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ū

xiōnɡ dào yǒu dào ɡōnɡ xiōnɡ xiào zài zhōnɡ

cái qīnɡ yuàn shēnɡ yán rěn 忿 fèn mǐn

【注释】

①兄道友:道,道理,法则;友,友爱。

②恭:恭敬,顺从。

③忿自泯:忿,愤怒;泯,泯灭,消失。

【译文】

做哥哥的应该关心、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应该尊敬哥哥;如果兄弟能够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兄弟之间如果将财物都看得很轻,那么怨恨从哪里生出?彼此在言语上多些忍让,怒气自然也就无影无踪了。

【小故事】
煮豆燃萁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与弟弟曹彰、曹植,皆为曹操与卞太后所生之子。兄弟三人各有所长,大哥曹丕颇有文采;二弟曹彰勇力过人,力大无比;三弟曹植才高八斗,名动天下。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王位,大权在握,没有想到要同兄弟相亲相爱,反倒忧心忡忡,担心他们夺了自己的帝位。于是曹丕诱骗任城王曹彰吃毒枣而死。太后闻知,解救不及,痛哭流涕,又命曹丕许诺,唯恐曹丕又害了小儿子曹植。

曹丕虽然当时不得动手,但是心中一直怀恨,总想除掉曹植。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对曹植说,天下人都说你才高八斗,今天让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作不出来,那就是徒有其名,欺骗世人,当处以重刑。

曹植心如刀绞,他缓缓踱了两步,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心中又是羞惭又是恼恨,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让曹植走了。而曹植这比喻兄弟相煎的《七步诗》自此便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人的警戒。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ɡ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zhǎnɡ rén dài jiào rén zài dào

chēnɡ zūn zhǎnɡ mínɡ duì zūn zhǎnɡ xiàn nénɡ

【注释】

①或:或者。

②即代叫:即,即刻,立即;代,代替。

③见:通“现”,显现。

【译文】

或者是喝水吃饭,或者是坐卧行走,都要长者在前,晚辈在后。长辈叫人的时候,你要立刻代替长辈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你自己要赶紧到长辈跟前报到。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不可夸耀自己的才能。

【小故事】
糟糠之妻

明朝江苏无锡一带有一个叫夏诚明的人,家中贫困,一家人过着清苦的日子。刚好赶上荒年,一家人累死累活还挣不够口粮,夏诚明只好上外地找工,挣回工钱来养家。

壮劳力出了门,上有年迈的公婆,下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妻子王氏独自操持全家。王氏日夜不停地纺纱织布,贴补家用,可是依旧入不敷出。王氏于是每天做两种饭食,给公婆备好饭菜,让公婆和孩子吃,自己总是推说吃过了或者是待会儿再吃,从来不上桌。

公婆心生疑惑,觉得每天吃的粗茶淡饭,连半点儿油星都见不到,会不会是儿媳妇将儿子寄回来的工钱都藏起来了?

有一天,婆婆趁王氏收拾碗筷的时候进了厨房,看到王氏正偷偷地吃东西。婆婆以为这下可逮到儿媳妇吃独食了,逼着儿媳妇把手里藏着的东西拿出来。王氏无奈,只得松开手,手心里只有一个野菜加糟糠揉成的硬邦邦的团子。

婆婆见此情景,忍不住流下泪来。

后来王氏活到了八十多岁,没有病痛,在睡梦中安静地过世了。她过世那天晚上,家里人梦见吹锣打鼓的队伍迎接王氏走了。

王氏的至孝名声为乡里人所称颂,乡里有一位贡生,每一次从王家经过,必定在门外敬礼三次,方才恭敬走开。

zhǎnɡ zhǎnɡ yán 退 tuì ɡōnɡ

xià chénɡ xià chē ɡuò yóu dài bǎi

zhǎnɡ zhě yòu zuò zhǎnɡ zhě zuò mìnɡ nǎi zuò

【注释】

①疾趋揖:疾,迅速,快速;趋,趋近,快步上前;揖,拱手行礼。

②过犹待:犹,依旧,还;待,等候。

③命乃坐:命,命令;乃,才。

【译文】

路上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去行礼问安;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站立。骑马时遇到长辈要立刻下马,坐车时遇到长辈要立刻下车;长辈走过了还要再等候一阵,等到长辈走开一百多步后自己才能行走。

