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是赤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村去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的脚又痛又麻,气得他又烦又恼。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让大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牛皮,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是难以估计。虽然,想法很愚蠢,也做不到。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只好摇头叹气,唯命是从。一位聪明的仆人向国王谏言:“国王啊!为什么要兴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花费那么多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你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也立即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就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说“皮鞋”就此由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要改变世界很难,想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认清环境不容易,认清自己更不容易。苏格拉底有一句至理名言“认清你自己”,至今仍然对人们有着警示意义。只有认清自己,才能认清人生。你想认清自己,就要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不了大树,你就做小草;做不了小草,你就做泥土;实在做不了泥土,你就甘愿做一粒沙。总之,不管你做什么,都必须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比如,你具备领导者的潜质,只要用心开发,就能够把这种潜质开发出来,并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你的能力就是做个公司小职员,你偏偏想当集团董事长,就成了痴心妄想。
有人会持反对观点: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也就是说不想当董事长的职员就不是好职员。当然,你有想法是对的,但是,不是所有想法都能变成事实的。不然,怎么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叹息呢!再说,连好职员都不够格,又怎么能够当董事长呢?所以,认清自己比什么都好。
面对环境,我们既无改变环境的抱负与魄力,也没有利用环境的能耐,那就只有适应环境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只能把自己定位在凡人的位置上,而绝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庸人。作为一个凡人,成功与否,主要看他与自己生存的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果环境是一杯水,我们就是一匙速溶的咖啡。如果我们是一块永远不能溶化的石头,就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至少在活的时候很难获得自己预想的成功。
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和很不方便的生活条件;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拥挤,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
适应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改变,因为同一个环境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志趣、学识、能力却不尽相同,对环境的要求是千差万别的;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常常超出我们习惯的生活轨道。世界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命运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常常必须不得不改变自己,让自己融于环境之中,与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存。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些缺点与不足如果无伤大雅,与环境不会形成尖锐的冲突,是可以忽略的;但有些缺点与不足由于与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那就要下决心予以克服。我们许多人也许想着改变自己,也试着去改变过,但往往不是自己坚持不了,或者就是改变了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而丧失了信心,选择了放弃。缺点依然是缺点,不足依然是不足,而且与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了,一些本该即将到手的成功却永远离我们远去。
那些既无法改变环境、利用环境,也无法适应环境的人,就只好沦为庸人了。这些庸人中除了想改变但无法改变自己而随波逐流的以外,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想改变自己的人。这些人往往沉醉于自己优势的优越感里,自认为通晓一切,看透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往往有屈原的清高,却没有屈原的决绝;有陶渊明的愤世嫉俗,却没有陶渊明的随乡入俗;有鲁迅的狷介激进,却无鲁迅的通变达观。所以在同样的环境里,别人能趋利避害,活得游刃有余,他却处处坎坷,到处碰壁,终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非常尴尬的生存环境中,一方面渴求成功,如此则不得不使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想尽力摆脱世俗的挤压,争取更大的个性空间。在两难的选择中,大多数人是应该有所改变的,否则很难生存和发展。这种改变是进退自如、动静由心的自信与实力的体现。然而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不能改变和放弃的,那就是人格和尊严、勇气和信念。
季羡林面对文革的洗礼,艰苦的环境,他没有放弃文学,拖拖着劳累的身体,继续文学创作翻译了《罗摩衍那》等文学著作,在这种环境中,很多人怕被批判而放弃原本从事的事业,而季慕林却坚持了下来,独树一帜,成为了我国当代的文学巨匠。由此可见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自我,重要性可见一般。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自醒。”的屈原,不随波逐流,终著《离骚》司马迁不与同朝官吏为伍,而为李陵之祸辩护,遭宫刑,依然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同自然选择,最终结果也是优胜劣汰,以为要想立足于社会,适应环境是基础,然而欲想成为社会只能感耀眼的一星,则应保持自我,二者兼备,才能造就成功人士,陈旧辉煌的人生。
为人处事36计:
面对环境,我们既无改变环境的抱负与魄力,也没有利用环境的能耐,那就只有适应环境了。这种改变是进退自如、动静由心的自信与实力的体现。然而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不能改变和放弃的,那就是人格和尊严、勇气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