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应对的性格:用不同的方法,下不同的棋

1 在关键时刻要先发制人

有的人往往是后人一手,而不能先发制人,这样常常导致败局。

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个酒吧打短工时,遇到一位中东来的游客,二人谈话很投机,于是游客慷慨地送给他一只很有特色的打火机。

这只打火机妙就妙在:每当打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随之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便消失。

佐佐木反复摆弄、玩味,觉得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打听这种打火机是哪里生产的,游客回答他是在法国买的。

佐佐木灵机一动,心想要是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欢迎,肯定还能赚一大笔钱。他一面想,一面就行动起来。他想办法找到法国打火机制造商的地址,写信接洽,十分恳切地要求代理这种产品。最后他花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

当佐佐木“搞定”打火机代理权时,日本也有几个商人想获取法国打火机的代理权,结果让名不见经传的佐佐木捷足先登取得了。若佐佐木没有“先发制人”,他很可能竞争不过其他有代理商品经验的商人。

他从探究法国打火机的诀窍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并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设计制造了能够显示漂亮画面的水杯产品,大受日本人欢迎。

他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出现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水位的不同,画面也发生变化。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谈,简直是一种享受,于是都对这种杯子爱不释手。

佐佐木积累资金后开办了一个玩具厂,专制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锁匙扣、皮带扣等带有奇妙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没有,但佐佐木总是先人一步,在某项功能或某种款式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总之,要有别于他人。他凭着才气和灵活的头脑,赤手空拳闯天下,终于由一个穷书生变成了腰缠百万贯的富翁。

奇妙的打火机引导着佐佐木走上了神奇的发家之路。

“先发制人”是指比对方抢先一步,也就是“快打慢”的手段。但怎样打法呢?那就得看看要打的是什么人,环境怎样了。比如你想发展某人为客户,想引起你的领导的注意,“先发制人”往往胜数要大些。尤其是对偶然性的机遇,你更是要抢先一步,因为时机不会等人。

2 不做“滥好人”,而能对付“各种人”

对于有的人而言,怎样不做“滥好人”是一门必须修炼的学问。不妨做好如下几点:

(1)要会应付某些人。要你“小心应付”某些人,实在是件令人伤感的事,因为还是过不用对人防备的日子比较好,可是“一样米,养百样人”,你不小心应付,便有吃亏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你想的是“好人”。

一般情况下,以下这些类型的人你要小心应付,不敢说这些经验和看法是对的,但你不妨当作参考。

哪些类型的人呢?

①甜嘴巴:这种人开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又自然又亲热,也不管他和你认识多久。除此之外,还善于恭维你,拍你的马屁,把你“哄”得舒舒服服的。并不是说这种人就是必须防备的“坏人”,而是这种人因为嘴巴伶俐,容易使人心不设防,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日,你不就上了他的当?

②笑面虎:这种人好像没有脾气,你骂他、打他、羞辱他,他都笑眯眯的,有再大的不高兴,也搁在心里,让你看不出来。这种人也不见得是坏人,因为他的个性就是如此,成天笑眯眯,不得罪人。可是你就搞不清楚这种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也搞不清楚他的好恶及情绪波动,碰到这种人,真的让人无从应对,也因此,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是无从防备的。因此对这种人,你要避免流露出内心的秘密,更不可和他谈论私人的事情,不如保持礼貌性的交往,他打哈哈,你也打哈哈。

③藏境人:这种人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你知道他的过去、家庭、同学,也不让你知道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换句话说,是个深沉莫测的人。这种人有的是因环境的影响所造成,不见得是个“坏人”,但和这种人交往是很恐怖的,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距离。

④墙头草:这种人最大的特色便是“见利思迁,见风使舵”,哪边好往哪边靠。所以他的待人处世会以“利”作取向,也会为“利”而背叛良心,伤亲害友,可以今天和你好,也可明天将你害。所以和这种人打哈哈就可以了,不必有利益、人情上的往来,甚至宁可故意向他显示你“无利可图”的一面,以免他没事就来打扰你,这可不是好事。

(2)学会对待“坏人”。有些人不一定是“坏人”,但或因个性使然,或因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做人处世方式有一些偏差,对这种人,你的态度要有一些保留,如果你对他们寄予完全的信任,便有可能受到伤害。

哪种人呢?

