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于西汉初期的“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邸报”是因政治的需要而诞生的。西汉的行政管理实行郡县制,全国设若干郡,郡下设县。各郡在京都长安都驻有代表,其驻地被称为“邸”,各郡代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皇帝和各郡长之间的联络工作,因传递信息的需要,便产生了“邸报”。
而“邸报”的发展则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东汉年间,因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邸报”可以大量印制,其印制方法是先用毛笔写成楷书,然后再用木板雕成单张。一般每页13行,每行15个字。由此,“邸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行规模逐步扩大。
到了唐代,“邸报”的发行已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吏是其主要读者,而且此时的“邸报”内容也较以前更为丰富多彩,除了刊登皇帝的起居、行动、诏令、会议外,还登载奏章、叙任、赏罚、辞令、朝觐、通报等内容。
“邸报”开创了世界报纸的先河,而且发行时间也创世界报纸纪录。从汉朝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共2000多年,中间虽然在名称上有所变动,但其发行对象、性质、内容及格式基本没有原则上的变动。
到了清代,《京报》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报纸向近代报纸过渡的标志。
而我国近代的第一张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外新报》。另外,1864年(一说为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以及艾小梅在汉口自办的《昭文新报》,都是我国近代较早的报纸。
趣味链接:我国的晚报的发展情况
晚报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上开风气之先的城市,所以我国晚报的发展与上海的渊源颇深。
我国的第一张晚报是由上海《沪报》社创办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的《夜报》,距今已一个多世纪了,可这种晚报问世后不久就夭折了。
1909年,上海的《商情日报》也一度出过《晚报》。它的寿命也很短,不到一个月就停刊了。
1915年,在上海又出现了一张《爱国晚报》。该报以宣扬国民革命,反对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为宗旨,结果遭到上海军阀当局和租界工部局的封锁而倒闭。
1920年5月,沈卓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晚报》,这是我国第一张独立经营的晚报。
在抗日战争前后,上海出现了敌晚报和抗日晚报并存的局面。如《华美》、《大晚》等是主张抗日的,颇受读者欢迎,发挥了战斗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较早的晚报是广州的《羊城晚报》和上海的《新民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