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非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婴儿的诞生,是一个伟大的自然奇迹。这个降生到世界上的小生命,他的生命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他敏锐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并尽一切努力去适应崭新的生活。
这个小生命的生长发育是从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开始的,之后逐渐分裂出许多细胞,形成各种器官,发育成人,这在生理上称为“生理胚胎期”。同样,婴幼儿心理的最初发育也是经过吸取外界的信息刺激、积累材料、形成许多感受点,然后才产生心理活动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精神胚胎期”。
“精神胚胎期”是婴幼儿逐渐从无意识转化成有意识,形成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婴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人们常说:“所有婴儿刚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并且以同一个速度成长发育。”这就是说,胚胎阶段的生命都大致相同。人类所有成员都由大致相同的“精神胚胎”发展而来,不论他是伟大的艺术家、优秀的领袖,还是一个普通人。
当然,人类无法预测心理后期发展的结果,也不能了解胚胎阶段的人。在生命的这个阶段,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帮助生命发育。胚胎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开始,假如能根据未来的需要给予某种帮助,必定能够大大提高人的能力。
婴幼儿“精神胚胎期”在0~3岁之间。精神胚胎对教育的意义是:给0~3岁婴幼儿不仅是保育,更重要的是教育。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是0~6岁,其中0岁最重要!
儿童的精神胚胎期与前阶段胎儿期的主要区别是:婴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依附于母亲的机体。他有自主性,能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他能自己呼吸、摄入营养、排泄废物等等。从精神发育的角度看,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肢体运动能力,使婴儿能自主地吸收多种信息促进脑的发育,这一点特别重要。因此,成人过多地把婴儿抱着,使他处于被动状态,会养成其对人过分依赖的毛病,对身心发展不利。对躺着的婴儿可以在小床上悬挂彩条、气球、会响的玩具,让他挥舞手脚时带动玩具发出声音,慢慢地感受自己的活动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会坐、会爬时,可以提供玩具让他自己触摸摆弄,激励他活动四肢和身体。成人可以和他一起玩儿,边玩儿边说话,让他慢慢地学会与人交往。
婴儿期受到的环境中,情绪影响对其一生的精神发育非常重要。有人从情绪中枢发展的特点来推断,婴儿是借助与亲人情绪交往的经验来建立情绪学习的基础的。这些经验以非语言的形式储存在人脑的杏仁体里,因为大脑皮质此时发育还不成熟,语言还没出现。但这些经验的印象很深,以后婴儿受到情绪刺激时就根据这些经验做出反应。因此,婴儿期与周围环境中人们之间的情绪交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会对婴儿长大以后的情绪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这是婴儿素质教育中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当婴幼儿的大脑皮质逐渐发展时,要及时培养其控制情绪的能力。当婴幼儿情绪冲动时,可以用拥抱、抚摸等安慰性动作来缓和其情绪。同时用恰当的宣泄、转移注意力或谈心说理等方法,来帮助他发挥大脑皮质前额叶对杏仁体的控制作用。否则,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来培养就要困难得多。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影响儿童,而这必须要以环境为载体。因为儿童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吸收和学习,并形成自己的个性。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要通过教育将人性带到一个更深更高的水平,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出生就把婴儿当作是具有特殊心理能力的生命来对待,而不仅仅是需要大人照顾的孩子,并且以此为根据进行教育。实际上,新生婴儿的心理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在的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已经对此有了更多的研究。
如果教育从出生之后就开始,那么教育就必须适应这一时期的条件。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一种遵循人类自然成长规律的方法。我们认为,所有儿童都具有相同的心理需求,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都要经历相同的阶段,这些不是我们主观所能决定的,而是大自然建立了一定的法则,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也就是说,大自然已经决定了我们教育所应该遵循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满足生命的需要和规律。儿童自身自然的发展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和需求。
总的说来,儿童的“精神胚胎”的发育主要有以下五个重要特征:
1.儿童具有一种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类型。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自我塑造。
2.儿童具有一种特殊的学习周围知识的敏感性。他的观察和吸收能力使他可以逐步适应周围环境。
3.儿童生命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适应的阶段。儿童会建立一种行为模式,以便把自己自由地融入到这个世界中,进而影响这个世界。
4.“记忆基质”不但创造个体的特性,而且会保持这些特性在他们体内的生命里。儿童时期学习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5.如果在“精神胚胎”阶段我们能够根据人类的需要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帮助,帮助其生命进行发展,他今后的个人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