不然……”

朱元璋早已火冒三丈,还没等他说完,就下令:“拖出去斩了!”

而另一个穷朋友来到皇宫,见到朱元璋之后,立刻下跪并高呼:“我主万岁!”然后也提及此事,说道:“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瓦罐城,汤元帅逃离,豆将军被捉,红孩子当关,多亏了菜将军。”

朱元璋放声大笑,封他这位朋友做了御林军总管。

同样一件事情,从两个人嘴里说出来却落得不同的结局。前者的失败就在于,他忽视了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依然只将其当做儿时的朋友,在皇帝面前还吹嘘自己的功劳,表现出极大的不尊重。而后者则巧用比喻,善于吹捧,说得皇帝心花怒放,也让自己有所收获。可见,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从而确定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以获得对方的认可。

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交谈的策略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子子各不同。”我们身边的人总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因此,与人打交道,就需要八面玲珑。面对不同性格特征的人,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对待。这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开药方,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症开出适合病症的药,假如不诊断病情就胡乱开药,就会酿成大错!所以,人际交往中,与人说话也要因人而异,看准对方的性格特征,说出对方乐意听的话,获得对方的好感,赢得对方的信任,在交际场上你就可以始终处于胜利状态。下面来学习一下面对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应该采取的说话策略。

1.与情绪型的人交谈的策略

情绪型性格的人一般是比较热情的,假如你要跟这样性格的人交朋友的话,他们会十分高兴。但这种性格的人的情绪别人很难驾驭,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虽然多数情况下是高兴的,但说不定什么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脸色就晴转阴了。所以,跟这样的人交谈,说话要有所保留,不能让他感觉你对他很好,与他很亲昵,也不能让他觉得你对他漠不关心,过于冷落,要采取中和的态度,诚恳地交谈,以稳定对方的情绪。

2.与敏感型的人交谈的策略

敏感型性格的人对你谈话的内容,谈话的方式,谈话的语气,谈话地点的选择,甚至谈话时的一举一动都是十分敏感的。他们通常具有多疑的心理。与这种性格的人谈话不宜涉及家庭、婚姻、情感经历等,也不要涉及伤对方自尊的话题。比方说,你跟一个敏感型的胖妇人谈话,你只要涉及胖瘦的问题,她就会以为你是故意嘲笑她而伤害了她的自尊。因此,与这种性格的人最好避免闲谈,有时可能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小动作,都会让他感觉不舒服。他们会用放大镜去看待谈话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且得到的结论通常是悲观的。所以,交谈时千万不要对他表现出淡漠的态度,否则他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以至于影响谈话的进程。

3.与任性型的人交谈的策略

具有任性型性格的人,他要星星,你给他太阳都不行,只要是他想得到的,就算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心愿。与这种性格的人交谈和与敏感型性格的人交谈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尊重对方,你对他稍不尊重,对他的心愿稍加诋毁,他可能更要达成心愿以证明给你看。他们最喜欢听到别人赞美的话语,但赞美一定要发自内心,阿谀奉承可能适得其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与这种性格的人交谈要选择他们心情愉悦的时机,否则你就会捅上马蜂窝。

4.与忧虑型的人交谈的策略

忧虑型性格的人一般心理都比较封闭,有什么苦恼不愿说出来,因此整天沉浸在抑郁之中,心事重重,这种性格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关心。因此,跟这样性格的人交谈一定要语气柔和,真诚地表示你对他的关心,同时还要多听他们诉说心里的苦闷,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笑话,让他们沐浴点快乐的阳光。忧虑型性格的人自尊心也极强,与他们交谈时千万不要讥笑对方的羞怯心理,而是要积极引导他们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不要想得太悲观,生活中还是充满快乐的。

5.与自信型的人交谈的策略

拥有自信的人一般都会成为成功人士。与自信型的人交谈,你会感觉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成功的书籍,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跟这种人交谈,你可以做一个友好的聆听者,怀着谦虚的态度去学习经验,去感受自信者的魅力。

以上只是谈到了几种典型的性格类型,现实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属于混合型的,即使同属于一种性格,不同的人在交谈中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一些方法和策略,跟不同的人交谈时都能采用适合的语气和谈话模式,从而把话说得漂亮,把事办得完美。

