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有人看到你了

正值丰收时节,一个人心术不正,打算悄悄跑到邻居家的麦田中偷一些麦子。“如果我从每块田中偷一点儿,谁也不会察觉到。”他心想,“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加起来数目可就非常可观了。”于是他等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黑云遮盖了明月,他偷偷带着女儿离开家。

到了邻居家的麦田里后,他压低声音说道:“孩子,你得给我站岗,如果有人来就大声喊我。”

然后这人溜进第一块麦地,开始收割。不一会儿,就听到女儿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一听,吓了一大跳,马上紧张地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收拾起来,走进了第二块麦地。

刚开始割了一会儿,女儿又大声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又马上停下来,立即向四周张望,但还是什么人也没看到。他又收了些麦子,然后来到第三块麦地。

过了一会儿,女儿再次大声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捆好,然后悄悄地溜进最后一块麦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叫了起来。

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可是仍然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他十分生气,责问女儿:“你为什么总是说有人看到我了?每次我四处看了看,却什么人也没看到。”

“爸爸,”那孩子低声说道,“有人从天上看到你了。”

人生哲理:任何不诚实的行为都无法长久隐藏,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

儿子和衣服

一位父亲为儿子买了一套衣服,儿子穿着这一身漂亮的新衣服高兴地跑了出去。等到他回到家时,父亲发现衣服脏得面目全非了,便愤怒地举起一根棍子要揍儿子,并且向他怒吼道:“衣服是花钱买的,你不知心疼,今天非要教训你不可。”哪知儿子不慌不忙地对父亲讲了一段话后,奇迹出现了。

这位父亲不仅内疚地把棍子扔掉,而且还抱着儿子忏悔认错。是什么语言有着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来这位儿子说的是:“爸爸,如果你一定要打我的话,能不能稍微等一会儿,等我把衣服脱光了再打,我发现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儿子我。”

一席话使这位父亲顿悟,悔恨不已。

人生哲理:抱有赏识心态的父母,一定不会因为孩子一点过失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而且还会从这些过失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坏孩子与好孩子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

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

人生哲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爸爸的脚印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的妻子告别,和平常一样唱着小曲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总是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他。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了过来,兴奋地喊道:“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啊,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呢!”

儿子的话令他心头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脚印走,也会找到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改掉了饮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过酒馆了。

人生哲理: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

父子偷梨

一个孩子溜到果园去偷梨,被守园的管理员看见了,管理员带着守园的狗跑了过来,对着树上的孩子喊道:“快下来,再不下来我可要告诉你爸爸了。”

“您告诉他也没用。”孩子笑嘻嘻地说。

“怎么会没用,你爸爸会打烂你的屁股。”管理员说。

孩子听后笑得更厉害了,他用手指了一下前方,原来在不远的一棵树上,他爸爸也在偷梨。管理员非常吃惊。这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呀!

人生哲理: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能够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行得正,站得直,这样才不会对孩子起到负面影响。 w0UDhDoxdV3j97BszGwo+eoscj89GV5x3a8RezTND0innauiPF2qANKA1Xgxn4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