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后练习:怎样运用口才大胆反击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受气的情形各种各样,因此在反击时一定要注意机动灵活,对症下药。根据不受气的四大准则,针对语言反击的特点,可归纳出六大技巧。

(1)针锋相对,主动突围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得理不让人的人。你忍耐,给他留面子,他不会懂得,也不会领情,反而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对这种人,只能采取“堵”的方法,进行积极反击。

有些人一看到“针锋相对”,就会想到双方指着鼻子对骂的那种类似于斗鸡的情形。其实,这是口才反击的下下策。他不仁,你也不义,在对骂中对方撕破了脸皮,你也不过半斤八两。这种方式实不可取。上上策应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概,抓住对方的逻辑错误,在心平气和中显示你的千钧之力,令对方无地自容。可见,语言反击的分量不在于个别具有杀伤力的词汇,更不在于浊词污语,关键在于运用逻辑推理,以理反击。

以牙还牙,是一种常用的反击形式。即运用与对方平行的逻辑推理,达到否定对方的目的。使自己摆脱受气境地的一种形式,带有明显的“斗”的意味,主要反映人的勇气和机智。

辜鸿铭在留学英国时,生活的孤独压迫着他,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情感。每逢传统的中国节日,他总要按照古老的中国习俗,设下供桌,摆上丰盛的酒菜,遥祭祖先,寄托自己的思乡思国之情。有一次,房东太太看到辜鸿铭跪在桌前,叩头如仪,不无蔑视地问:“喂,小伙子,你这样认真地叩头,你的祖先会到这里来享用这些酒菜么?”辜鸿铭的心大受刺激,一股怒气冒将上来,自尊心使他的刻薄和幽默同时爆发,他彬彬有礼地答道:“想来,你们到处给你们祖先奉上鲜花,你的祖先该嗅到了鲜花的芳香了吧!”在平静之中显示着浓烈的火药味,你打了我的左脸,我也不会饶过你的右脸,但话语中分明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是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如果我的方式错了,你的也不会是正确的。

以谬治谬,让对方扇自己一记耳光。这是一种语言反击的高明方法。其高明之处就在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利用他的逻辑,推导出令其自我否定的结论。此之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蛮不讲理的人。面对他荒谬的逻辑,你根本无理可讲。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往往一怒之下,大骂其无赖。而对方则会铿锵有力地讲出串串歪理,令你无言以对。在这种情况下,应冷静地分析其理论的荒谬之处,将错就错地展开推理。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在对话中取得明显的效果和成功,首先在于对话者能抓住对方谈吐中的语言错漏或荒谬之处,接着巧妙地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设喻、设例,去迎击对方,让对方哑口无言。如我国老掉牙的民间故事“公鸡下蛋”与“男人生儿”的巧对就是以谬治谬的一个典型例子。

有位县太爷想刁难一位憨厚的农夫。他诬陷农夫伙同乡里百姓借口天旱年成歉收,抗拒缴纳租税,定农夫抗交皇粮的罪名。农夫被毒打一顿之后,县太爷限他三天之内交出两个“公鸡蛋”,否则就被处以死刑。农夫不知所措,但其妻聪明机智。三天后,农夫的妻子代丈夫来到公堂回话。县太爷劈头怒喝:“你家丈夫为何不亲自来面见?这分明是目无本官!”农夫的妻子平静地答道:“回县太爷的话,我家丈夫不敢抗拒县太爷之命。只是他正在家中生孩子,实在脱不开身,才叫民妇代其前来的。”县太爷此时早已忘了自己要“公鸡蛋”的荒唐逻辑,怒喝道:“什么?你家男人也会生孩子?真是天大的笑话!大胆贱妇,竟敢愚弄本官!来人呀,给我打!”农妇听罢却胸脯一挺,面无惧色,勇敢地说道:“且慢!大人,既然男人生孩子是天大的笑话,那公鸡生蛋不也是天大的笑话吗?县太爷要贱民交出公鸡蛋,岂不也是在愚弄百姓吗?”荒唐苛刻的县太爷被驳得哑口无言。

可见,以谬治谬的关键是抓住对方的荒谬、错漏之处,以其自身的逻辑使对方陷入进退不得的两难境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语言反击方式的有效性在于一语击中要害,反击有力,让对方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嘴之力,从而使自己避免受气。

