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生日又称生辰,祝寿也叫贺寿或拜寿。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过生日”、“做生日”,不能称“做寿”,因为“寿”是年龄长久之称。年满六十或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为“祝寿”、“做寿”。
我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是不过生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祝寿也不是在生日那天进行。直到殷商时代,人们才有了生日的概念。不过,生日只是出于对太阳神的崇拜,父母用小孩出生之日的干支为孩子起名,没有庆贺生日的活动。
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大约是从南北朝时开始的。据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说,当时在江南就盛行庆贺小孩周岁的习俗。
成人过生日则见于唐代的记载,当时以做生日煎饼为贺。到两宋时期,有了做寿的习俗。当时,朝政腐败,做官的过生日,僚属都要献寿礼。《水浒传》一书中,就有一段“送生辰纲”的故事。
除祝寿外,民间还有借寿之俗。过去,人们以为人的寿命由天定,但也可以像物品一样借用。一般是因人病入膏肓,又希望延寿,于是亲友中的一些人,自愿借寿一岁,自愿借寿的人择一吉日,斋戒沐浴,到宗庙虔心拜祝,告诉阎王自愿借寿给病人。此俗曾在江苏淮安地区很流行。
趣味链接:中国人的虚岁是怎么计算的?
外国人说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是真实年龄,一个是虚假的年龄。这种说法倒也不错,中国人确实有两个年龄,所谓的真实年龄,就是周岁;所谓的虚假年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岁。
对于“周岁”肯定很多人都明白,可虚岁是怎么回事,确实容易让人犯迷糊。很多人认为,周岁加一岁得出的结果就是虚岁,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但并不全面。
其实,在生活中,“虚岁”的概念一般是用于男人的。民间有“男进女满”的说法,意思是说男人按虚岁计算年龄,女人按实岁计算年龄。况且在实际的计算中,虚岁也不仅仅就是周岁加一岁那么简单。
虚岁的计算,在真实的年龄上加一岁是其中一种。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一个人是在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出生的,那么他不但一出生就算一岁,并且一到大年初一又要加一岁,按这种方法计算,这个孩子满周岁时,就已经快三岁了;如果一个人的生日是阴历的腊月中下旬,那么这个人还没有满月,他的虚岁就已经到两岁了。因此,在计算虚岁时,春节是个特别重要的时间点。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很多老人往往会提前两年过自己的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