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最需要的不是那些表面奢华却冷冰冰的物质,而是一个温暖的外界环境,一处远离噪音与污染的地方。
许多人认为我们已经十分关心新生儿了。但是,事实上,当一个婴儿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最多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那位母亲因为太疲乏而需要休息,所以,她的房间是安静的,光线是暗淡的。但是,对于刚刚来自无光亮无声响之处的儿童来说,他也需要安静的环境,以及暗淡的光线。新生儿是在一个没有任何袭击、没有丝毫温度变化和绝对安宁的液态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他肯定也需要好好地休息。但是,属于成年人的世界是怎样接待他们的呢?
医生仅仅把一种毫无表情的目光投向这个新生儿,看一看他是否活着,仿佛在说:“活的,把他放到一旁去,我们现在不必担心他了。”
所有那些等待着新生儿诞生的人急切地欣赏他,赞美他,抚摸他。父亲看着他的眼睛的颜色,并尝试着去摆弄他的睫毛,想到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看到他并认识他,他在注视着婴儿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新生儿是受过痛苦的。
出生以后,这个新生儿立即被穿上衣服。那时,他被紧紧地包裹在襁褓中。在母亲的子宫里一直曲着的幼小身体被拉直了,不得动弹,仿佛上了石膏似的。其实,对一个新生儿来说,衣服并不是必需之物,即使在他的最初一个月里也是如此。以后,随着紧裹的襁褓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轻薄柔软的套衣。
确实,新生儿最好能像绘画中常见的那样裸露着。由于儿童一直生活在母亲体内,他需要保暖,但这种温暖主要应该来自他周围的环境,而不是他的衣服。衣服实际上并不能提供温暖,只能用来保存体内已有的热量而防止它的散发。如果房间是暖和的,衣服就成为了空气的暖热和儿童的身体之间的一个障碍物。在动物照管它们幼崽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例证。即使这些幼崽可能已覆盖了绒毛或毛皮,它们的母亲仍然像孵化时一样对待它们,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它们。
我们没有必要再继续谈论这种对新生儿的不关心了。我敢断定,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充分地认识到新生儿真正需要什么。但我相信,成年人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照看新生儿的方法。
但是,对于新生儿的保护,不应仅仅是如何使他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使他的心理适应周围的世界。实际上,从新生儿诞生那一刻起,就有“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必须有所改变才行。
在一些富裕的家庭里,父母仍然为他们的小孩提供华丽的摇篮和装饰考究的小衣服。但这些东西所意味的,仅仅是奢侈的环境,而并非婴儿的真正幸福。很多时候,成年人都忽视了婴儿的真正心理所需。其实,对于婴儿而言,最好的环境应该是一个听不到街道嘈杂声的、平静和安宁的、光亮和温度能够调节的房间,就如在一些歌剧院里所获得的条件一样。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搬动和怀抱这个裸露的新生儿的问题,在用手接触他时应该尽可能地轻一点。应该采用一种轻便的和柔顺的支撑物的方法来抱起这个儿童,例如一个用柔软的材料做成的吊床能承受住他那整个曲在一起的身体,这时的情景就像在胎儿期一样。对儿童的照管,就是对儿童提供一定的帮助。掌握用手搬动和怀抱新生儿的技能,需要仔细的实践。改变新生儿从垂直到水平的位置要求专门的技能。护士早就认识到,为了抬起一位病人以及平行地和缓慢地以不改变他水平的位置。
新生儿是弱小的。与他的母亲一样,他逃脱了死亡的危险。当我们看到他活下来时,无意识产生的欣喜和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解脱感,也就是危险已经过去了。其实,这时候他可能需要帮助,有时候他可能窒息,或可能止血机能受损而皮下出血。必须考虑到新生儿是弱小的,但是绝不能把他与患病的成人相混淆。因为新生儿需要的帮助并不是病人需要的帮助,而是一个迫切想使自己在身体上、心理上适应一个新的和陌生的环境的人所需要的帮助。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一种怜悯,不应该使一个有心理生活的人一直被限制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之内。我曾经看到一个新生儿被放进一桶水中,差一点被淹死。当他突然下沉时,这个新生儿睁大了眼睛,伸出了小小的手臂和腿,似乎下沉令他大吃一惊。这是他第一次经历恐惧。
如果我们把对儿童的照料与对母亲的照料进行比较的话,并尽可能地设想像对待儿童一样来对待母亲,那么,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方法错了。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在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去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人们经常会把新生儿从摇篮抱到肩上,又随意地把他放在母亲身边,并不考虑他的感受,但谁也不会让母亲去遭受这样的劳累。有人还为这种做法辩护,宣称儿童没有真正的苦与乐的意识和体验,因此,认为对新生儿过分小心简直是愚蠢的。而对处于不省人事或危在旦夕的成人过分的照料,我们会怎样想呢?通常认为,他需要的只是身体上帮助,而不是意识到需要充分地关心他的想法和感情。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方法同样也是如此,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但我们却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那就是成人在照看婴儿的时候对他的膳食毫无计划。我们都知道婴儿的饥饿状况是我们无法预知和掌握的,无规律可循,所以很多母亲包括其他围绕在婴儿身旁的成年人无论何时,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饿了。以致最后,大人都认为孩子大声哭叫便是喂奶的唯一指令。但是,婴儿有时的哭叫或许是因消化不良时腹部疼痛而引起的,但他的吵闹越剧烈,他所传递给成人的错误信息就越严重,从而导致成人频繁地给他喂食,这样下去,孩子的病情就会不断地恶化。
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抱着孩子时焦灼无助的神情十分常见。为了使孩子不再哭泣吵闹,能够尽快地安静下来,母亲也只好给孩子喂奶,我们为母亲所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所感动,但同时也体会到那些做母亲的担忧与困扰!
如何才能避免上述困窘的发生呢?我们提醒成年人,即使再小的婴儿也应该有规律地进食,这样能使孩子的消化机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和提高;当孩子前一次的进食结束,并且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消化后,我们才可以再给孩子喂一些新鲜的食物;要适时根据婴儿的不断成长来调节饮食结构,喂奶的时间可以安排在距上次孩子进食数小时后;干面包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好的食物,无论多大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尽量地减少他们食用干面包,因为面包屑很可能会被孩子吞下,无法消化,从而导致孩子的消化出现问题。
还有一个最让父母头痛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孩子的哭闹?孩子的哭闹,往往是间歇性的,在哭过一段时间以后,状况会明显减轻,有时,在哭了一会儿后,孩子可能就不哭了。
孩子啼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孩子的啼哭实际上是用来表达自身痛苦的信号。但是,这幼小生命的哀号却没能引起成人的关爱和理解,他们依然被成人用襁褓束缚着,有些不负责的父母甚至将孩子交给毫无经验的人照看。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们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时自主权也被成人剥夺了。
像这样的孩子只有在科学的解救下才能得以生存。人们通过科学的方法,研制出保育室、婴儿室,让婴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去逐步地适应这个新的世界;为孩子量身定做小衣服,使孩子脆弱柔软的小身体得到适当的保护;为孩子提供安全卫生的食物和各种各样的营养品,使孩子的饮食健康合理。总之,科学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清新、充满智慧和欢乐的世界。孩子们终于赢得了原本就属于他们的生存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