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音乐文明起源贾湖文化

■原始人类劳作场景

贾湖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前期文化,发现于我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遗址。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结合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贾湖遗址坐落在贾湖北岸,南距舞阳县城20多千米,东距北舞渡镇千米,这里自古以来气候湿润,河流纵横,便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境地。贾湖村东为泥河洼滞洪区,面积约103平方千米,中心区最低点海拔63.8米。

贾湖文化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圆形,总面积55000平方米。发现许多人骨和红烧土,还在红烧土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房址、窑穴、陶窑、墓葬、兽坑、壕沟等各种遗迹近千处,陶、石、骨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千件,特别是大量的栽培粳稻、30余支多音阶鹤骨笛尤其特殊。

另外,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16例刻画而成的符号。这些符号分别刻于14件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其中龟甲符号9例、骨器符号2例、石器符号2例、陶器符号3例。

有些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如刻于龟下腹甲右侧的近似甲骨文的“目”字、刻于残腹甲上的“曰”字等。

这些符号具有原始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有某种联系,而且很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

贾湖所在地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贾湖人又有发达的稻作农业,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也为巫师阶层的形成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贾湖遗址出土的石磨石棒

漯河 位于我国河南省中部偏南。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濒临隐水故称“隐阳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为原始文字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贾湖原始文字便应运而生了,从而奠定了汉字8000多年的基础。

当然,贾湖文化中最著名的是舞阳贾湖骨笛,这些骨笛是用鹤的翅膀上的骨头做的,其中有一根鹤笛,8个音阶,仍然可以吹奏。

经严格检定,这些舞阳贾湖骨笛制于8000多年前,多为7孔,取其中保存完整者,用竖吹方法测试,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和现代乐器相比,那根可以吹奏的骨笛上的孔的位置非常精确,8度音和现代乐器的音的频率非常接近。

贾湖文化遗址的骨笛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这是我国音乐文明起源中除湖北省曾侯乙编钟和编磬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贾湖骨笛的出土地点,靠近传说中夏代的夏台,这就证明,夏代活动的中原区域,正是我国音乐高水平发展的地区。传说中夏代乐舞明显超越前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

曾侯乙编钟 我国战国时早期文物,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5个半8度,12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笛 一种吹管乐器。我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当时,该物品最重要的用途是用其吹出来的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这就是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夏代建立以后,我国古代的乐舞才真正作为一种社会分工,从社会中取得独立。

传说夏代初期的国君启和最后的国君桀,都曾用大规模乐舞供自己享乐,说明终夏一代,社会已造就出一大批专职的乐舞人员,这正是乐舞作为艺术而独立于社会的标志,中原也是我国古代宫廷内的贡乐贡舞的源头。

贾湖遗址中发现的骨笛达30多支,除去半成品和残破者外,有17支出土时比较完整。但因长时间在地下叠压,有些骨笛取出来时已经成粉末状。

真正比较完整的骨笛有6支,一支5孔,一支6孔,3支7孔,一支8孔。

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年至9000年。

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发现的同时代陶瓷,被统称为“贾湖陶瓷”。

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除了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也可能反映了我国早期的龟灵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信仰;稻作遗存、狩猎、捕捞和聚落布局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生活的情况。

龟甲 我国古代占卜时,用火灼烤龟甲时会发出“噼啪”之声,这种声音往往被理解是神在传达旨意。刻录卜辞内容时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与龟甲之声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缝,在占卜者看来它充满无穷的玄妙。另外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匕

根据对贾湖陶器壁上的附着物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证明,附着物内发现有酒石酸的成分,表明9000年前,我国先民已会酿酒。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早的“酒”,其原料主要有稻米、山楂、蜂蜜等。

贾湖遗址的墓地比较集中,多成片出现,有的重复埋葬出现叠压。房址大多为椭圆形,结构以半地穴式为主,多为单间,有少量依次扩建的多间房。

房址内有灶台、柱洞等。窑址较小,有窑室、火门、烟道和烟孔,有的保留有窑壁和火道。

8000年前,生活在我国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创造出的文化,其音乐文化、稻种文化和宗教文化已相当发达,表明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湖遗址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其他同期遗存所罕见,再现了8000年前人类生活的景象,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堪称“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阅读链接

1962年,舞阳县文化馆文物专干朱帜,下放到贾湖村劳动。

一次他在劳动时,发现村东的沟底有许多陶片,于是在这一带进行了细心勘察。他在废弃的井壁、断崖、沟坎上同样发现了许多人骨和红烧土,还在红烧土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1978年秋的一天,贾湖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到堤外平整土地,发现了散落在地的石斧、石铲和破碎的陶片等,他于是和学生们一同将这些东西交到县博物馆。

朱帜这时任县博物馆馆长,他确认贾湖遗址是一处裴李岗文化性质的重要遗址。

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到舞阳调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ApnWmTQQ2VYoxswReIHwotyf6ynsNkRNI7sf+V9Wsn7oUWWZCnrjmJGznuznCF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