在生活中,有时由于场合、身份等条件的限制,以谬治谬的反击不能像这位农妇这样简捷,针锋相对在语言交流中不这么直接,而是要顺水推舟,顺藤摸瓜,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层层诱导,才能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入彀,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是直截了当的反击,还是诱导对方自己否定自己,都要抓住对方的要害,步步进逼,语出有力,以理服人。

以谬治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应遵循我们的第一大定律:按照事物本身的游戏规则进行反击。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高明的反击者不会无理取闹或情绪用事,而是将对方的逻辑为我所用。这样,既遵从了事物自身的特定游戏规则,又有条有理地达到了反击的目的,使对方心怒却不能言。这正是语言反击的效力所在。针锋相对地进行积极反击,应注意言辞力度,做到掷地有声,该出手时则出手,不可词软语绵,啰嗦半天不得要领。

(2)以妙语暗示自己的实力

根据不受气的第二大准则,实力是一个人借以树立自己不好惹的形象,以防受气的关键。有时候,实力明明白白地摆在明处,别人自然不敢造次。但有些时候,实力在暗处,不为人注意,易被施气。在现代社交中,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文明,语言反击不宜激烈,更不可满口粗话,动不动来上一句“你爷爷也不是吃素的”。既要做到让对方明白自己看错了人,又要点到为止,能使对方保留面子,能恰到好处地防止自己受气,又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这就需要把话说到妙处,于不动声色中显示自己的实力,以此压倒对方。

绵里藏针,是暗示自己实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特点是含而不露。在反击中,语调平和,言辞委婉得体,既予对方以尊重,不伤害对方的情感和体面,又巧妙地暗示自己也不是好惹的。一般情况下,对方会知趣地就此打住,顺着你留的台阶下去,彼此相安无事。

有位经理,本性好色。一日,见一位公关小姐姿色美艳,便一味令人肉麻地恭维道:“小姐,你是我遇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真是令人神魂颠倒,永远也忘不了!今晚下班后我请客,不知小姐可否赏光?”公关小姐虽然厌烦至极,但职业的本能使她必须有所克制。于是,她彬彬有礼地答道:“这位先生,非常抱歉。下班后我必须去武校同一位真正永远也忘不了我的人约会。”“你是说你的男朋友?在武校?”经理半信半疑地问。“是的。我们是武校时的同学。”这下可令这位经理目瞪口呆了。他怎么也想不到面前这位身材匀称的姑娘身怀武功,这就已够他应付的了,更何况还有一位武校的男朋友。公关小姐见状,意味深长地笑起来:“他可是个醋坛子。这事我可不敢含糊。”连她都不敢含糊,这位武功门外汉又哪能惹得起?这位心存非份之想的经理只得干笑着退开了。这位小姐没有横眉冷对,也没有出言不逊,而是于淡淡的话语中暗示了自己的实力,使原本轻视她的经理顿时望而生畏。

这种绵里藏针的反击方法,柔中见刚,以柔克刚。既巧妙地使自己摆脱受气的境地,又无损于对方的体面,以自己良好的修养显示了内在的威慑力。但运用此种方法时必须态度鲜明,不要吞吞吐吐,黏黏糊糊,拐弯抹角,以致辞不达意,给对方造成半推半就的误会。

(3)巧用幽默

幽默可以使人在受气时,以轻松诙谐的方式,理智地回击对方。人们在受气时往往头脑发热失去冷静,反击方式往往也是硬邦邦的出言不逊,结果使僵局更僵。幽默则可以使人在处境困难时放松自己,以巧妙的语言体面地给对方以反击,收到既缓和气氛又恰如其分地反击的双重效果。

调皮式的幽默,往往化干戈为玉帛,使事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反击方式,不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而是轻松谐趣,话语中透着善良、真诚和理解。言语心传,双方会意,在哈哈一笑中皆大欢喜。反击变成了逗笑,唇枪舌剑之争就巧妙躲过。因此,幽默是一种与人为善的积极反击方式。