①自吹狂:这种人很喜欢夸赞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愿意听,他可能就会成为万能的人。事实上,这种人的能力是有问题的,因为他心虚,所以靠吹嘘来壮声势,好比胆小鬼走夜路要吹口哨那般。所以对“自吹狂”所说的一切,先打对折再说。

②支票机:这种人喜欢开支票,任何事情他都可以答应,不只是如此,他还可以主动承诺为你做任何事,可是每一张支票都无法兑现。对这种人,你的态度要有所保留,免得大失所望。

③漏风嘴:这种人喜欢到处串门子,串门子还不打紧,还喜欢讲“我告诉你,可是你不可以告诉别人”的“秘密”。如果他也向你传播某人的“秘密”,你当然不可再告诉别人,但你要有所警觉,你如果告诉他秘密,那么很快,你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

④铜牙槽:这种人的特色是嘴巴很硬,不是说他平常说话很硬,而是死不认错,明明事实摆在面前,他还要强辩,像有一副铜牙槽那般。这种人,你的态度也要有所保留,因为他有可能瞒下了更大的错误。

⑤天天醉:这种人好饮,而且每饮必醉,甚至每醉必发酒疯。这种人有个性上的缺陷,有无法控制情绪的缺点,会误事,也会误自己。

⑥不孝子:这种人连父母都可以不要,甚至虐待他们,那么他对别人也可以如此。对这种人,你要有所保留。

对以上这些人你的态度要有所保留,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多给自己一些空间来应对,那么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做个地地道道的好人。大家都喜欢“好人”,也欢迎“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到别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别人而让自己吃亏!做“好人”是性格决定的,想不做都不行,而做“好人”也有其人际关系上的价值,因此,做好人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做“滥好人”。所谓“滥好人”,就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的“好人”,这种人不知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去讨别人的欢喜,反正是有求必应,也不管该不该,有时也想坚持,可是别人声音一大,他马上就软化下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难分。

3 掌握上楼抽梯术

有时候,当实在人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确凿事实之时,对手会狡顽不化,如据理辩驳,定难获胜。实在人不妨从另一渠道抛出一些对手感兴趣的话题,巧妙地将其一步步朝自己所欲达到的目标引去;一旦达到,则迅速抛开话题,借势将对手置于进退维谷、无路可走的绝境。这种说话技巧,就叫做上楼抽梯术。

某市个体服装老板伍某生意越做越大,营业额大幅度上升。税务部门要其补缴税款,但其拒不承认营业额增大。一稽征员多次上门,均被其搪塞过去。

这天,稽征员老谭找到他。稍事交锋后,老谭便换了一种姿态,以关心的口吻问道:

“有笔大生意,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不做的!啥款式?多少?”

“上次那种西装,200套。”

“我正想吃进一批西装来换季。开价吧!”

“每套150元。如果全要,可打九折。唉,可惜你没有这个肚量!”

“笑话?我就要全吃!”

“你全吃?我提醒你呐:老规矩,货款必须在两个月内付清啊!”

“两个月,我还卖不出来吗?”

“这可是3万多元呐!”

“算个屁!今年以来,我哪个月不卖一两万元?”

“那好,你先把这几个月漏的税补缴了再说吧!”

“你?……天啊!”

这里,老谭用以制服伍某的招数,就是上楼抽梯术。

老谭深知,这场论辩的要害,是要让伍某承认其营业额的增大。讲道理,不通;硬压,不行。于是变换话题,利用税务部门为市场经营牵线搭桥的合法身份和正常职责,以伍某颇感兴趣的西装生意为梯子,适时地搭上了“营业额多少”这座高楼,很有分寸地逐步将伍某朝高楼上引。待其上得楼来,猛然搬梯。这样,伍某就不得不乖乖地补税了。

老子临终前最后一次与其学生辩论真理。

老子:“我的牙齿尚存否?”

学生:“一颗也没有了。”

老子:“舌头尚在否?”