长辈站着,晚辈就不能坐下;长辈坐下了,叫你坐你才能坐下。

【小故事】
汉明帝敬师

东汉初年的名儒桓荣学养深厚,为人低调谨慎,可是早年官运平平,到了六十多岁时,桓荣才为光武帝刘秀所赏识,被任命为议郎。刘秀觉得桓荣才学过人,德行高尚,于是又命他入宫教授太子刘庄,之后又任命他为博士。

桓荣教授太子多年,尽心尽力教导他治学与为人的道理。太子也十分刻苦,没有辜负桓荣的教育。桓荣曾经生病,太子刘庄早晚派官员问病,赐给他珍馐、帷帐、奴婢等,并且安慰他说:“安心养病,不必为家室担忧。”后来桓荣病愈了,又进宫侍讲。又过了几年,刘秀升桓荣为太子少傅,命他全权督导太子。两年后,又授命他为太常。

太子即位,是为汉明帝。汉明帝对老师桓荣十分恭敬,不是皇帝对臣下的态度,而是学生对老师的执礼。当时桓荣年过八十,自认为已经年迈多病,几次上书请求辞职,每次明帝都多加赏赐。

明帝虽然日理万机,少有闲暇,但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亲自到太常府拜见桓荣。还是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不仅如此,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行礼完毕后,又把太官供具全部赐给桓荣家。

桓荣此时年事已高,卧病在床。明帝听说,忧心如焚,连忙派太官、太医前去问候诊治,不久又亲自登门问安,走到街口就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久才离开。

桓荣死后,明帝还亲自着丧服为他送葬,在首阳山之南赐桓荣冢茔,之后又妥善安排桓荣子女的生活。

zūn zhǎnɡ qián shēnɡ yào wén què fēi

jìn 退 tuì chí wèn duì shì

shì zhū shì shì zhū xiōnɡ shì xiōnɡ

【注释】

①起对:站起来回答。起,起立;对,对答、答话。

②视:视线。

③事诸父:事,侍奉;诸,诸位;诸父,父亲的兄弟,父之兄称伯父,父之弟称叔父,这里泛指父亲的同辈。

④诸兄:堂兄、表兄,泛指自己同辈的亲戚。

【译文】

在长辈面前说话要低声和缓;但是声音太小,小到听不见就不合适了。在长辈面前要快步向前,告退的时候要脚步放缓;长辈问话时要起身回答,双目直视,不能东张西望。侍奉叔伯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侍奉堂兄表兄就像侍奉自己的兄长一般。

【小故事】
张良学道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秦朝末年同韩信、萧何等人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建立汉朝。

张良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有一次大雪天到圯桥边去玩,碰见一位头上绑着黑头巾、穿黄色道袍的老人。因为雪大风急,老人家一不小心,把鞋子掉落到桥下去了。

老人见到迎面走来的张良,说:“小孩,去,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本来不耐烦他说话的口气,但见是个老人,不好发作,便走到桥下,捡了鞋子,用双手递给老者。

老人也不言语,只把脚伸出来。张良很是郁闷,仍然恭敬地帮他穿上鞋子。老人家这才开怀大笑起来,说:“这个孩子值得教啊。你明天一早到这里来,我有东西教给你。”

张良心里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老人是在同他说笑。可是到了晚上,他想了想,也许老人会在桥上等他呢。于是天刚亮他就穿好衣服爬起来往外走。等到桥上的时候,天还没大亮,张良果然见到老人在桥上等他。老人很不高兴地说:“我们约定是一早见面,你一个后辈,比我这老头子到得还晚,我可不能把道传给你。你五天后再来吧。”说完气呼呼地走了。

张良立在原地,很是羞愧,他决心五天后一定要来得更早些。结果,等他到了桥上,老头又站在那里了。老头依旧嫌弃张良来得太晚,让他过五天再来,说完不高兴地走掉了。五天后凌晨三四点,张良就到桥上候着了,这一次,他比老头先到。

张良等了一个时辰,老人施施然现身了,看到张良等在那里,很是高兴,便从袖中拿出一卷书递给他,说:“读这本书可以当帝王的老师。如果你还想让我教你其他东西,就到山东谷城山下的黄石来找我。”

张良恭恭敬敬地接过书,看到老人一阵青烟腾空而去。张良拿着书日夜攻读,终于知晓世事,通古今之变,文韬武略尽皆在胸。后来张良辅佐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得了天下。 3128YrUocw89VaB68zqRMA/xM9nN2Rm+rnPQtmyhu5eHHu6xFN4NY2AqoB+HUB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