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徙家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任太子中允。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妇女为题材的诗篇,其主要成就在山水诗。意境清幽。色彩鲜明,状物传神,极见功力。诗中多佛家理趣,故有“诗佛”之称。又兼通音乐,精于绘画,熔诗歌、绘画、音乐之理于一炉。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今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本最为完备。

送綦毋潜 (1) 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 (2) 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 (3) ,不得顾采薇 (4) 。既至金门 (5) 远,孰云吾道非 (6) 。江淮度寒食 (7) ,京洛 (8) 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9) 。行当浮桂棹 (10) ,未几拂荆扉 (11)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 (12) ,勿谓知音稀 (13)

【注释】

(1)綦毋潜:字孝通(一作季通),开元进士。(2)圣代:圣世。指政治清平的时代。(3)东山客:东晋谢安未仕时,曾隐居于会稽东山。故后人多以“东山”代指隐居不仕者.这里指綦毋潜。(4)采薇: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不肯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事,后世多以“采薇”代指隐居生活。(5)金门:金马门,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6)吾道非:孔子困顿失意时之语,此处借指綦毋潜学问不低。(7)寒食:即寒食节,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自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始断火三日。(8)京洛:京城长安和东京洛阳,此指洛阳。(9)违:分离。(10)桂棹:桂木做的船桨。这里代指船只。(11)拂荆扉:抚摸自家的柴门。意谓到家。(12)吾谋适不用:《左传·文公十三年》载,秦人绕朝云:“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这里指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和采纳。从此句看王维推荐过綦毋潜,但未起作用。(13)勿谓知音稀:《古诗》有“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之句,此反用其意,意谓你还有我这样的知音朋友。

【译文】

圣明的时代不会有隐居不仕之人,天下英雄豪杰都纷纷来奉献爱国之心。于是促使你这样甘心隐居的高士,也放弃山中的清静来到京门。虽然未能金榜题名而等待出仕,并不是您的道德文章水平不够高深。在寒食节的时候您将到达江淮,在京师洛阳先准备好换季的衣裳和头巾。在长安道旁置酒饯行,即将告别我的知音。旅途中你将要乘船江河上,不久就会回到你的家门。远方的树木映带着你离去的身影,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孤寂的城墙令我更加伤神。我的意见不被采纳重视,你不要以为你没有知音。

【评析】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从诞生以来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为许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开辟了方便之门,也给许多士人设置了一道网罗,使他们将半生精力甚至终生心血消耗在贡院里。唐代文人的科举活动便成为最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反映科举的诗文也多而精彩。本诗是出现比较早的送别落第举子的篇章。

綦毋潜在《早发上东门》中说:“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紫衣空染洛阳尘。”从“三十无家作路人”来推测,綦毋潜这次落第是在开元九年(721),綦毋潜是公元692年出生,本年正好三十岁。王维正是本科状元。同场考试,一个金榜状元,一个是落第举子。綦毋潜的失落与王维的安慰便都可以理解了。发榜一般在二月末三月初,从诗中体会,綦毋潜是发榜后就离开长安,当时王维尚未入仕。首先,王维说明参加科举考试是必要的和英明的,因为这是一个圣明的时代,接着说下第不是因为道德学问不行而是命运不济。“江淮”以下六句是对友人行前途中的叮嘱,在琐碎生活小事中寄寓着无微不至的深情。“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两句描写綦毋潜离开,诗人伫立城下望着友人的身影随着树木的渐渐缩小而渐远的情景,很逼真,有动态和画面的效果。而“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两句也应特殊强调一下,因为王维此年参加考试,也是举子,怎么会推荐綦毋潜呢?这不是说大话或送空头人情吗?王维是谦谦君子,绝不会发妄言。王维当时跟诸王和公主关系都很密切,王维状元及第就是岐王和九公主共同推荐的作用。因此王维很可能也向诸王和公主推荐过綦毋潜,但没有被重视而已。这样理解,全诗的感情意蕴和抒情层次就非常清楚了。其间有对友人的鼓励、安慰、关心,多少还有点歉意,寄意幽微,可谓是“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沈德潜语)之佳作。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 (1) (2)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部。(2)陲:边。

