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纠正孩子的自闭倾向

一个很漂亮的小男孩跟着妈妈走进了医院神经内科的诊室。小男孩叫毛毛,今年4岁零8个月。幼儿园这样描述毛毛:毛毛不爱说话,也不与其他小朋友玩,老是中午一个人躲在厕所里玩,别人做操排队,他经常离队,不听老师指令……

妈妈很生气,说毛毛很聪明,认识700多个汉字,都能自己看小人书了,有什么病呀!但仔细一想,毛毛确实与别的孩子不同。他很冷漠,从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迎接她,抱抱她。前几天她肚子痛,痛得在床上打滚呻吟。毛毛好像没看见,还是自己在一边玩。

毛毛真的有病?医生拿出一张量表,叫在诊室里不停地走动的毛毛过来检查。他好像没听见,妈妈不得不把他抱过来。检查结果让妈妈很吃惊:毛毛得了一种叫“自闭症”(也叫“孤独症”)的小儿心理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这类孩子因为孤独,对规则的事一点儿不懂,将来会与社会脱离,很难成长为一个正常人。

自闭倾向指在有人的场合,特别是在有生人的场合,会感到心理紧张,有异常的恐怖体验,并伴有异常的行为表现,如心慌、不安、脸红、手足失措、手脚发冷、出汗、语无伦次等。有自闭倾向的人为了摆脱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别人交往。

自闭倾向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在于有些儿童本身可能具有腼腆、内向、害羞的性格,这些特点不利于儿童与他人交往。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独生子女本来就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出现了“不合群”的性格,如果父母不注意的话,不仅同意,还鼓励,甚至赞扬自己的孩子不与外界接触,不与同学交往,使孩子在还未接触社会之前,就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这是非常不利于独生子女成长的。另外,孩子在交往中的屡次受挫,也会使他逐渐回避与人交往。孩子的这种自闭倾向对其成长有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家长必须完全以正面的行为来教导自闭儿,口吻简洁、明确而缓慢,避免使用否定式的字眼,例如:不可以、不要、不行。

1. 不要重复指令

行为训练法是以结构性的形式进行。在实施指令的开始阶段,家长尽可能不要重复指令,因为重复会让孩子养成习惯。其实不只对于自闭儿,普通小孩也一样,如果父母最初是以重复的指令打动孩子,以后你不这样做,他就做不来了。所谓指令必须从重到轻,譬如开始时会拉他去搬椅子,然后在半途就放手,让他了解你的意思。下一趟你就拍拍他的肩膀,指着椅子,发出简单的口头指示,例如:来这里,坐下来。如果运用得宜,以后即使只是用眼神,也可以叫得动他。家长不要忽略称赞的作用,让孩子觉得做对了,有成就感。另一种有助于训练自闭儿的做法,是采用具有强化正面行为的奖励策略,例如把一堆玩具放在一起,让孩子选最喜欢的,作为以后家长化解“僵局”的工具,或者成为激励他们完成行为训练的推动力。强化的目的也可以利用孩子喜爱的食物或科目取代,分量从多到少,再转换成吸引他们完成指定任务后的犒赏,最后慢慢让他觉得“其实我什么都可以做,不一定要有奖赏”。

2. 注重辅导而非迁就

正因为小孩与生俱来的敏感,使他们极容易对环境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因而无法正常的学习及沟通。一些患儿的睡眠紊乱及难以在他人引导下参加活动,给家人带来很多烦恼。此外,患儿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从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到智商正常皆有,严重者甚至出现无诱因癫痫,甚至需要靠药物帮助。

尽管如此,做家长的也不能一味迁就到底,必须给予他们辅导,让他们慢慢适应现实生活,减少他们因知觉过度敏锐而引起的学习障碍。根据临床医学专家的看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患儿进行早期的加强教育,既注重语言教育,也应注重行为教育。

3. 消除孩子对社会的恐惧心理,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

家长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与外界的接触会越来越多,孩子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从而不断成熟。父母不应该因为社会太复杂,就总把孩子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如果养成习惯,孩子会对社会产生惧怕心理,无力承受外界的压力,极易形成自闭倾向。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孩子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在家里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事情,通过对这些事情的解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4. 接纳孩子的朋友

与朋友交往本来是孩子脱离父母视线,开始走自己的路的开始,但如果父母仍固执地想让孩子按自己规定的轨迹走,就可能妨碍了孩子成长的进程。孩子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朋友,他们需要在朋友那里得到的首先的是安全感。有时孩子觉得朋友可贵的地方,父母不见得会看得到。父母不一定非要喜欢孩子的朋友,但也不能总是抱怨,否则会伤害了他的感情,使他变得无所适从,导致将自己封闭起来。我们可以在孩子谈到他的朋友的时候注意倾听,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自己的朋友,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与孩子分享交朋友的快乐。

5. 教孩子正确看待交往中的挫折

孩子在交往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对挫折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孩子生性敏感,自尊心强,当他们遭到别人的拒绝时会很伤心,从而对与他人交往产生一种恐惧,逐渐变得退缩。家长应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经常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朋友交往的情况。当出现问题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从而使孩子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往。

6. 走进大自然

让孩子在心灵上不再孤寂。有人说,城市的“都市化”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这可能有点极端。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在心灵上的封闭与城市生活的单调、生活节奏的紧张确实有关。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抽出时间来,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这样,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让他们把心中的不快与压抑释放出来,逐渐变得豁达、开朗。

人生箴言:

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抱着旧尺码不放。

——萧伯纳 0azgAYvObHLbYwn20VUKldbeagNCBpDBC7Qku4dqYmK48WQt4tEAp214Ob6Fb1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