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9 古人吃饭的礼俗

很早以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礼仪。因为古人把饮食看做是礼仪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所以,饮食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古人吃饭很讲究饭菜的摆放方式和宾主的坐席,并借此体现出一定的礼仪规范。从周代开始,在贵族阶层设宴招待宾客的场合,尤其讲究饮食的礼仪规范。

他们席地而坐,餐具直接放在席上。饭菜要这样摆放:左边依次为带骨的熟肉、主食(饭);右边依次为大块的熟肉、酒和饮料;在最里边放酱酪调料,外边放烤肉,右旁放着蒸葱;干肉脯类的菜肴,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若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若是干鱼,则以鱼头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宾客的右方。

为什么要如此讲究呢?原来这是为了敬客、尊长,以及食用方便。这些摆设次序,在家里以尊长的座位为准;宴请客人时,则以最尊贵的客人所坐席位为准。宴饮开始之前,要进行进食的礼仪,宾先主后说一些互相感激的话。然后再行祭食的礼仪,以报答先祖,表示不忘本。

其次,无酒不成宴席,古人在宴席上总是离不开酒,而古人喝酒时也会有很多礼仪。宴席上祭食礼仪后,便接着行饮酒的礼仪。主人举杯向宾客敬酒,叫做“献”;宾客回敬主人,叫做“酢”;主人先自饮酒,再劝宾客饮酒,这叫做“酬”。饮酒时要小口细品,而不能大口喝酒,更不能喝得酩酊大醉,否则就会大出洋相,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再次,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中所独有的一大特色,用筷礼仪也就成为古人饮食礼仪中的主要内容。古代用筷礼仪很多,客人不得持筷过“河”夹菜,也就是不要将筷子伸得老远去夹饭桌对面的菜肴,宁可不吃,也应当遵守不持筷越“河”的礼仪。

用筷子给别人夹菜也要看具体情况。虽然用筷给客人夹菜可以表示尊重和热情,不过,当主人老是用自己的筷子给人夹菜时,虽热情有余,但会令有的客人难以接受。据说袁世凯在宴席上喜欢给客人夹菜,即便是筷子上自己的口水欲滴,客人也不敢不吃。“袁府盛宴佳肴美,总统筷上口水鲜”,说的就是这种尴尬的局面。虽说“礼多不为怪”,但这种不卫生的“礼”显然令人难以接受。

另外,除了自己要讲究饮食礼仪之外,古人还注重加强对子女饮食礼仪的教育。至今,香港有句俗语“餐头食饭教仔女”,其实就是根据《礼记》中有关饮食礼仪的内容得来的,意即要教导子女就要从饮食礼仪开始。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趣味链接:从《鸿门宴》中的坐席可以看出什么?

《鸿门宴》记载:“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据此,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什么呢?

原来,汉代宴席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是向西的座位,且该座位常常是陪席。项羽留沛公吃饭,刘邦为客,应东向坐。但项羽自己“东向座”,傲然居于尊位,而且项伯、范增也居于尊位,刘邦、张良居下位。这反映了项羽的骄横,也反映了刘邦的忍辱。 ENn6qPlHAaFWRPNQpMB1IbQ+OIhlpL+W2KKE36/REUQLsSXN+qqX/YQsqXtXsA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