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书也要讲究方法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读书亦是如此。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

(1)浏览。 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这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法,看似无益,其实能够广见博闻,获益匪浅。一次,作家萧红穿着红上衣、咖啡色格子裙来鲁迅家,鲁迅说红色和咖啡色搭配显得混浊,应该和红裙或黑裙搭配才和谐。萧红很惊奇,原来鲁迅是浏览了有关美学书籍而获得的这些知识。

(2)泛读。 泛读就是博览群书,如鲁迅所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渊博的学识就来自他的广泛的阅读,他主张不要只看课内的书,也要看课外的书;不要只看本专业的书,还要看专业以外的书;不要只看一家之书,而要博采众长。如小说《狂人日记》,正是因为有相关的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我们才觉得狂人的形象真实可信。鲁迅还主张不但要读中国的好书,也要读外国的好书,并且科学书籍也要多浏览,不要仅仅抱住目下流行的时髦书。如《狂人日记》就对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所取法。除此之外,鲁迅还主张不要只看自己同意的书,也看自己不同意的书,甚至是敌人的书、坏书,做到“知己知彼”。

(3)略读。 略读就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的方法,如鲁迅所言,“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读书方法很早就有人采用,《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也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略读不同于随意的浏览,而是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是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入手的方法。

(4)思考。 古语“学而不思则罔”,阐明了读书不注重思考的危害,如鲁迅所言,“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看书学习,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决不马马虎虎,以一知半解为满足,而是经常琢磨、推敲,反复对照、比较。鲁迅少年时,教师出“独角兽”三字要求学生对仗,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就用“两头蛇”、“九头鸟”等来对,最后只有鲁迅的“比目鱼”受到夸奖,就是因为鲁迅从《尔雅》中的“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的句子对出来的,“独”能表数目但不是数字,只能用“比”一类的词来对。

(5)标记。 读书标记就是读书时标重点,勾要害,这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周建人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曾提到,鲁迅读书“有时在书上做记号、加眉批,有时加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应用”。做标记可以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帮助自己抓住重点,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也有助于日后的查阅。常见的标记符号如分层用“/”,重点词用“·”,重点句用“——”,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创造一些记号。

读书方法的正确与否,是一个人能否获得丰富的知识,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否走向辉煌的关键。有很多人从少到老,苦读了不少书,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最终不仅未能成才,反而使其身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抱憾终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那么,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怎样的呢?

(1)有计划、选好书; 有计划读书可以做到有系统、循环渐进并且能不漏每项;选好书更是必要的,阿拉伯谚语:“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有计划的读好书,比盲目乱读显然会使人更为受益。

(2)最佳学习方法。 把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最优选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阅读时要充分重视和利用,不要舍近求远。

(3)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 学习最根本问题在于勤奋,阅读也同样,不能有充分的完整的时间再去读书。要利用一切时间,见缝插针的学习。不能读书的读短的;不能读难的读易的,至少还可以浪费过去。浏览一些读物,总之是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过去。

(4)博专并重、精略兼用。 不能慢慢读书而无所未攻,也不能只读某一些方面专业书籍而不能适当阅读其他方面书籍,另一方面在部署时,也既要精读又可略读,有用的精读,无用的略过,不要“按部就班”从头到尾的读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有效地阅读方面。

(5)带问题、想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自能从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参考答案,这样有目的的学习,可以取得直接而事半功倍的效益。另外在读书中必须时时思索出问题,这样才能学得深、学得扎实。朱熹说:“读书无不足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称为科学家的。”因此可以说没有问题和思索就没有读书,又有人说:“尽信书可以无书”这都是有道理的。

(6)重读和背诵。 重复时学习的最好的方法,所谓“温故而知新”而”且可以“熟能生巧”。如果对于自己认为有必要的书、段落、反复多读上几遍,到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背诵是熟悉掌握某些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也是反复重读的结果。重读和背诵是重要读书方法,不可忽视。

(7)记笔记。 读书记笔记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多好的记忆也不如笔记”。俄国诗人普希金读书时,总是笔不离手,常在书页上写满注记;马克思记忆力本来很好,但是,他读书也常常记笔记,而且他还常常去翻阅笔记,对很多人记笔记是一个有效地学习手段。

(8)变苦读为悦读。 很多人都把读书认为是苦事,比如说:“十年寒窗苦”,“书山有劲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读书有苦有乐,所谓“甘苦”二字。

(9)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我们读书绝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才干,因此要从自己需要出发去选书、读书;并且在读书过程中总要联系总结各方面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学的有兴趣和扎实。学得东西应积极去实践,否则,读书不用,也就没任何意义了。

真正读书人是以书为乐的,当人们问马克思:“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马克思很爽快的回答说:“啃书本!”居里夫人和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都说读书是自己最大的快乐。物理学家杨振宁具体谈论这个问题说:“什么叫苦?自己不愿做又因为外界压力非做不可,才叫苦。我热爱物理,做物理研究没有苦,而是乐。”

对于某些人,开始读书可能是苦的,甚至感到头疼。但是如果把目光放远一些,把心情放平和一些,选择正确的方法去认真读书,将很快越过“苦的”阶段而进入“乐”的境界。正好像两句诗所说:“山穷水尽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书为人是至乐”颈你能通过总结的努力变苦读为乐读。

人生启示录

生活中,并不是手里捧着一本书在看就是读书,那些手里没有书的人也可以读书。巴金住院时,很多时候似乎在闭目养神,其实他的脑子很少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可见,读书时无处不在的,读书也要讲究方法。 n0xQtsPL2bieJqUpgxz84HYt8UmlHCEY/59rakr7DkVFqqtlVVnhTiI9DM0cqi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