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达·芬奇与父亲

达·芬奇9岁那年进入学校读书,他的第一个老师是神父。所学的课程,除了拉丁文,就是经书之类,教学模式呆滞,孩子们每天除了读就是背,毫无生机可言。对此,达·芬奇一点兴趣也没有。

有一次,神父训斥他说:“你这小东西,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每天只知道瞎涂乱画,成天幻想着当一个艺术家,这不是做梦吗?”当时,达·芬奇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一道数学题,根本就没听见他在说什么。神父的话音还没落,他便问起那道题应当如何做。神父非常恼怒,抡起手打了他一巴掌,之后又到他的父亲面前去告状。父亲并没有为此而训斥儿子,他知道儿子并没有错。

父亲皮耶罗一向善于逻辑推理,是位很有名气的公证人。在案卷和诉讼方面,他能够以无懈可击的论述击倒对方。在儿子的择业问题上,他也想了好一阵子。按他的意愿,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最好成为一个法学家。但是,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就事业的好帮手。

依据他的兴趣发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事半而功倍。根据儿子的一贯表现,他喜欢数学,但数学家通常只是待在家里想问题,很少与外界联系,儿子朝这方面发展可能不太适合;他喜欢音乐,但在自家的社交圈中,并没有非常优秀的人可以充当他的老师;而绘画与雕刻,正是他的长处,而且在自己现有的好友中,有一个叫维罗奇奥的著名画家、雕塑家,正好可以当他的老师。如果让儿子拜在他的门下,说不定以后会大有一番作为!想到此,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征询他的意见,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拜他为师。从此,达·芬奇专心致志地学起画画来。

大道理: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父母教育孩子也应该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这样孩子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一把心锁

星期日,大卫的儿子与同学出去玩了,大卫一个人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的书桌上杂乱无章,就走过去想整理一下。此时,大卫打开儿子的抽屉。在抽屉里,大卫突然发现了一个蓝色的笔记本。

儿子在日记本的第一页上写道:“自从我上初中以后,我的心里就逐渐变得空虚与孤独,父母除了关心我在学校里的表现外,就是把我关在屋里学习,每天当我伏在桌前,永不停止地写那些永远写不完的该死作业时,我就有着说不出的痛苦,我多么想能有时间到外面去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轻轻松松地活动一下呀!”

读完儿子的日记,大卫内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他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儿子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儿子与自己竟有这么大的代沟。

傍晚,儿子回到家里,又关上房门独处。晚餐的时候,儿子突然问:“爸,妈,你俩谁动了我的东西了?”

“没有啊。”大卫假装糊涂地说。

儿子见大卫的态度如此坚定,什么也没有说,闷闷不乐地走开了。

过了两天以后,乘着儿子不在家,大卫又偷偷溜进儿子的房间,打算从儿子的日记里洞察他内心的秘密,令大卫吃惊的是,抽屉上不知何时被安了一把锁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晚上,当儿子回到家后,大卫鼓足勇气对儿子说:“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爸爸吗?”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冷冷地说:“不就是偷看日记的事嘛,我不想再谈这件事了。”

“如果你原谅爸爸,就请你把锁打开吧,别把爸爸当贼似的。”

儿子气呼呼地把钥匙抛给大卫说:“这是钥匙,交给你,这回你该满意了吧?”

几天以后,当大卫无意中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时,一心想走进儿子内心世界的大卫,又鬼使神差般地想看儿子的日记。可是令大卫失望的是,儿子的抽屉虽然没有上锁,可那日记本不知何时已无影无踪了。

有一天,儿子突然对大卫说:“老爸,你是不是很失落?”