学生:“舌头完好地存在着。”

老子:“牙齿刚强而无,舌头柔软而在,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牙齿嚼物过累,一生用场太多,磨损而亡。”

老子摇摇头,表示不同意。

另一学生:“先生保护得不好,因此牙齿掉了。”

老子摇摇头,仍表示不同意。

众生:“老师,我们实在不知其因由。”

老子:“你们记住:刚强者死之途,柔弱者活之征;寡欲虚怀,无为随遇;逢强韧取,遇刚柔克。是你等必学水也。水性至柔,而刚强者必腐,水能长存,柔能克刚。”

众生:“先生至教,我等铭心刻骨。”

老子在临终之际,以牙齿作梯子,循循善导,最后又撤去梯子,给学生讲道理,其所用的方法也是上楼抽梯术。

上楼抽梯术的关键是要选准梯子,这梯子对对方是有吸引力的。同时,要步步深入,诱导对方“上楼”,当对方一登上高楼,则把握时机,迅速搬去梯子,对手在断了后路的情况下,只好认输。

4 欲擒故纵显本领

实在人做事不是多讲究欲擒故纵,而是直来直去,方法单一,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如果你喜欢一个女孩,就盯着她说:“我好喜欢你!”那你就完了,从此拜倒石榴裙下,不得翻身了。

女人是很不可思议的,你向她说:“我好喜欢你。”她也许害怕你的热情而逃走。相反地,你喜欢某个女孩,却故意装得无动于衷地离开她,她反而会加紧功夫来追你。晓得这种道理的人,才能在女人面前吃得开。

跟这个道理一样,在人际关系之中,如果想把对方引到身边,讨好他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如果你故意离开对方,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来接近你。

如果你想要和一个女人结婚,开始时你可以用心接近她、讨好她,一旦她有了反应时,就立刻假装离开她。这样一来,对方马上会反过来接近你。这是个紧要关头,你要一把拉住她,然后冲进结婚礼堂。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是行动的要领。在与人的交往中,你自始就一心一意想套住对方,反而会被对方厌恶,认为你死皮赖脸。

《老子》第三十六章中有一句话:“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这是说你想要缩小什么的话,一定要先伸长它;想要削弱什么的话,一定要先强固它;想灭掉对手的话,一定要先使他强盛,这是欲擒故纵的曲线式思考。

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曾大破越国,幸亏越王勾践用了许多黄金珠宝与美女去贿赂吴王的宠臣伯韶,请他为越国说好话,越国才免掉了举国被灭的噩运。然而越王与夫人,还是免不了到吴国,一个以吴王的臣子,一个以吴王妾的身份,去侍奉吴王。

越王夫妇到了吴国之后,被吴王关在坟墓旁的一个石室中,并且故意使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叫他们做养马、打扫、煮饭的杂事。勾践遭受这么大的变故与侮辱,虽然心中愤恨不已,但是他经过仔细思考之后,知道如果要报这个大仇,要灭掉吴国,就必须让吴王自以为了不起,让吴王骄奢淫逸,如此才有复兴越国的希望。

于是勾践等人对于他们被分派的微贱工作,一点也未表现出怨恨的样子。有一次吴王夫差生病,勾践还亲自尝食吴王的粪便以诊断病况。他那种忠心耿耿的样子使吴王大为放心,终于释放了他们。

勾践回去后,日夜思量复仇的方法,结论是:要灭吴国,只有让吴国君臣上下耽于逸乐,而且相信越国对他臣服、无二心,依旧采用欲擒故纵的办法。

一方面越王勾践奖励生产、积财经兵,准备有朝一日可以复仇;另一方面派遣最好的木工,拣选最好的建材,赠送给吴王,让吴国大兴宫殿而消耗民力、钱财,同时还派了风华绝代的美女——西施,去蛊惑吴王的心。从此吴王夫差对越国毫无戒心,整日沉迷于女色。越国乘机离间吴王,使他重用小人而疏远忠臣,最后更让吴王杀了吴国的忠臣伍子胥。到时机成熟时,越国一举灭了吴国,杀了夫差,而成就了霸业。

在谋求人生大成功时,不能在敌手面前实实在在,应当欲擒故纵。这种深谋远虑的策略,没有曲线性思考是无法产生的,同时也不能实在地应对对自己造成危险的对手,所以,这些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5 侧击、柔打和幽默

