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建

常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登进士第。曾任盱眙(今属江苏)尉.仕途失意.后寓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召王昌龄、张偾同隐。以山林、寺观为诗材,也有部分边塞诗,多为五言。盛唐人对他评价颇高,殷璠云:“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 (1) 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 (2) 花影,药院 (3) 滋苔纹。余亦谢时 (4) 去,西山鸾鹤群 (5)

【注释】

(1)松际:松树边上,际,边际。(2)宿:喻夜静时花影如眠。(3)药院:种芍药的庭院。(4)谢时:告别社会,犹言离开尘世。(5)鸾鹤群:与鸾鹤为伍。鸾鹤,古代多指仙人禽鸟,这里喻指高人隐士。

【译文】

清清的溪水深不可测,你隐居的住处唯有孤云。松林边际露出微微的月色,那清澈的月光也因为景仰您而照临。茅亭夜静好像花影都在梦中,种植芍药的庭院滋生着绿色的苔纹。如今我也要远离世俗的喧扰,隐居到西山去和鸾鹤为群。

【评析】

这是一首借赞美朋友居所表现隐逸情趣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幽雅圣洁,光影迷离,有超凡脱俗之情味,在盛唐与《题破山寺后禅院》同样被广泛流传,都是常建的代表作品。

本诗题目很有特点,也暗示出诗之主旨,因此要先厘清诗人与王昌龄之关系以及诗题的含意。常建与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同榜进士,古代称同年,是很重要的社会关系。及第后常建只出任过盱眙县尉,其后便辞官归隐。王昌龄仕途不顺,但一直坚持着。王昌龄在出仕前,曾经在石门山隐居,石门山在今安徽含县境内,即清溪所在地。常建任职的盱眙县离此不远,可能是在其辞职前后写的此诗。而当时王昌龄本人并不在。这首诗借王昌龄隐居之所的风光景色,衬托诗人自己的弃世隐逸之情。

开头用寄宿者的眼光观察环境。“清溪深不测”一作“深不及”,不是写水深,而是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而不知最后之去向。王昌龄便隐居在清溪流入的石门山上,远望唯有白云飘浮,故有下句,实景中有意蕴,暗示出主人的孤高恬淡之品性。南朝齐时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阅,不堪持赠君。”其后“白云”便相沿成为隐士居处的象征。但这里用了“孤云”而不是“白云”,清人徐增解释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中间四句具体描绘老朋友隐居处的环境,想象当年的高雅清幽的生活情趣。“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可见茅屋的旁边有松树,月亮从树梢上渐渐升起,静谧深沉。月光下,庭院里的花影依稀,仿佛睡着,暗示无风,更增加宁静之感。栽植药草的院子里因为主人长期不在而生长了苔藓。松树、鲜花、药草都衬托着隐居者的高洁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表达自己的意愿,看到此情此景,诗人也产生强烈的归隐意念,于是说“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常建辞官后归隐家乡武昌樊山,即西山。看来常建确实是位热爱自然厌弃尘世的清静高人,因此才能写出如此清静幽雅的诗章。 KXGIH8QDhu92KN/I2I6SaZbaqKSY4TucnNvrPO3tdQZ7uX2JstfmJftz7V1Utx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