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礼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三叩九拜”,在一般的理解中,“九拜”就是连续拜九次,而礼法上的“九拜”真是这样子吗?
所谓“九拜”其实是古代行礼时的九种礼拜方式。这九种礼拜方式分别叫“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这九种礼拜方式不仅仅是名称不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动作要领不同。
“稽首”是拜礼之中最隆重的一种礼仪,一般用在君臣之间。在古装电视中,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对皇帝所行之礼即为此礼。稽首的基本要领是:先跪下,再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至地。稽首也是吉礼之中最为重要的礼仪。
“顿首”是丧事之拜中最重要的礼节。顿首的基本要领如下:即先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叩地。顿首与稽首不同之处在于,稽首头至于地而不叩,顿首头至于地而叩。
“空首”的动作要领为:跪而拱手,头俯至于手,与心平。
“振动”的动作要领是:先拜而后踊。踊是丧礼中最哀恸的表现,顿足,跳跃,以示哀之至也。
“吉拜”的动作要领如下:先拜手,而后重复九拜中的“顿首”动作。也是丧礼之拜。
“凶拜”是古人的凶事之礼,其要领是先做“九拜”中的“顿首”而后再拜。
“奇拜”之“奇”表示单数,在这里是拜一次的意思。
“褒拜”指拜的次数在再拜以上。
“肃拜”是女性常用的礼拜方式,拜而不跪,俯首两手下垂。
因此,“九拜”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它涵盖了古时全部的礼拜方式。“九拜”中既包括了吉礼,又包括了凶礼,既包括了男人行礼的方式,也包括了女人行礼的方式。很显然,在任何一次仪式之上,都不可能穷尽这九种礼拜方式,因为,“九拜”中包含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礼拜形式。所以,九拜不仅不是拜九次的意思,而且也不可能在任何一次仪式上听到“行‘九拜’之礼”。
趣味链接:“拜”和“揖”是同一个动作吗?
在古代礼节中,有“拜”和“揖”两种方式,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载:“跪,拜也。”段玉裁注:“所以拜也。”就是说,行拜礼是要跪的。因为古人在汉代以前都是席地而坐的,行拜礼是极为方便的,直起身来做“长跪”姿态,就可以行拜礼了。
拜礼中还有一个“空首”礼,所谓“空首”礼,是指下跪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空首”礼是当时拜礼中最常用的一种礼节。
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如《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而“揖”则不同,“揖”礼也称拱手礼,是不必跪的,有“立而行拱手礼”之说。《史记·高祖本纪》:“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行拱手礼时,两手掌抱成拱形于胸前,身体略向前倾斜,眼睛看着对方,嘴里说着问候或祝福的话,有时手还要摇几下。最常见的形象就是某些孔子画像中,孔子所做的姿势。
由此可以看出,“拜”的礼节比“揖”的礼节要重,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知道,这两种礼节所用的场合也是大不相同的。“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比如臣下对君王行拜礼;而“揖”礼则多用于平辈之间,或是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