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忍让是低调为人的一个重要表现。有的人吃了一点儿亏就喜欢大声吵嚷,仿佛泼妇骂街一样。这种做法,即使自己有理也难以立足,令人生厌。遇事应克制忍让一点,如果是你有理,则更显出你的涵养之高,对方才能知趣而退;如果是你无理,证明你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明你是一个知书达礼、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对方也不忍去伤害你。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冷静、克制、忍让一点,没有什么坏处。
古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同范仲淹一道共主新政,在北宋时期长期担任宰相一职。
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有一次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儿,蜡烛便烧了他鬓角的头发,韩琦没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按理说,侍卫拿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忍着疼没吱声,并且发现侍卫换人了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而极力替其开脱。他这种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人心悦诚服改正缺点,甘心跟随。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赏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玉杯被一个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惶恐地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一点儿也不在意,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时数的,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是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韩琦此言一出,众人无不赞叹,而肇事者对他更是感激涕零。
元代吴亮在谈到韩琦时说:“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也不见他沾沾自喜。他所担任的责任重大,经常在官场的不测之祸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别的事物牵着走,一生不弄虚作假。被重用,就立于朝廷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一切出自真诚。”韩琦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学会忍。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是“君子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这就是韩琦处世高人一筹的秘密。从根本上说,韩琦已经把忍的精神作为立身之本,并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能容忍同事的缺点,容忍部下的过失,也能容忍小人。他对社会看得很透,知道小人到处都存在,他不回避小人,主张以君子的姿态诚恳地对待小人,以正压邪。即使是小人捣鬼,也用不着耗神费力去和他计较,最好是不理睬他,让他自讨没趣。所以韩琦一生都安然自在、平和潇洒。
古人言:“行忍情性,然后能修。”我们立身处世不能忍就无法让自己活得平和静怡。整天为琐事所困,当然无法专心干自己的大事。所以,不必为许多琐事斤斤计较,忍让克制一点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