冬季的北京寒气袭人,各家商店门口都挂着厚重的棉帘子。由于进出者一里一外,相互看不见,如果两人同时掀棉帘子,相撞之事自然在所难免。一天,一位小伙子正掀棉帘子准备进去,恰好里面一位小姐也在掀棉帘子准备出来,同时迈出了脚。姑娘一脚踩在小伙子鞋上,冷不防打了个趔趄,不禁哎哟一声惊叫。小伙子忙伸手扶住并说了一声对不起,让开了道,让小姐先出来。小姐出门后,看了小伙子一眼,说:“你是怎么走路的?”咄咄逼人的责问令小伙子一时语塞。在门口踩脚本来双方都有责任,自己已友好地道歉了,姑娘还不放过,小伙子也有些急了。但他转念一想,人家是斯斯文文的小姐,踩了小伙子的脚已有些不好意思,何况又在众目睽睽中被他扶住,更是不好意思。只是姑娘因自己的失态心中恼火,便不经意地把气撒到了这位“肇事者”身上。如此一想,顿时怒气全消,笑着说道:“对不起,我是用脚走路的,刚才吓着您了。”小姐一愣,随即扑哧一笑:“你这个人说话真逗,这不能怪你,主要是我没看见,脚也伸得快了一点儿,对不起踩了你。”小伙子对姑娘的反击,完全是友好的。人用脚走路是正常的,怎么会吓着别人?小伙子以自己的幽默,巧妙地告诉小姐,是我的脚害了你,暗示自己对她的理解和尊重。姑娘由责问到道歉,一场口舌之争得以避免,全靠了小伙子善意的幽默。

先承后转,在自我打趣中暗藏机锋,令对方猝不及防。这种方法往往用于一些不适宜顶撞的场合或人。有时候,我们会置身于一种这样的尴尬境地:对方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你,但对方是一位领导,你虽然受了气面子上还得过得去。或者,碍于你的身份、地位,不宜直截了当地予以驳斥,但心中的确又非常不满。这时,不妨先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顺着对方思路的话。最后话锋一转,得出一个令对方大出意外的结论。既活跃了气氛,又缓解了尴尬气氛。这种方式,一波三折,很有攻击力量,让对方措手不及,又不失自己或对方的面子。对方最后只能干笑两声了之。

萧伯纳的著名剧作《武器与人》初次演出,大获成功。应观众的热烈要求,萧伯纳来到台前谢幕。此时,却从座位里冒出一声高喊:“糟透了!”整个剧场立刻鸦雀无声,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面对这种无礼的行为和紧张的局面,萧伯纳微笑着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看了看刚才正热烈喝彩的其他观众说:“但是,我们俩反对那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顿时,观众中爆发出了更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在这种情况下,对对方无礼的行为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己尊严的需要,也是讽刺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但怒气冲冲地回击和辩论都不可取,最理想的方法是幽默地回敬。萧伯纳的话语温文尔雅,表面看来似乎是对对方表示理解,细细体味一下,则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击。

总之,幽默作为化解自己受气局面的积极反击方式,其根本特征就是具有准确的行为界限。它的有效性就在于能够根据周围环境,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据此确定自己反击的方式和反击的分寸,使之有礼、有节。

(4)弹出弦外之音,让对方领悟到自己的潜台词

这是一种比幽默更微妙的反击方式。反击者好像并不是针对对方的言行,而是在谈与之全然无关的另一件事情。但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这两件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说话者在用类比的方式,委婉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观点,巧妙地否定对方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指向彼此都心照不宣,言者有意,听者亦有心。这种反击方式委婉、得体,潜台词不言而喻。

运用这种方法反击,说话前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确定严格的行为界限。说话时目的明确,看似东拉西扯,实则胸中有丘壑。此外,要注意事件的相似性,以此启发对方。切忌漫无边际或毫无联系地夸夸其谈。

(5)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在交往中,有时对方的话语或问题会使人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尬尴境地。要使自己从这种紧张、尬尴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可以对所提问题避而不答,选择与当前话题无关的问题,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向别的方向。

转移话题本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把话头给引开不就完事大吉了吗?但要真正做到不露斧凿之痕,自然过渡到别的话题上去也并非易事,这需要机动灵活的应变技巧。否则,则会给人造成“装聋作哑”的不良印象。