【译文】

请您下马喝杯饯行的酒,问问你究竟打算要去什么地方?你说现在非常郁闷忧伤,要到终南山去享受清静安详。如果这样的话您尽管前去,我也不必再问,因为那里白云飘荡,极其静谧和清凉,真是无比惬意舒适的好地方。

【评析】

本诗写送友人归隐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看似平淡,但在一问两答中,却有无限深沉的意蕴和丰富的思想,短幅小诗却有波澜。

首句叙事请友人下马进帐饮酒,饯行的情意很浓。次句“问君何所之”,出语平淡,但却看出对于朋友的真切关心,即您离开长安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去?这当然是最实际的问题。这是一问,引出下文过渡十分自然。“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回应上句的设问,揭示出友人归隐的原因。“不得意”三字是全诗诗眼,是抒情关节点。这是友人对自己的回答。接着,诗人的反映是“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是对于友人的回答,是第二答。本来,友人要离开京师去隐居,应当劝慰留下,但诗人却给以鼓励和坚决的支持,这有悖常情,但这恰恰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朝廷政治和官场现实的看法,也包含着他的人生态度。潜台词是,那样我就不再追问了,你去隐居吧,那里山清水秀,白云舒展,非常好。就在这样简单的送别中,这样简单的对话中,却展示出诗人厌恶现实、厌恶官场,向往隐居生活的一种心态。在安慰朋友的同时表达了对朋友生活态度的赞许,也委婉表达自己对于清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感情深厚而蕴藉。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却饱含深情。在抒情方面,前四句看似很淡,但从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可以体悟出高超的构思技巧。尤其是结句,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含无限之情在无尽的景象中。

青溪 (1)

王维

(2) 入黄花川 (3) ,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 (4) 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 (5) ,澄澄映葭苇 (6)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 (7) 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青溪:水名,在今陕西勉县东。(2)言:发语词。(3)黄花川:川谷名,是当时旅游景区,在陕西凤县东北。(4)趣:同“趋”。(5)菱荇:菱菜,荇菜。(6)葭苇:不同品种的芦苇。(7)盘石:大石。

【译文】

我每次到黄花川游览观赏,总是沿着青溪水流蜿蜒前行。水流围着山峦千回万转,充满情趣但实际是不满百里的行程。水奔行在乱石中声音激荡空谷回响,松林里却翠碧幽深一片寂静。溪水泛波菱角和荇菜在摇摆晃动,清澈的水面上映照着芦苇的倒影。我的心境本来就恬淡闲散,而这澄清的溪水竟也如此淡泊宁静。我真想就留在这里的大石上,终日垂竿钓鱼了此余生。

【评析】

青溪是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凤县到勉县之间的一条河流,主要流经黄花川,构成当时的一个旅游景点。王维还有一首名为《至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的诗,可见王维最起码两度到此。本诗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描绘了青溪景色的优美,其中也寄托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叙事,中间四句写景,最后四句抒情。先以叙述点题,并写出其总体特点,水流随着山势千回百转、趣味无穷。中间四句集中描绘青溪的秀美景色。“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用动静相间、声色并茂的笔法写出青溪景色的特点。当溪水流经乱石丛中时,水击石上,激起层层浪花,凌空飞溅,响声喧嚣回荡。当溪水流入松林时,又别是一番景色,静谧无声,郁郁葱葱的松林,在溪水映衬下,也显得十分翠碧,绿色很浓。这两句对仗工整,“声喧”与“色深”很精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则写溪流本身之景。菱叶、荇菜在水面上漂浮荡漾,摇曳多姿;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芦花苇影,构成一幅天然妙境图。这一联,用“漾漾”状微波,以“澄澄”绘静水。同样写水,却有动有静,画面流动,妙趣横生。最后四句是见景生情,“我心素以闲,清川澹如此”将青溪之闲澹与自己内心的闲适联系在一起,物我合一,达到浑然境界,这是审美境界的最高表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最后两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暗用严子陵蔑视富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达自己向往归隐之情,委婉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 (1) ,穷巷 (2) 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3) 。雉雊 (4) 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5)

