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敏锐而热忱的观察者

儿童天生就是敏锐而热忱的观察者,我们所以为的他们观察不到的事物,实际上他们几乎都看到了。

儿童是世界上最敏锐而且热情的观察者,他们内在的敏感性可以吸收到许多的影像,不光是物体的影像,也包括动作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等等。我们可以把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敏感性理解为一种内在敏感性的表现。即使只是感官对象,只要它们有足够的吸引力,就能够对儿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就会像磁铁一样引出各种各样的活动。这种内在的敏锐的直觉对儿童的心理成长非常有利,我们可称之为“喜爱周围的环境”。

不少父母都会发现,在婴儿期,孩子除了睡觉和吃奶,其他时间都在好奇地东张西望,似乎身边总有看不完的新奇物件,这种不知疲倦的观望,其实正是孩子开始观察的萌芽。此后,随着他年龄的不断增长,他的观察能力会越来越强,对事物的洞察能力也逐渐敏锐起来,同时对事物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

举例来说,有一个成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他在餐厅里看到一幅画了许多水果的画。婴儿看着画,接着做出假装吃东西的样子。此时的婴儿还处于哺乳期,但是他曾经看过成人吃水果。抱着婴儿的成人看见孩子模仿得那么开心又很有兴趣的样子,就抱着他站在画前,一直到婴儿兴趣索然才离开。这个成人真是非常懂得教育的真谛,他知道孩子模仿着成人的动作,进行着内在的练习。同样我们可能也看到过,有的小孩看见大厅的芭蕾舞者的雕像后,会立刻翩翩起舞。这也是因为孩子曾经看到过别人跳舞的样子,所以他清楚地知道雕像的姿态就是跳舞的动作。

令人不解的是,许多成人坚信,一定要用鲜艳的颜色、夸张的手势和高分贝的声音,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关注。但又好像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成人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很强的观察能力,儿童通过观察可以吸收很多的影像,这些影像镌刻在儿童的脑海中,逐渐连成一个完整的事情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儿童已经完成所有这些观察并吸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其实帮助儿童成长很简单,不必求助于复杂的观察或幻想的解释,但是必须要学会了解儿童的一些愿望和一些有关儿童的常识。从一些明显的例子中,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观察是非常简单的。当婴儿还不能站立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他总喜欢躺着。但是事实上,婴儿在他的环境中,是在从上到下的某个空间中,得到了他的第一个感觉印象,这些印象不可能是他盯着房间的天花板所能得到的。成人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婴儿接触那些能满足他的心灵需要的东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为了把婴儿从单调的环境中吸引开来,就会把一些小的玩具等物品拴在绳子上,让它们在婴儿的头上晃动。婴儿其实一直在注意观察外界环境,但是由于他无法转动头部,就只好用眼睛盯着摇摆不定的物品,此时婴儿处于一种不自然的姿势,他看到的是没有规律晃动的物体,可以说,此时儿童所做的运动是不适宜的和有损害的。

比较好的办法是,把婴儿放在稍微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能看到周围的一切。更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把婴儿放在花园里。在那儿,他会看到鸟、花以及微微摇动的小草等更多自然的事物。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敏锐而热忱的观察者,他们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吸引,并特别乐于模仿成人。因此,成人在这方面应当承担一种责任,即鼓励儿童去行动。这就像是成人打开了一部书,儿童就能够从中学习如何引导自己的行为。但是如果成人想要提供正确的示范,就必须始终平静地、慢慢地行动,这样观察着的儿童才能了解他行动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细节。如果成人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虽然可以很快地完成所有活动,但是他不但没有起到鼓励和教导儿童的作用,反而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模式强加给了儿童,并通过暗示的力量代替了儿童自己的观察学习。

有一天,我在课堂上发现有个男孩做事不够专心,于是单独给他讲了个圣经故事,希望用故事人物的美德和精神去打动他。

我十分投入地讲解故事,那个男孩的目光也随着书页的翻动而不断转移,这让我认为,男孩一直认真在听。然而读完之后,当我问起男孩对故事的感受时,他却莫名其妙地回答道:“你看,耶稣都睡着了。”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他是从哪里得到这样的结论的。

男孩把书翻到有耶稣像的一页,指着耶稣的脸,说:“喏,就是这个。”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我吃惊地发现,这幅耶稣讲道的图画从孩子的角度看过去,眼睛低垂,确实有点儿像睡着的样子。

由此可见,孩子观察力的敏锐和独辟蹊径,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备的。实际上,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就对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颜色感兴趣了,1岁之后,他开始对成人所不留心的小物件投入热忱的关注,用和成人截然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观察,而这些观察会为他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良好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孩子的这种能力,让环境满足他的内在需求,在敏感期内保持住这种敏锐和热忱,同时正确引导他的观察和学习能力,以促进他更好地掌握知识,得到能力。

另外,孩子的观察力与我们成人的观察力在性质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总是关注最微小的细节,在他们看来,大人们总是不够精确。由于我们不关注细枝末节,他们会觉得大人们总是这么迟钝和无能。时间一长,他们也许就不信任我们,就像我们有时候不信任他们一样。孩子和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也是孩子和成人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所在。

妈妈带着15个月大的小女儿去公园玩,小女孩坐在砖块上,一直开心地笑着,并且脸上一副惊喜的表情。小女孩的面前是一个美丽的花坛,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起来非常漂亮,可是这个小女孩并没有看着花,而是一直盯着地面,妈妈感觉很奇怪,疑惑地走近她,并朝小女孩看的方向看去,可是地面上什么也没有。妈妈更是奇怪了,就问道:“你到底在看什么呢?”这时候女孩转过头来很认真地说:“看,东西……动。”顺着她的小手指,妈妈看到了一只很小很小且颜色与泥土一样的昆虫,它正在努力地往前爬呢。原来引起小女孩兴趣的就是这样一个我们大人毫不在意的小昆虫。

可以说,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不再对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颜色感兴趣,而对我们周围不注意的小物体却产生了兴趣。可以说,他对不显眼的东西或者我们成人很少意识到的东西敏感了。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尽管孩子在敏感期内的观察力和学习力能够发展迅猛,但这种细致观察和敏锐学习的能力,并非在同样的敏感期内。每一种能力的获得都有特定的敏感期,因此想要利用好孩子的敏感性,父母需要针对孩子特定的敏感性发展来为其安排教育规划,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父母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学习都是越早越好,有些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刚刚会说话,就不加选择地教这教那,这不仅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还有可能会扼杀掉他刚刚建立起的好奇心和兴趣,导致对学习产生排斥感。

明智的父母会针对孩子特定的敏感性发展来为孩子安排学习时机,比如两岁前锻炼他保持环境整洁,并掌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5岁前多引导孩子观察、体验,发展他的感觉系统,帮他更好地适应环境等。

其次,尽管作为一个敏锐而又充满热情的观察者,孩子会对刚接触的所有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喜欢父母为他安排的所有事,因此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并加以正确引导。

最后,要体察孩子的感受,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或掌握更多技能,往往急于向他灌输学习内容,这种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我们常会发现孩子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突然哭泣,其实这种现象有时可能正是由于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他对某种杂乱无章的安排表示反抗,此时父母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0ueSmVQBiXhaGu6JFmJkyV2akM+m3W5H0htg4HuxsekVeVOoISPVZ9erLkMOxg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