说话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

与人交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谈话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别人的感受,显然是不礼貌的做法,这样也不利于沟通的实现。因此,与人交谈时,应该密切注意对方的行为举止,从对方的反应中判断出其对谈话内容的态度,从而适时调整谈话内容和语气,以使沟通顺利进行。这其实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所谓反馈,它原本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施控系统的讯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对象)后所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来,从而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人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这里的反馈就是指讲话者在发出一定的信息后,获知听众是否真正接收了信息的过程。这个反馈过程十分及时,你在发出信息的当下就能接收到对于所发出信息的反馈信息,然后便可据此及时调整信息的传送量和传送方式。反馈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从对方的询问、回答、重复发言中得到相应信息,也可以从对方的态度、表情、姿态中了解其反应。

因此,与人谈话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关注对方的神情变化和肢体语言等反馈信息,了解对方的需要,把握对方的心情,使双方的谈话更加融洽。

一位顾客走到玩具柜台前,拿起一只遥控飞碟。

“您好!您家孩子多大了?”销售员彬彬有礼地问道。

“10岁。”

销售员捕捉到了顾客回答的信息,她认为自己找到了实现目的的突破口,随即发起进攻:“10岁,正是适合玩这种飞碟的年龄。”

销售员边说边打开玩具飞碟的开关,拿起遥控器熟练地操作着,同时,继续自己的强劲攻势:“玩这种飞碟,可以从现在就培养孩子强烈的领导意识。”

一番演练之后,顾客作出回应:“多少钱?”

“80元。”

“有点儿贵!”

“那给您打个折吧!”

话题已经转移到了价格的议定上了。这样的关键时刻,销售员再次引导道:“跟孩子的领导才能相比,这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说着,她机灵地拿出两节崭新的电池,说:“再免费赠送您两节电池。”然后,她便把一个未拆封的遥控飞碟连同两节电池,一起塞进购物袋里递给顾客。“需要试用一下吗?”还没等顾客反馈信息,销售员又迅速补充道:“我们这里的产品质量绝对有保证。”付款,开发票,递上发票的同时,售货员还说:“如有质量问题,三天之内凭发票来调换。”

这一段交谈中,销售员及时捕捉顾客的动作和语言等反馈信息,逐渐递进,环环紧扣地回应,从而成功达到交谈的目的。

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刚刚上任的县令拜见上司,一时想不出该如何开场,便问上司的姓氏。上司颇感不悦,勉强回答。

县令低头思索许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似乎没有。”

上司更加不悦,说:“我是旗人。”

县令忙问:“那您是哪一旗的?”

上司黑着脸答道:“正红旗。”

县令沉吟一下,又道:“正黄旗最好,大人为何不在正黄旗呢?”

上司已怒发冲冠,问道:“你是哪里人啊?”

县令急忙答道:“广西人。”

只听上司恨恨地问道:“广东最好,你为何不在广东啊?”

县令无言以对,这才发现上司的满脸怒气,赶紧告退。

可见,在社交场合中,一定要注意察言观色,要注意观察对方的眼神、表情和坐姿等细节,从反馈中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以使交谈继续下去。如果发现不好的苗头,要将自己的话及时打住,千万不要环环“相逼”,否则不仅达不到交谈的目的,更会导致双方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赞美他人要适度

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得到他人真诚的赞美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要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赞美别人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适合赞美的时机,把握赞美的角度,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给对方以别出心裁的赞美。倘若不分对象、不看时机、不讲分寸地赞美对方,不仅不能达到赞美的效果,反而会被认为是油嘴滑舌,阿谀奉承。

人们都渴望得到赞美,但人们更渴望得到的是坦诚相见、真诚相待。所以,赞美要自然真诚,赞美的内容要确实存在,赞美的同时要给予对方微笑,亲切自然,真情流露。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赞美的度,使赞美恰如其分、触动对方内心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赞美的对象

社会交往中,我们要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特征等,赞美对方时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如果是新交,则更要小心谨慎。比如,对于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你可以赞美她温柔贤惠;对于成果丰硕的学者,你可以赞美他气质非凡;对于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你可以赞美她勤奋刻苦。如果你对一个为自己身材过于肥胖而愁眉不展的女孩说:“你的身材真的很好!”对方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取笑她而大为不快。但换做是一个身材较好的女孩,你说出这句话,就可以使对方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增加很多。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喜爱结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这些人喜欢“直言不讳”,你越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不足,他就越喜欢你;相反,你若恭维赞美他,他就会讨厌你。同这类人交往,使用赞美一定要慎之又慎了。

2.注意赞美的时机

赞美的时机往往很重要,恰到好处的赞美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一旦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一定要及时大胆地赞美对方,别错过了时机。不适时机地赞美,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当朋友发现自己的某种不足而正准备改正时,你却对朋友的这种不足大加赞赏,这种赞赏是绝不会令朋友满意的。

3.注意赞美的尺度

赞美的尺度往往直接影响赞美的效果。恰如其分的赞美能够让一个人在交际场上更成功。倘若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进行空洞的奉承和过度的赞美,只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有时候甚至感到难堪、肉麻、厌恶。当然,赞美程度不够的话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你对一位字写得比较好的人说:“你写的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结果极有可能使双方难堪,但如果你这样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朋友一定会很高兴,说不定他还要向你描述一番他练字的经过和经验呢!

