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领导(东财2014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研)
2.领导力(北邮2010年研)
3.行政领导艺术(北邮2012年研;东财2010年研)
相关试题:领导艺术(对外经贸大学2013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4.行政领导权威(华南理工2016年研;中财2010年研)
5.行政指导行为(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6.领导体制(对外经贸大学2013年研;东财2013年研)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1.民主式领导(南航2016年研)
1.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有何作用(华南理工2011年研);简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东财2007年研)
2.简述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研)
相关试题:领导者权力来源分析。(论述题,对外经贸大学2015年研)
3.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中山大学2004年研)
4.简述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行政领导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中财2009年研)?
5.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有哪几个方面的要求?(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研)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1.领导者正确的权力观念。(对外经贸大学2013年研)
2.简述行政指导的原则和主要方式。(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3.好的领导者和好的领导体制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中科大2011年研)
1.试论述行政领导职能。(南京大学2006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主要功能。(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2)简述行政领导的职责与结构的主要内容。(西南财大2006年研)
2.试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北理2007年研)
相关试题:中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简答题,南京师大2012年研)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1.论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形成和发展。(华中师大2013年研)
2.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你是否认同这句话,请给出解释。(北大2013年研)
案例1
2009年6月,在湖北省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9岁的周森锋全票当选为湖北宜城市市长。这位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五年的年轻人,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年轻市长”。在短短五年之内,周森锋连破“异地为官、论资排辈、政绩为上”等官场通则,以29岁的年纪担任县市党政正职。他不同寻常的仕途升迁,引发了全国关注。
据襄樊市委组织部门介绍,2004年,周森锋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作为襄樊市引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到襄樊市挂职锻炼一年。
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周森锋挂职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之后,先后担任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宜城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等职务。
2009年4月,宜城市市长职位出现空缺。襄樊市委进行民主推荐,周森锋得票居于前列。当年5月,襄樊市正式提名周森锋为宜城市市长人选。6月21日,他以全票当选为新任宜城市市长。
周森锋当选市长的新闻在网络上一经发布,立即轰动全国。此事在网上引起的反应出现了两个极端——肯定和质疑。
有人认为宜城只是一个县级市,20多岁的年纪当个县处级干部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干部年轻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优势,这方面,襄樊市委组织部开了一个好头。
与肯定的声音相比。公众质疑一浪高过一浪。周森锋的父亲是谁?这个本不该是个问题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下却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有人对周森锋“全票”当选不以为然,因为候选人只有他一个。公众质疑为什么是“全票”,候选人为什么只有一个。中央强调选拔干部要差额化、竞争化、年轻化、公开化。无疑,周的当选没有竞争也没有差额。
另一方面,从周森锋的履历来看,他一开始就是副处级干部。这也是公众的质疑点。随着相关信息被披露,证明周是清白的。他是作为人才被从清华大学引进的。2004年,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清华大学党委常委会与襄樊签订了合作协议,即由襄樊市将急需人才的专业等要求发给清华,由清华根据要求从有意挂职的学生中筛选。这些学生到襄樊后将挂职党政机关,担任副处级的官员。周森锋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来到襄樊的。
有人对周森锋的脱颖而出总结为:年轻、高学历、基层锻炼和机遇。周森锋的成长过程得益于三个机会:一是利用襄樊两年内引进硕士博士182人的机会,从清华到襄樊,并一开始就安排为副处级干部;二是工作4年后被组织安排到县市基层工作;三是去的时机比较好,当时襄樊官场大地震,影响了大批干部。在这种背景下,周森锋作为一个外来干部和年轻干部,再加上自己的政绩,仕途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南开大学2011年研)
请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人们为什么会对周森锋的“背景”感兴趣?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行政领导选拔中的哪些问题?
2.结合本案例,谈谈应当如何完善我国行政领导选拔机制。
案例2
领导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G市工商局领导班子由一位局长和三位副局长组成。李顺博士是经过公开选拔刚从教育局提拔到该局的一位副局长。
G市工商局局长是一位事业心、责任心强的领导,但做事过于谨慎。第一副局长张某长期在该局工作,经验丰富,对局内部业务非常熟悉,但因年届58岁,常常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太高,也不太注重工作上的协调配合。周凡是该局一位年轻的副局长,思维活跃,有主见,很注意与下级搞好关系,有时还会在背后随意发表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负面评论甚至指责领导,影响领导班子团结。
其结果是,该工商局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决定重大工作事项时往往意见分歧较大;各班子成员分管的业务之间缺乏有效配合与衔接,局内部各业务科室之间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配合:决策缺乏执行力,行政效率不高,和谐的工作关系受到影响。李顺副局长自己分管的工作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中山大学2011年研)
根据本案例,提出并分析在G市工商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形成合力关系与合力状态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