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有一首歌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便是《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首歌用优美的旋律来打动这我们,让我们学会感恩。在现实中,常常有些人面对幸福的生活迷失了自己,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获得的太少,甚至对生活充满怨恨。这是不对的。人生的道路上,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要遭遇失败和挫折。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踩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地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
一对夫妻很幸运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一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边的位子上,却没有请那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才了解先生为何不请她起来,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车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说:“让位是善行,但是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太太听了相当感动,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了许多。
“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多浩荡大气、慈悲善美的一句话,它能将善念传给别人,影响周遭的环境氛围,让世界变得善美,圆满。
善良,多么单纯有力的一个词汇。它浅显易懂,与人终生相伴,但愿我们能常追问它、善用它,因为老祖宗早就叮嘱过“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啊。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甘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医治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颠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上面的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就像是一场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接力赛。活着,便应感恩,这是上天的恩赐。不要再抱怨自己一无所有,不要再抱怨自己不够幸运,不要再抱怨命运不够公平,也不要再抱怨造物太过弄人,看看你周围那些更不幸的人,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对自己拥有生命、拥有健康、拥有完整的家庭、拥有父母的爱、拥有儿女绕膝的幸福、拥有稳定的工作、拥有不错的收入等而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