在和上司的交往中,如果你经常说一些很夸张的赞美之词,上司会认为你是在拍马屁,言不由衷,以后就不会再轻易相信你了。如果你干脆就不去赞美,或者赞美得不够,那上司又会认为你骄傲自大,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工作中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

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赞美也不例外,千万不要太肉麻,能表达你的意思就够了,而且也不宜太夸张,否则会让人感觉不真实。

4.不要在众人面前只赞美其中一人

如果部门经理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特别指出:“这项工作能够如期完成,多亏了张宁!”那么在座的同事心中必定愤恨不平:“经理怎么可以这样呢,实在是太过分了,明明是同一部门的同事一起做的!”“他只不过运气好些而已!”“这个成绩可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呀!”如此一来,办公室战争就会永无休止了,这对公司而言绝非好事。

一般人会认为:“既然是如此光荣的事,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下对其进行表扬呢?”事实上,除非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称赞,否则极易引起其他员工的嫉妒与不满,所以,这种赞美可以在私底下告诉他,也可避免造成对方的困扰。

而非要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表扬每一个人的辛劳,比如:“这个项目之所以完成得这么顺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诸位的辛劳我已向总经理报告过了,他非常高兴。”这才是最完善的赞美之法。

及时恰当地说出你心中赞美的话吧,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给予别人赞美之辞,给双方创造一个和谐的谈话环境,将有助于你的事情办得圆满。

表扬不可过满,要留给他人继续进取的动力

有一位喜剧演员做了这样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众多观众表演,可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笑,甚至没有一个人为他鼓掌。后来他说:“即使让我一个星期赚20万美元,这种生活也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不只是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我们平常人缺少了赞扬和鼓励,同样会丧失自信的。

每个人都需要表扬,尤其是当他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否则,他就会感到被冷落,做事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因为没有了继续进取的动力。恰当的表扬能给人以进取的动力,然而,如果表扬不适当,则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韩非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意思是以雕刻来比喻为人处世的道理:鼻子刻大,还可以修得小一点,如果鼻子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理,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但是如果把眼睛刻大了,就没法再缩小了。为人处世亦如此,凡事要留余地。在表扬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能夸大其词,把别人说得天花乱坠。

李林刚刚当上部门主管,他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学管理专业的他深知笼络人心的重要性,所以他决定,在员工取得成绩时,一定要大加赞赏,极力地表扬员工为公司做出的贡献,他为自己的用人策略很是满意。

一天,下属小王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李林很高兴,把小王叫到办公室说:“小王,你这次做得真是太出色了,我翻看了公司的销售纪录,你是公司成立以来最优秀的员工,就数你的效率高,况且你还刚来公司没几年呢。我为公司有你这样优秀的员工感到骄傲和自豪。从你刚来公司的那天起,我就看出你是一个销售天才,好好干吧,你是我们公司最优秀的员工。”小王听后不禁飘飘然起来,真的认为自己是销售天才,把自己当做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在工作中常以为公司立过汗马功劳的元老自居,渐渐失去了进取之心,结果,没过多久他的工作业绩便直线下滑。

不光小王这样,其他员工经李林一番表扬后,每个人都和小王想法一样,觉得自己已经建立了功勋,不必再艰苦工作了。而且在工作中,彼此瞧不起对方,员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刚当上主管的李林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其实,错就错在他把员工给吹上了天,使员工骄傲自满,失去了继续进取的动力。

所以说,表扬一定要适度,在表扬之余,还要鼓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继续进取,只有这样,员工才能保持一颗永远追求上进的心,你的表扬也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有一家盈利可观的私企,公司里的员工都能时刻保持进取精神,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唯恐不出成绩。某报记者对此问题特意去采访这家私企的老板,记者发现这家私企的老板年轻帅气,看起来还有点稚气未退。这不禁使记者更加想知道一个如此年轻的领导是如何把一个企业搞得蒸蒸日上的。

