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8 古代妇女如何化妆

化妆术在中国很早时候就有了。单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甚至可追溯到之前的夏、商时期,民间就已开始使用化妆品了。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先秦时期,人们已懂得用红颜色涂在脸上当胭脂,将琐(即美玉)挂在耳上做装饰品。秦朝时,已有人用修画眉毛、脸上涂红来化妆了。

到了汉朝时,女子化妆很是普遍,化妆品也有所发展。当时不仅已能制作化妆用的粉,而且可以专门生产颜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贵族妇女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涂脂抹粉,她们争艳斗奇地在脸上画上各种花纹图案,或将翠珠、金铂镂贴在脸上作“妆靥”。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就曾摘取梅花,粘贴在前额上,作为装饰,时人称为“梅花妆”。后来,“梅花妆”便流行开来,历经隋唐五代,至宋代时仍盛行不衰。

晚唐时最为流行的化妆是花钿或花子,即在妆靥中贴上去的花纹图案,大都贴在额上、眉间、两颊、鬓旁。

唐时妇女盛行化妆,出现了很多化妆名称,如催妆、红妆、晓妆、醉妆、泪妆、桃花妆、仙蛾妆、血晕妆等等。

古代化妆人多为贵族妇女,化妆时多有婢女相助,一般要花一两个小时,有时半天才能完毕。而民间女子一般只有在出嫁时才能精心化妆一番。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古代妇女不仅以粉饰面,两颊涂胭抹红,修眉饰黛,点染朱唇,甚至用“五色花子”贴在额上,增添美丽的效果。

趣味链接:脂粉的由来

胭脂,又称燕支。原产于西域地区焉支山的一种野生植物“红蓝花”。红蓝花初开时呈粉红色,并有一股迷人的香气,它越濒临干枯,颜色越鲜艳,香气也越浓烈。据传当时即有人采干枯的红蓝花,轧短磨细,加水调合成红色液体,将棉花浸泡其中,使用时涂于面颊,淡红如晕,色憨面美。

随着西域道路的开通,胭脂遂传入内地。秦汉时期,女子或将胭脂掺入米粉调成糊状,或包在软绸里,贮放在胭脂缸中。妇女晨起梳妆,先敷粉再涂胭脂,匹配成双。汉代妇女崇尚桃花面,她们在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胭脂,调成“红粉”搽在脸上艳如桃红。这种桃花面一直传至隋唐两代。

涂脂抹粉是历代妇女美化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故称“红妆”。汉以后盛行,宋明时期,尽管妇女的妆饰习俗有所变化,但涂脂抹粉一直未被弃置,直到近代女学堂兴“淡妆雅服”,施脂抹粉的“红妆”习俗才开始走向衰落。 k8J2/XWIvFTuRIuqq/5Ud+ki+RwVf4PnFQoIK3tgKmXK3AD5rSOLT1dqTdVSgl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