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动产征收的主体是( )。
A.国家
B.政府
C.集体
D.单位或个人
【答案】A
【解析】不动产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取得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行为。征收的主体是国家,通常是政府代表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取得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集体和单位、个人必须服从。
2.依照《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不动产征收的类型不包括( )。
A.集体所有的土地
B.单位、个人的房屋
C.国有厂房
D.其他不动产
【答案】C
【解析】《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3.不动产或者动产征用是指国家因(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使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行为。
A.公共利益
B.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
C.集体利益
D.国家利益
【答案】B
【解析】不动产或者动产征用是指国家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使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行为。
4.不动产或动产征用的前提条件是( )。
A.紧急需要
B.国家发展
C.集体权益
D.公共利益
【答案】A
【解析】不动产或动产征用的前提是紧急需要。所谓紧急需要,是指抢险、救灾、战争等在社会整体利益遭遇危机的情况下,需要动用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紧急救助。
5.不动产征收的前提条件是( )。
A.国家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单位或个人利益
【答案】B
【解析】“公共利益”是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前提条件,是预防公共权力滥用的约束性规定,旨在保护集体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不被公共权力肆意侵犯,也是评判征收实践中一项具体征收行为是否合法(实质合法)的根本标准。
6.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 )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
A.10
B.30
C.60
D.90
【答案】B
【解析】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7.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在( )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
A.5
B.10
C.15
D.30
【答案】A
【解析】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在5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并将审查所需的材料及时送该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对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并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8.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 )内部会审制度。
A.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B.土地运营主管部门
C.土地税收管理部门
D.国务院
【答案】A
【解析】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
9.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 )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A.土地所有证明
B.土地权属证书
C.房产证明
D.土地使用许可证
【答案】B
【解析】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10.下列关于集体土地征收或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集体土地必须经过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用于出让
B.征收农用地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再办理征地审批
C.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由国务院批准
D.集体土地征收实行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
【答案】C
【解析】农用地转用的审批规定为: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③除上述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11.1.3公顷基本农田征收的审批权在( )。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直辖市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所有的基本农田,即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禁止占用的耕地,都由国务院批准。这主要是为了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禁止一般性项目和城市、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对于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而必须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并按规定重新补划基本农田。
12.下列集体土地的征收中,须经国务院批准的是( )。
A.基本农田10公顷
B.林业用地20公顷
C.山地30公顷
D.荒地50公顷
【答案】A
【解析】我国实行征收土地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方可征收的土地包括:①所有的基本农田。即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禁止占用的耕地,都由国务院批准。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③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包括耕地之外的土地超过70公顷的,同时也包括征收耕地35公顷以下,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两项之和超过70公顷的,都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13.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土地的,必须同时报国务院( )。
A.审批
B.审核
C.审查
D.备案
【答案】D
【解析】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征地审批权限为:除由国务院审批征收的土地以外,其他征收土地的,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土地的,必须同时报国务院备案。
14.对被征地农民最常用的安置方式是货币安置和( )。
A.入股分红安置
B.保障安置
C.异地移民安置
D.重新择业安置
【答案】B
【解析】为妥当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安置途径。目前,主要的安置方式有货币安置、保障安置、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和异地移民安置。其中,最为常用的安置方式是货币安置和保障安置。
15.下列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地征收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等
B.土地征收补偿根据被征收土地平均年产值的倍数给予补偿
C.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D.安置补助费可支付给安置单位或安置个人
【答案】C
【解析】征地补偿费用中的各种费用根据情况支付给不同的组织或个人。土地补偿费用归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用于安置剩余劳力,不得挪作他用。
16.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补偿费用归( )所有。
A.农民个人
B.剩余劳动力安置单位
C.地上附着物所有人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答案】D
【解析】征地补偿费用中的各种费用根据情况支付给不同的组织或个人。具体如下:①土地补偿费用归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②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③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用于安置剩余劳力,不得挪作他用。安置补助费根据需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支付给安置单位。
17.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并非所有的被征收土地都要支付青苗补偿费
B.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包括被征收土地上树木的补偿费
C.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被征收耕地的面积进行补偿
D.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答案】C
【解析】征地补偿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并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行为。《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包括:①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②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③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18.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 )倍。
A.5
B.10
C.20
D.30
【答案】D
【解析】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是由《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具体如下:①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②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③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1.不动产征收的限制条件包括( )。
A.征收只能是以发展公共利益,提升公共福祉为目的
B.征收不动产可以谋求商业用途
C.征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D.征收应给予被征收人合理的补偿
E.绝对禁止以商业用途为目的的征收
【答案】ACDE
【解析】不动产征收作为一种被法律许可的以取得他人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为目的的强制性行为,有以下几项严格法定的限制条件:①征收只能是以发展公共利益,提升公共福祉为目的,绝对禁止以商业用途为目的的征收;②征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③政府以征收的执行人身份出现,以被征收不动产的价值对被征收人的损失予以公平、合理的补偿。
2.征收与征用的主要区别有( )。
A.适用对象不同
B.前提条件不同
C.所有权转移不同
D.强制性不同
E.补偿内容不同
【答案】ABCE