【注释】

(1)墟落:村庄。(2)穷巷:深邃的胡同。(3)荆扉:柴门。(4)雉雊:野鸡求偶时的鸣叫声。(5)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谓天已经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借以表达欲归隐田园之意。

【译文】

夕阳的斜光笼罩着一个小村庄,一群群牛羊下山返回深邃的街巷。一个庄稼老头惦念放牧的儿童,拄着手杖等候在木头门旁。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开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一季节正是野鸡求偶之时,偶尔可以听到那和谐的歌唱。蚕开始睡眠,桑树叶已经稀少疏朗。一个农民扛着锄头,从田间回来走到老头的身旁。二人见面就交谈起来,非常亲切和安详。见到这些情景,羡慕闲适安逸的念头立刻涌上我的心房。我不免惆怅彷徨,不知不觉间吟唱起《式微》这一诗章。

【评析】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盛唐这一诗派的最高成就,本诗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通过描绘一个小村庄日暮黄昏时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委婉表达其对官场黑暗污浊的厌弃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叙事兼写景,是一幅小村夕照牧归图,生活气息很浓。“雉雊”两句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而且大有深意。当麦苗开花之时,便是野鸡求偶之际,野鸡便鸣叫起来,当桑树叶稀疏时,蚕应当休眠,而蚕果真开始了睡眠。一切生命都按照本来的天性自然而然地生活着,没有外来的压迫,没有干扰,息息相生,自由自在,这便是生命的最大自在,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便是一种宇宙精神,与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相吻合,是全诗意境的集中体现,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施 (1)

王维

颜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 (2) 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 (3) 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4)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 (5) 邻家子 (6) ,效颦安可希 (7)

【注释】

(1)西施:著名的古代美女,原是越国苎萝山卖柴者之女,曾在溪边浣洗衣服,为越王勾践所得,献给吴王夫差,颇受宠爱。(2)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传为西施浣纱处。(3)傅:同“敷”,涂抹。(4)无是非:无论怎样都好,没有是非可言。(5)持谢:奉告。(6)邻家子:传说中的东施。在古代,女子也可称“子”。(7)效颦句:据说西施因患心病而常捧心皱眉,样态很美。东施进行效仿,人们见了纷纷躲避。

【译文】

美貌是天下人所重视的,西施那样的美人怎么会长久卑微?早晨还是越国溪水边浣洗衣服的民女,傍晚便成为吴国宫殿中高贵的宠妃。卑贱的时候哪里有特殊的出众之处,高贵的时候才发现她的美貌真是稀罕而难以匹敌。梳妆打扮时,招呼别人给她涂脂抹粉,起身行动时自有宫女替她披上罗衣。君王的宠爱使她日益骄矜,由于君王的怜爱也没有什么是与非。当年和她共同浣洗衣服的女伴,再也不能和她同车而归。奉告东邻那位女子,盲目仿效别人怎能得到他人的赏识?

【评析】

本诗属于咏史,借西施故事隐微抒发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以及对某些人一旦得志便恃宠而骄忘却故情之行为的喟叹。

西施是我国古诗中吟咏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其他咏叹西施者多从两方面命意,或痛斥夫差贪恋女色亡国,或指责西施惑主乱政,多从政治上落笔。本诗则专门批评西施个人品行方面的缺点,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本诗产生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透过诗的表层意义,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是在讥刺人生世相。世态炎凉,世事变幻莫测,人们的富贵发达与穷困潦倒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与才能,而需要一定的时运,有时还需要权势者为靠山。有些人一旦得势便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令人作呕。一些势利之徒艳羡于此,便趋炎附势,如“东施效颦”一般,也很可怜可卑。西施是美丽的,但如果不是范蠡发现她,培养她,利用她,那么她可能依旧在若耶溪边浣洗衣服而成为村姑,绝不会有后来高贵豪华的生活。 /p7PQDZlmsyVHpGRbLUJdTE1a4LI9FgTBo14hxfJkY6amITlRUJtFXOXCxAF+J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