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训练孩子行走

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大人的自以为是,徒增了很多没有必要的烦恼与忧愁。

有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很高期待的母亲,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里,会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婴儿走路。她们兴奋地发现婴儿的小脚会不时地移动,并天真又可笑地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表现。实际上,这时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动作也不协调,而婴儿的脚弓确实已经渐渐成形,孩子便自然开始努力地尝试移动自己的小腿。母亲们并不了解这一切,常常以为这是她们自己教育有方。还有的母亲会把孩子捆在一种底部比较宽大的铃状竹篮里面,来防止孩子滑倒,然后将他的手臂吊在篮子外面,通过竹篮的上部来支撑婴儿的整个身体。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婴儿根本无法通过腿来站立,可是他只要向前移动双腿了,就被母亲认为是在走路了。

这些成人强加给孩子的支撑物就像我们为年老、行动不便的人或腿部有缺陷的人所提供的拐杖一样,当孩子养成这样的“行走”习惯后,一旦我们突然将支撑物拿走,孩子势必会重重摔倒。

当我们将科学的方法注入儿童培养的领域时,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需要郑重声明的是,科学并不会教你怎样将孩子的鼻子挺起来或使孩子的耳朵竖立,更不会让你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教会他如何走路。这些都是科学所达不到的!因为事实上,人类的头、鼻还有耳朵的形状是自然本身已经决定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说话的本能是本身就具有的,无须割断韧带,而腿的曲直也是自然决定的,行走的机能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人们在这些方面施以人为的干涉是不必要的,也是有害的。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儿童,尽可能地将一切回归自然,让其自由发展。儿童自由发展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助于他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从而造就更为健全的机能。因此我们主张应尽最大的可能将成人施加给孩子的束缚消除,让他们在恬静的状态下生活,获得更多安宁;让婴儿的双腿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让他们舒服并舒展地躺着。因为成人往往把婴儿“逗”得上下乱动。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让孩子着急行走,只要时候一到,他自己便会站起来,自然而轻松地行走。

我们知道,有些哺乳动物一生下来就会走动,有的几分钟后就能奔跑了,可人类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需要在妈妈的怀抱中生活很长时间。人类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培养行走、奔跑等能力呢?

原来只有先完成身体上三个方面的发展,儿童才可以站立。

1.小脑的发育

用两条腿站立、行走、奔跑看似简单,其实是极为复杂的。它需要很多复杂的结构互相配合,其中主要取决于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的后方,它就像一个调节器,控制着身体的平衡,调节肌肉的紧张,协调随意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能否行走主要取决于小脑的发展。小脑在儿童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快速发育,这个快速发育的过程持续到14~15个月,然后速度逐渐放慢,到4岁半完成。在这一阶段,不仅小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而且行动器官也发育成熟。一个正常的儿童长到6个月就能够坐起来,到9个月就可以爬动和打滚,10个月左右就能够站立,12~13个月开始迈步行走,到15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平稳地走路了。

2.脊柱神经的发育

在儿童学习行走的这段时间里,脊柱神经也开始形成。行走过程是由腿部各种肌肉运动协调完成的,而脊柱神经的任务就是把大脑的指令传达给腿部的肌肉。如果脊柱神经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传达那些指令,人就不能行走。

3.骨骼的发育

孩子走路前,骨骼需要硬化。而刚出生的婴儿的骨骼柔软又有韧性,脚部根本无法承担起身体的重量。又由于在学会走路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婴儿颅骨上的裂缝已经长满,即使儿童会走路以后,不慎摔倒,也不会伤及大脑。

由于行走需要小脑、脊柱神经以及骨骼这些器官的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它们还没有成熟之前,父母不能教孩子走路。走路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只能给儿童带来伤害。 PXQ+OY3EJfWAwM3znzTxG/lZqg3r1QGwJhuxYIY+SKgQnBOJqyuiaz6mo0romJ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