“你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把日记扔了,并发誓不会再写日记了。”

大卫惊愕地醒悟到:儿子心里有了一把锁。

大道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谁也不应该侵入另一方的秘密生活,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往往在无意中破坏了这种平等,因此,也往往在无意中自行了断了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纽带。可以设想,没有任何信任为基础,教育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等待召唤

米罗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有些琐事让他不开心,因此脾气不是很好。

一天,下班后,他看见儿子汉斯坐在桌上,顿时来气了:“你这个混账,给我快起来。”

儿子也不示弱,回敬了父亲,很快,父子俩发生了一场极不愉快地争吵。第二天,米罗发现汉斯不见了,桌上只留了一封信。原来汉斯出走了。

米罗非常后悔,他终于意识到:没有什么比儿子更重要的了!他迫切地想找回孩子。于是他来到街上,在那里贴了很多启事:“汉斯,回来吧!我爱你!明天早上我在西街花园等你!”

第二天早上,米罗来到西街花园,发现有5个男孩等在那里,一问才知道他们都叫汉斯。这些叫汉斯的男孩都是离家出走的,他们等在那里,都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到这来接他!

大道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受到伤害时,他们期盼得到父母的爱。

培养“耐心”

有一天小维尼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到公园去玩。”

妈妈当时正在写一篇论文,就对女儿说:“等妈妈把文章写完后再去。”

“不,我现在就要去。”

“维尼,这篇文章非常重要,妈妈必须写完它。你先玩一会儿玩具,等会儿我一定带你去,好吗?”

过了一会儿,女儿又来催促:“妈妈,还要等多久?”

当妈妈告诉她还要再等一会儿时,维尼便一声不吭地走了出去。

妈妈写完论文之后去叫维尼:“我完成工作了,走吧,妈妈带你出去玩。”

“不,等一等,这个故事我正看了一半”,女儿捧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口气说道。

因为终于完成了论文,妈妈也很想放松一下、出去走走。但此时,这位妈妈却很有耐心,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起了女儿。

最后,等到小维尼读完那个故事,母女俩才一起出门。

大道理:有些父母只让孩子等自己,不能让自己等孩子,这往往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从而不愿接受父母的要求。谨记社会生活对于帮助孩子形成美德是十分有效的。

下雨惹的祸

友泽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次,老师准备组织学生去郊游,但不幸的是,天下雨了,因此,这次活动被取消了。

友泽感到很郁闷,他怒气冲冲地赶回家。一进门,他甩下书包,一头倒在床上,不说一句话。父亲见了,决定和他谈谈。父亲用手拍了一下友泽:“你看上去很不开心,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可以跟我说说吗?”

于是,友泽把郊游的事跟父亲说了一下。

父亲听他讲完后说道:“这雨什么时候下不好,偏偏这个时候下。”

友泽紧跟着说:“是啊,为什么现在下呢?”

这时,双方沉默了一会,然后友泽说:“哦,这次不行,可以等到以后再去。”显然,他现在平静了许多。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为此而生气了。通常,只要友泽气愤地跑回家,他的这种情绪就会影响全家人,使每个人都不开心。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深夜,直到他睡着后才算结束。没想到,今天父亲的一席话竟使他变得乖巧起来。

大道理:要善于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美好的回忆

一位父亲问儿子:“你记忆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断是什么?”

儿子毫不迟疑地说:“是那个晚上,我参加完童子军聚会,你来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车帮我捉萤火虫。”

事情如此普通,这位父亲已经不大记得了,却成为儿子最美好的回忆。儿子当时知道父亲很繁忙,满以为不会停车的。这是父子在一起最美妙的晚上,父亲的行动等于在对儿子说:“我爱你。”

有一次雷电使一个孩子感到害怕,他在黑暗中叫喊:“爸爸,快来,我害怕。”爸爸说:“哦,孩子,上帝爱你,他会保护你。”孩子回答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可现在我需要的是一个摸得着的上帝。”

大道理: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我们可以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让别人知道他们能够爱并且被爱着。在交流中,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 /TEMjjt7H/h6WHkuN0l9zi5UTfi0OY6hlW9MxVgp0dQNwXIhpGiuWQU4GSG4nI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