一天早晨,上班的人们陆续来到了办公室。大家进门一看,不禁愣住了:老张的桌子上,东西横七竖八地乱堆着,两个抽屉被撬开了,1000元现金不知去向。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之际,办公室的“活宝”小王来了。他装模作样地把办公室和每个人的脸打量一番,煞有介事地盯着老张说:“这贼也真行!这么多办公桌不撬,单撬有钱的你这桌子,肯定是对咱办公室的情况十分熟悉的人干的。老张啊,你儿子大学没考上,隔三差五地往咱这里跑,你们父子俩是不是里外串通,使咱这1000元公款不翼而飞?”小王平日里和老张开玩笑开得惯了,这大伙都清楚。但在这样的场合,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老张。丢了公款,老张本来就心中窝火,听了这不知轻重的玩笑,更火冒三丈。但他马上镇静下来,不慌不忙地说:“按道理说这种可能性也存在。不过我儿子上星期就到上海他姥姥家去了,咱们昨天又在郊区宾馆玩了个通宵。这次应该说我们父子俩没得到机会。现在咱们还是协助公安部门调查一下经常到我们办公室来、对情况非常了解的人吧。”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又开始讨论谁最具有作案的可能。

老张把话题转移得自然、流畅,让人看不到任何硬扭的痕迹。人们只听到其“言他”,而没注意到他是如何“顾左右”,巧妙地把话题引开的。

(6)此时无声胜有声,适当的沉默也奏效

沉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在社交活动中,在某些情况下,恰到好处的沉默比口若悬河更有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只要我们因时因地适当把握、运用它,沉默也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其效果有时甚至会超过直言抢白,具有特殊的威力。

适度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忍让,旨在息事宁人。在人际交往中,各人的生活阅历、学识水平、社会地位各异,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见解必然迥异。然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的细小分歧,三缄其口,洗耳恭听,颔首微笑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否则,各执己见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只能令双方都不愉快。此时,若采取积极忍让的态度,保持适度的沉默,撤出争论,表现出自己的宽广胸怀,则有利于促使对方冷静下来,缓和、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激化。有效地使自己避免、摆脱受气的境地,在对付一个特别矫情的对手来说更应如此。

老王和小张是处里的正副职。老王为人稳重,小张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常常为处里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老王较劲。两位领导若在办公室里当着下属的面争论不休,甚至大吵大嚷,既伤了彼此间的同事情分,又在下属面前丢了面子,显然不妥当。老王对此采取了一种偃旗息鼓、洗耳恭听的策略,不与小张对垒。当两人之间发生分歧时,老王先说明情况表明态度,转而保持沉默。任凭小张言辞多激烈,也不与他强辩,不反击。小张肝火再旺,见此情景,也不好意思再强辩下去,渐渐冷静下来,进而心平气和地发表意见,甚至还做些自我批评。因此,两人虽性格截然相反,但工作配合得很默契,关系也算融洽。老王的沉默是理智的,其动机在于顾全大局,吃亏让人,避免无谓的争论。

轻蔑性沉默是对付无理挑衅的有效的反击武器。当对方出于不良动机,对你进行恶意攻击、造谣诽谤或无理取闹时,如果你予以驳斥反击,可是又同他无理可讲,反会使周围的人难以分清是非,有损于你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这时,你无需争辩,只需以不屑一顾的神情,嗤之以鼻。这种轻蔑性沉默会比语言驳斥更有效。

小朱和小吴是同班同学,学习都很出色。但小朱为人热情,性格活泼,关心班集体,因此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在班上第一个入党。小吴却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对同学和集体利益则漠不关心。但他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公开对小朱造谣中伤,在公开场合含沙射影地说:“哼,啥叫入党!还不是靠送礼、请客、拉关系!这样的党员,是败家子!谁稀罕?”小朱明知他是在无事生非地找茬骂自己,不免怒火顿起,但和这样胡搅蛮缠的人争吵,又会有什么结果?还不是自己白白挨骂!不知情者说不定还会对他的话信以为真。于是,他强压怒气,对小吴轻蔑地冷笑一声,瞟了他一眼,转身而去。小朱的轻蔑性沉默,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比语言批驳显得更有力、得体,更能使周围的人洞察其中原委。

当然,沉默的方式和内涵多种多样,但总的来看,在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主要是这两种。在受气时,要做到沉默不语,积极忍让,并非易事。这首先需要宽广的胸怀和准确把握自己行为界限的能力。正如培根所言:“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了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我们认为他是掌握了沉默的智慧的。” tiowywXNFvqPVz15JItIgLlVH4XegTZOlI91R7g1FeiksWdEsnWED8l/978JYp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