实在人要学会用侧击、柔打和幽默三招去应对别人,以防因直来直去而伤人之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侧面点拨

即不做直言相告,而是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使其明白自己的不满,打消失当的念头。这一技巧通常借助于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如:A与B是一对好朋友,彼此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本单位的青年C对A说:“A,我总觉得B这小子为人有点太认真了,简直到了顽固的地步,你说是不是?”A一听C的话顿生反感,心想: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但他又不好发作,于是假装一本正经地说:“C,我先问你,我在背后和你议论我的好朋友,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C一听这话,脸“刷”地一红,不吭声了。这里A就使用了委婉点拨的技巧。面对C的发问,他没有直接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话题一转,给对方出了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又正好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既暗示了“B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不会和你合伙议论他的”,又隐含了对C背后议论、贬损B的不满。同时,由于这种点拨较委婉含蓄,所以也不致让对方太难堪。

(2)柔性敲打

有些女孩子喜欢动不动就生男友的气,以显示自己有个性。如果这个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长的娇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满。有些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公司做职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又是叫烧水又是让拿茶叶什么的。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当时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不得不在小李面前表示自己有些过分。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学徒”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3)幽默提醒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不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这样一则小幽默:在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说:“蛋白要全熟,但蛋黄要全生,必须还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一个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新鲜蛋。”

“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说,“那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你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就是使用了幽默提醒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而是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对方:你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从而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

另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拼个鱼死网破,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那些粗鲁的家伙冒犯你,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便可及时收手。置人于死地之事最好不做,做一个可方可圆之人,方能立足于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实在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明白。但如何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实是不太容易。旁敲侧击、柔性敲打和幽默点拨不失为三个理想的武器。

6 应付和控制责难

实在人常面临他人责难,遭遇此情况时,一定会心情糟糕。不妨这样应付和控制责难:

(1)善意的责难

听众对所谈有疑问或不同意而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对善意的责难应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等内容的,都应有问必答,不可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搪塞。如果确实回答不了,要老老实实地表示歉意,或者留下另行探讨的话语。

(2)恶意的责难

听众故意刁难说话者,搞恶作剧,以达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

对恶意的责难应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予以驳斥或揭露,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此外,面对别有用心的攻击,还可运用话题转移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应是确定的,要符合逻辑的同一律,不能任意改变概念的范围。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人们又可以利用言语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来“偷换概念”,使对话双方话题中的某些概念的本质涵义不尽相同,以求得特殊的交际效果。

7 别封死了自己的后路

能爱自己的敌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会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一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谴责。

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敌人。

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争斗难免——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社会尤其明显。

大部分的人一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也有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讨”回来。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不“得理且饶人”?

何谓“得理且饶人”?就是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不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对自己则好处多多。

(1)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比如老鼠被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人一条生路,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2)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至于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之处且饶人,也是积德。

(3)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二人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且饶人”,这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另外,你也得想:你得理不饶人,到底有多少“好处”可得?“大好处”既“大”,何妨也“饶人”?因为这对你的“大好处”影响并不大;至于“小好处”,好处既“小”,更没有不饶人的必要。因此:

(1)做事做人,下手不必过重过毒。

(2)“理”字既明,言辞何妨圆滑。

况且,饶人也是一种快乐。

人和动物有些方面是不同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学会爱你的敌人。学会“爱”你的敌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或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爱”敌人是多么难。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要大。

8 不按常理出牌

很多太实在的人常常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按照众人流行的思维定律去思考,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干着别人干过的事,要知道社会进步是靠创新来推动的。勇于走进“禁区”,你会采撷到丰硕的果实,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为天下先,才是创新者的风貌。

有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都非常希望能听他谈一谈成功之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要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微笑不语。很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大家愕然,他却说,那样的情况下,即使把渡客们宰得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思维枷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众枷锁”。“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在“从众枷锁”的指导下,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

太实在的人不能够局限于已有的思维框架,要能头脑灵变,去寻找自己的套路,这就叫另辟蹊径。

9 勇敢地结交朋友

怎样才能赢得想要亲近者的心呢?这是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

世上有这样一种类型的人,无论何时都板着一副面孔,或摆出一副难以亲近的姿态,令人敬而远之。而且更令人难堪的是,愈比自己杰出的人愈难亲近。尽管你满腔热忱期望结识对方,却因摸不清对方心态而缺乏勇气。

