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抓住读书学习的机会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

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思考,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勇于创造!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大凡学识渊博之人,都勤奋读书,尤其是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典范,并传为佳话。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像匡衡这样热爱读书的古人还有很多,如苏秦刺股悬梁发奋读书,孔子韦编三绝勤奋读书,董仲舒目不窥园专心读书等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是一个热爱读书并学有所成的人。他继承了古代读书人的优良品质,虽然出身寒微,但由于自身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并不懈努力,终有所成。

季先生父辈兄弟较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是全族唯一的男孩,被父辈们寄予传宗接代的重任。季先生的九叔早年去济南闯荡并立定脚跟后,便把当时只有六岁的季先生从老家接往省城济南念书。之后,在叔父的帮助和支持下,季先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留学这一路走来。用季羡林的话说:“我生下来六岁时,他把我接到济南。如果当时他有一个男孩的话,我是到不了济南的。如果我到不了济南,也不会有今天的我。我大概会终生成为一个介乎贫雇农之间的文盲,也许早已不在人世,墓木久拱了。所以我毕生感谢九叔。”

季羡林的九叔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支持自己的子侄去读书,一方面与他的无私付出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和季羡林先生抓住读书机会,热爱学习有着莫大的关系。

季羡林先生后来曾写过一篇文章《“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在文中写道:“人类千百年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之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所以,他认为:“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季羡林先生这些真切的话语,无疑是在告诫当代人们,一定要热爱读书,热爱学习,这样才能学习智慧,使自己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吴鼎民教授,南航外国语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他率领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在CET-4考试中,曾创造连续五年超全国重点院校平均通过率20多个百分点的佳绩。

吴鼎民教授取得这样的成功,和他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是分不开的。

小学毕业时吴鼎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一所全国有名的中学读书。可初二还没读完,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他背着行李随着高中同学走了,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劳动以外,他到处寻找精神食粮。附近鞭炮厂收了一大堆书籍准备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寻珍宝一样淘出一批大学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大多数人看不到前途,想学习又坚持不下去,他却走到哪儿都捧着一本书。有一次,同伴同他打赌:别看你今天在读书,明年的今天你还在读书,我把头砍下来送给你。他没想要同伴的头,但他确实一年后仍在读书,而且一年一年延续下来,当村里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两名知青时,他把机会让给了年长的知青。他是第一批进村的,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八年中,他不去考虑用什么办法回城,只知道看书学习。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他。这个信念来自于一位长者对他说的话:“国家不会永远乱下去,总有一天知识会有用。”他努力着,等待机会。

机会来了,1978年初,初二未读完的吴鼎民一举考上了大学外语专业,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在学习期间,他是学校允许可以不上课的两名学生中的一名,因为他还是学校中专班的先生。后来吴教授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进发,在南京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直到1988年取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

寒来暑往,吴教授已不年轻。他的心却和年轻人一样,敏锐、进取。他深知机会到来之前准备的重要。现在他正引导、帮助学生做机会到来前的准备。在他带领下搞的分级分类教学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激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自己的潜能。吴教授为学生选的学习内容涉及很广,从中国古代美术到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从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走向,从伦理道德到宗教法律,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他不但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还让学生同时接受综合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吴教授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吴教授所学所教的专业决定了他不会像理工科那样有震惊世界或者巨额经济效益的成绩,但是吴教授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了解未来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他知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他始终处于不知疲倦的探索中,去大力帮助学生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他热切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明天。

吴教授在帮助学生抓住机会的同时,自己也因抓住一切读书学习的机会来提升自己而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功。

读书学习,不仅是个人成才成功的基石,更是对社会智慧成果的传承,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由此可见,当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人生启示录

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书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读书才能吸收前辈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素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USYEeSgrzpl1NP+K7IdpU1dHQv+xhFb4C1w38NHOMbL2qaEo5Xx7sxmd0nTBBg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