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常打招呼的话不能省

如今,人们见了面无论何时何地,第一句问话就是“吃了吗”的现象,在城市里是越来越少了。第一个指出其不合理之处的,大概是语言大师侯宝林。他在相声里曾举一个欲进厕所的人问刚出厕所的人“吃了吗”的例子为笑料,说明千篇一律地以“吃了吗”为招呼语的可笑。

汉语的丰富性是世人皆知的,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只以“吃”为话题打招呼,确实令人费解。当年老舍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的解释好像是说,广大下层民众生活贫困,每日里忙忙碌碌不过为混饱肚子而已,于是“吃”成了天下第一要义,所以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吃”。

如果这种解释有道理的话,那么如今已经温饱了,为什么还总是一见面就“吃了吗”?

原来,招呼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的意义只在于说话本身而不在乎说的是什么话。美国人的“嗨——”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它只一个声音而没有含义。

所以我国传统的招呼语除了吃的话题外,常用的还有天气如何、工作忙否、身体状况之类。比如甲乙见了面,甲:“今儿天气不错!”乙:“可不是,天气挺好!”然后各奔东西;或者甲:“最近忙吧?”乙:“还可以,凑合吧!”或者甲:“近来身体可好?”乙:“还行,没病没灾的。”

总之,人们在这里决不是谈吃饭、谈天气、谈工作、谈身体,只要是说了话,便已达到目的。什么目的呢?礼节的目的,表明承认对方的存在。当然不一定都是用语言打招呼,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点一下头、微笑一下,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个礼节的必要性,就要设法把它运用得更好些,以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 9fgkXwGmtZ6Kki00OIGBX6SOVCEovRBgHx2BpWJ/OZrCjm7nBsk/xvdLZetznc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