【解析】征收与征用的主要区别有:①适用对象不同;②前提条件不同;③所有权转移不同;④补偿内容不同;⑤适用程序不同。D项,不动产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取得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行为。不动产或者动产征用是指国家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使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行为。二者均具有强制性。
3.《房屋征收条例》界定的公共利益的范围包括( )。
A.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B.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C.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D.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E.经济建设的需要
【答案】BCD
【解析】在立法史上首次界定了公共利益的范围,即:①国防和外交的需要;②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③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④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⑤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4.公共利益的特点包括( )。
A.客观的
B.共享的
C.不确定的
D.确定的
E.本质上等同于国家和政府利益
【答案】ABC
【解析】公共利益的特点包括:①公共利益是客观的;②公共利益是共享的;③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④公共利益不同于国家利益或政府利益。
5.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定( ),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A.房屋征用许可证
B.补充耕地方案
C.征收土地方案
D.农用地转用方案
E.供地方案
【答案】BCDE
【解析】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6.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项目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应附具的材料包括( )。
A.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当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B.由建设单位提交的、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C.征收土地方案
D.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E.供地说明文件
【答案】ABD
【解析】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包括项目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并应附具下列材料:①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②由建设单位提交的、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③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④以有偿方式供地的,还应提供草签的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和有关文件;⑤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
7.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具备( )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确属必须占用农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C.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且面积、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D.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齐全
E.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的,符合单独选址条件
【答案】ABCE
【解析】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①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②确属必须占用农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③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且面积、质量符合规定要求;④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必须符合单独选址条件。
8.征收土地方案具备( )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被征收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的
C.被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D.被征收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切实可行的
E.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时,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
【答案】BCD
【解析】征收土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①被征收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的;②被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③被征收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切实可行的。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察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依法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不得办理土地征收。
9.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供地方案报人民政府批准,需具备的条件包括( )。
A.申请用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集约用地的要求
B.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供地的方式、年限、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数额符合规定
C.划拨方式供地的,符合法定的划拨用地条件
D.被划拨的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
E.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答案】ABCE
【解析】供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①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②申请用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集约用地的要求;③划拨方式供地的,符合法定的划拨用地条件;④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供地的方式、年限、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数额符合规定;⑤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必须符合规划、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10.下列土地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方可征收的有( )。
A.10公顷基本农田
B.40公顷耕地
C.30公顷耕地以及40公顷其他土地
D.60公顷非耕地
E.80公顷非耕地
【答案】ABCE
【解析】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方可征收的土地:①所有的基本农田。即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禁止占用的耕地,都由国务院批准。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③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包括耕地之外的土地超过70公顷的,同时也包括征收耕地35公顷以下,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两项之和超过70公顷的,都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11.关于农用地转用审批与土地征收审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农用地转用属于国务院批准权限内的,而征收土地批准权属于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时,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B.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审批权都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时,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C.农用地转用审批权和土地征收审批权都属于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无权实施
D.农用地转用审批权在省级人民政府,而征收土地审批权在国务院的,先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再报国务院办理征地审批
E.省级人民政府行使农用地转用审批权和土地征收审批权时,均需要经国务院另行办理批准
【答案】ABD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农用地转用审批与土地征收审批的关系:①农用地转用属于国务院批准权限内的,而征收土地批准权属于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时,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②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审批权都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时,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审批权在省级人民政府,而征收土地审批权在国务院的,先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再报国务院办理征地审批。
12.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 )。
A.土地补偿费
B.安置补助费
C.社会保障补偿
D.地上定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E.移民准备费
【答案】ABCD
【解析】根据《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定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201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把住宅从地上定着物中单独列出,并增加了社会保障补偿。
13.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中,最为常用的安置方式是( )。
A.农业生产安置
B.货币安置
C.保障安置
D.重新择业安置
E.入股分红安置
【答案】BC
【解析】为妥当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安置途径。目前,最妥当的安置方式有货币安置、保障安置、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和异地移民安置。其中,最为常用的安置方式是货币安置和保障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