年轻的老板把成功的秘诀告诉了记者:“我们公司能取得成功就在于表扬的艺术,我也是从员工走过来的,知道员工取得成绩后就需要表扬和鼓励,但是,要让员工一直保持竞争力、不断进取的关键不是表扬,而是表扬的尺度。每次表扬的时候,我都不会夸大其词,而是适度地表扬员工,不让他们产生自满的想法。在表扬的最后,我还要提示员工,他们的能力只发挥出了一点点,就取得了成绩,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表扬人的时候,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说得太满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已经是顶级,不需要再进取了,这样会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下来。所以,我们在与人接触时、在团结激励人时,一定不要夸大其词,而是客观恰当地给人以激励,这样才能让人的进取心大增。

不是所有的表扬都由领导来执行,你可以不是领导,但是却不可以不去表扬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路人,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给予适时的表扬,不夸大,也不缩水,让别人感到真实而兴奋,同时又不至于因满足而停滞不前。

有时含蓄要比打开天窗说亮话好

说话要分场合,看对象,在有些场合或者面对某些谈话对象时,使用语言不恰当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让人为难的场面,需要你发言时,你会发现有些话不好说出口,或者面对别人的质问时,你会发现有些问题不好回答。比如在正式的外交场合,面对一些故意刁难的问题,有时需要采取含蓄的方法来予以回应,不让对方抓住继续攻击的把柄。

含蓄说话是社交场合中一种机智的回避,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说话方式。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愿或不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此时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来应对,避免把话说死,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样便可化被动为主动,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批评他人时总是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的。直截了当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伤害双方之间的感情。因此,在批评时适当使用一些模糊的言辞可以使双方都摆脱困境。

某公司的员工近一段时期以来,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所松懈,部门经理便准备在员工大会上进行整顿。开会时经理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部门的员工大多都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过也有极少数迟到早退现象,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创佳绩。”

经理在发言时使用了“大多”、“少数”这样的模糊用语,既保全了员工的面子,也将问题及时指出,效果自然会比直接点名批评要好很多。

王元泽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儿子。一次有位客人到其家中拜访,看到关在一个笼中的獐和鹿,知道年幼的王元泽无法辨认,便故意刁难道:“你能分清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吗?”

只见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应答道:“鹿旁边那头是獐,獐旁边那头是鹿。”

听了王元泽的回答,客人只好作罢。

王元泽机智巧妙地运用模糊的语言回应了客人的刁难,让对方无言以对。可见,在面对对方的挑衅性提问时,采用模糊的语言可以顺利帮自己解围。

日本有位影星叫中野良子,她到35岁时还是单身贵族,所以记者总会问及她的婚姻问题。有一次她在上海出席一项活动,又有记者问她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面带微笑地说:“如果我结婚,就一定到中国来度蜜月。”

中野良子这样的回答巧妙地回避了正面回答结婚时间问题,还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善。这样含糊其辞的回答,既避免了使用“无可奉告”、“我还没打算结婚”等直面回答所带来的尴尬,又保持了和谐的谈话气氛。

话中有话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者故意在语言中暗含弦外之音,所强调的往往不是其表面的意思,而是另有所指。当你遇到不便直言或不能直言的情况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你表达更深的意图,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讽刺效果。

马克·吐温就非常善用这种方法。不仅他的作品充满了诙谐的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马克·吐温亦出语犀利,充满了诙谐的情趣。

有一个为富不仁的大富翁,左眼失明了。后来,他花了很多钱装了一只假眼。这只假眼睛做得非常好,惟妙惟肖,跟真的眼睛没有两样,很难分辨真假。

这位富翁非常得意,逢人便问:“你猜我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只要人家猜错了,他就会喜形于色,得意非凡。也有不少人恭维他:“阁下真是财大命好,连假眼睛都做得跟真的没有区别。”这些马屁话往往说得他心花怒放。

一天,他遇到了马克·吐温,为了再次炫耀他的假眼睛,他又提出同样的问题,让马克·吐温猜他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

马克·吐温丝毫没有犹豫,指着富翁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富翁很不识相地继续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这只眼睛里,我看到还有一丝慈悲。”

很明显,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那位大富翁的真眼里没有丝毫的慈悲。

需要注意的是,要说出含蓄的话语,需要足够的机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这样能够在恰当的时候不动声色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对方心中明白却无力回击。

含蓄说话应该表现出说话者的智慧,但并不是说可以词不达意,答非所问,这样就是失败的沟通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需要说话人表明立场或态度时,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大敌当头之时,说话绝对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以免让对方觉得你立场不明,在战斗中则可能会贻误战机。所以,使用模糊语言只是缓兵之计,不能经常使用,否则,所有问题都停留在那里,剪不断,理还乱! +t7ppaptvAMkSvlRBeONPe4YCV6M/GPVIooGbmTmFlh+Ynw0OzsVkCBjb9C/c+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