然而,害怕难亲近类型的人是毫无必要的。看起来神情不和悦的人,大多数的情况下,只因天生个性害羞,他们绝对不是充满恶意的人。其实,比起轻率即能接近的类型,难以亲近的类型中反而更多好人。

看似难以亲近的人本身虽然也希望自己平易近人,但是由于生性害羞,因此无法完美地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气质,而使外观看起来冷漠平淡,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不知为什么人家总是远远地躲开我呢?”他们总是怀着这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使他们陷入愈来愈难亲近的处境,这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对象,你要剑走偏锋怀着大胆闯入的心情去接触。比方说,你不妨鼓起勇气试着接触这些看起来最令人敬畏的对象,对方必定出乎你意料之外地张臂欢迎你。而且,在稍后可以成为你信赖对象的,正是这一类型的人。

因此,即使最初必须爬越的墙垣极高,一旦你和难以亲近的人展开交往时,大都可以简单地成为知己。反之,在最初阶段墙垣愈低的人,由于内心大都另有一道墙垣,即使可以简单建立起肤浅的交情,却不容易往下推展彼此的关系。

就此观点而言,虽然这部分人表面上很傲慢,像是很难接近,但是基本上,他们仍属害羞的产物。“因为我生性害羞,所以不扩展路子也无所谓……”这种想法却属错误的判断。你最好明白没有人是不会害羞的,而且,愈害羞的人愈值得信赖。

因此,如果你想扩展路子,与其为自己生性害羞感到惭愧,不如承认自己确实害羞。此外,你也必须承认自己只拥有少数朋友。即使认识的人一样多,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朋友少,但也有人会觉得自己交友广阔。然而,真正拥有扩展路子机会的人却是前者。感觉自己朋友少,并不意味着实际上认识的人数少,而是代表自己心中认定拥有朋友的判断标准较严格。

10 绕点圈子,别怕麻烦

美国一位经销《百科全书》的推销员,在上门推销一部儿童《百科辞典》时,碰上了一位非常固执的太太。她说什么也不愿掏钱为孩子买一部《百科辞典》。我们现在摘录的只是推销员与这位太太的一小部分对话。

“先生,我的孩子对书根本不感兴趣,为他花那么多钱买一部《百科辞典》,这不是浪费吗?”太太说道。

推销员看这位太太如此固执,决定“攻一攻”她,他环顾了一下太太家中的陈设,说道:“太太,我敢担保,您的这幢房子至少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了,可它至今仍这样坚固,当初地基一定打得好。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就得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行,而我们的《百科辞典》,正是为孩子们打基础用的。”

“我的孩子讨厌读书,请您不要逼我花冤枉钱吧!”

“我怎么会逼您呢?”推销员柔声说道,“夫人,热爱孩子难道不是母亲的天性吗?如果您的孩子得了感冒,或四肢发育不良,您会对他不闻不问吗?您一定早就带他去医院诊治了,就是花再多的钱,您也是愿意的,您说对吗?”

“这又有什么相干?”

推销员这时脸色严肃起来:“怎么不相干呢?感冒和四肢有病,这是身体的病。一个人头脑也会得病,会得种种看不见的病。孩子的厌读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的《百科辞典》正是医治孩子厌读症的良药。您看,这儿的插图多漂亮,故事多有趣!为了医治您孩子的厌读症,您难道就不愿意花这一点钱?您就愿意让他变成一个头脑简单、没有出息的人?哪怕权当智力投资,您也该为孩子买一部儿童《百科辞典》呀。”

“我真服了你了,你真会绕!”这位太太露出了笑脸,“每月的分期付款是多少?”

推销员成功了。他在对方表示不愿购买后没有泄气,也没有去直接说服,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话题引开,最后又自然引到让对方买书上,水到渠成。

实在人不会绕圈,是因为性格中容不得说违心话。其实,绕圈说话,往往是解决难题的“杀手锏”。 fdrnup3VB0rLufrmuzEgjFOPQevlP2kQKQTP2yjnHc0E8iH/4UpyluLwuJ49Z9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