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际中有益的润滑剂。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别人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美国许多父母在孩子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父母故意抱着孩子做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
1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她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
2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以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做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够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可供父母参考:
1. 用语言营造轻松气氛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若懂得在一旁营造气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抚他,“怎么了,妈妈的小宝贝,为什么哭得跟小花猫一样?有什么事妈妈可以帮你的忙吗?”温柔、幽默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孩子忘记哭泣,破涕为笑。
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和事物能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无形中也刺激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当你对孩子说:“再不收拾玩具,以后就不给你买玩具了。”其实不妨加一点“幽默调味料”,如“玩具们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们要哭了。”让自己和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一下。
2. 在生活中来点幽默
有一个家长,是个十分风趣的人,秋收的一天,他带着疲惫的身躯从田里回到家,想舀水洗洗脸,可水缸已干得底朝天了。这位家长没有对正放暑假在家的孩子发火,而是拿着水勺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到隔壁大妈家借几勺水先用用吧!”天哪!人们一般只听说有缺钱断粮向别人家借贷的,却从未听说向人家“借水”的。小家伙知道父亲是在批评他,便二话没说,红着脸,急急忙忙去挑满了一缸水。你看,这幽默的作用有多大。若是这位家长劈头盖脸来一顿臭骂,这水,孩子未必肯去挑,他的劳动观念更得不到提高。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往往只知道板着面孔说教,这固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如果不时来点幽默效果肯定会更好些。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又能使其在轻松的一笑中受到刻骨铭心的启迪。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就是以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回到家,见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急救。原来是诗人的小儿子舒拉为出风头,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用不着惊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怪相。诗人一点不恼,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水的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冲淡了,并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未能如愿,此后他再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
——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