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3 饺子的由来

饺子是我国历史悠久、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古时候,人们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以前将饺子包好,待到子时吃,因为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也是辞旧迎新之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另外,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据说,饺子与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有关。他从长沙太守任上告老还乡后,在南阳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当时伤寒肆虐,病死无数。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继续悬壶济世。于是,他仿照在长沙的做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向穷人施舍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把它们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因此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开棚舍药一直持续到除夕。人们为了庆祝新年,也为了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取“娇耳”的谐音,他们把这种食物称为“饺耳”、“饺子”,以纪念张仲景舍药治人的义举。后来,这慢慢演变成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如今,饺子这一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

趣味链接:汤圆是怎样起源的?

相传,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杨广为粉饰太平,炫耀国泰民安,下令在都城洛阳搭起一排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州府著名戏班,从十五日夜起,连续演戏一个月,以示歌舞升平。

从此,洛阳城每夜华灯高照,弦歌不绝。一时,看灯的、听戏的、做小买卖的,热闹非凡,整个洛阳城沸腾了起来。那些开小吃铺的为了赚钱,挖空心思,做出各式各样人们爱吃的夜点。

其中,有一位小吃铺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磨成粉,包以糖馅,做成团子,放进水里一煮,吃起来清新爽口、美味异常,既饱肚子、又暖身子。人们看着新鲜,吃着有味,这种糯米团子便风行起来。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夜晚叫“宵”。因为汤圆是在“上元”、“宵夜”时吃的,所以,它又叫做“元宵”。

后来,每年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尔后,吃“元宵”寄托着人们渴望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并成为一种喜庆风俗沿袭到现在。不过,现在的“元宵”除了是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外,也成为平时流行于民间的风味小吃。 EpMfQn2XZwri6iaC6J/kYFzQFAaNs/ECGeXHnWBQ7+PYUDva6ywpS0H/l+OoN2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